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藏医火灸疗法的制作材料及具体方法,适应症及穴位。  相似文献   

2.
藏医火灸疗法历史沿革青海医学院中医系文绍敦(810001)火灸是藏医传统的外治法,也是五种峻治法之一。即在穴位或痛点用艾团或物体烧熨,利用火之热力及药物作用将隆病(隆相当于中医的气、风,但其含义与作用比气、风更广)和寒性热病平息于发病部位,达到根除寒...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藏医火灸疗法的历史,介绍了有盛名的藏医药学家、藏医著作,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火灸疗法的内容。藏医火灸疗法历史沿革@文绍敦$青海医学院中医系!西宁,810001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高的一个病种,我院的藏医糖尿病专科针对临床上患者的高血糖症(京尼萨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症(赤隆多仓)、高脂血症(赤腻玛西哇乃)采用内病外治和内病兼治的藏医特色疗法,在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这里介绍的是临床常用的几个外治疗法。1火灸疗法火灸疗法是藏医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艾绒等易燃材料或烧热的物体,在体表固定的穴位或疼痛部位烧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藏医火灸疗法治疗萨腾病,观察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期间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口服藏药+藏医火灸的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仅口服藏药.观察30天.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服藏药联合藏医火灸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藏药组的对照组,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藏医火灸流源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火灸作为藏医学外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以其操作简单,显效迅速,经济适用而深受藏医医生推崇和广大藏区及病员的欢迎。纵观火灸疗法的理论及其实践手法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藏医火灸疗法发展起源以及考古发现和藏医学著作等考证,对藏医火灸疗法和实践做一定的概论分析,供大家参考。本文纯属笔者愚痴、肤浅的见解,缺乏专业性研究,故难免与藏医历史研究专业的见解相左,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藏医火灸疗法特色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学是在藏民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及古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学.与中医学有着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同中医学一样都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藏医火灸疗法与中医灸法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和深入分析,发现藏医火灸疗法有些独到的特色为中医所不具备.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雒成林  常进茹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43-1344
藏医学是在藏民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及古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学。与中医学有着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同中医学一样都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藏医火灸疗法与中医灸法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和深入分析,发现藏医火灸疗法有些独到的特色为中医所不具备。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尿失禁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应对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青海省黄南州泽库高原地区患者80例,采用高原病特色治疗方法之藏医火灸疗法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结果:治愈76例,占95%;好转3例,占3.8%;无效1例,占1.2%。结论:藏医火灸疗法治疗高原尿失禁有效,此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疝气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疝气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病多灸任脉穴、肝经穴、脾经穴和经外奇穴;多灸足趾部穴和患部穴,也有人灸对侧的穴位;除常规灸法外,还可采用隔盐灸、醋熏灸、太乙神针、熨法等方法,而刺激量必须要足够。  相似文献   

11.
藏医火灸疗法是藏医外治法之一,千百年来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疾病,有独特效果。艾灸是火灸中的主要灸法,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心血管病、妇科病、胃肠病、肝胆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之功效。“凡用他法不能治愈的疾病,灸法一般皆可收效”;“药之不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这是古人对灸法的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12.
蒙医灸疗法抗衰老二三穴组穴配伍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顶会穴、胃穴、火衰穴、肾穴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蒙医灸疗法抗衰老组穴配伍规律。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二穴组和三穴组,采用D-半乳糖造模方法,观察和检测体重变化、SOD、CAT、MDA变化、脾脏(胸腺)指数以及学习能力、记忆力等指标。结果:从血清SOD、CAT、MDA变化、脾脏(胸腺)指数以及学习能力、记忆力等相关指标的观察发现,二穴组配伍中的顶会穴、火衰穴配伍组和三穴组配伍中的顶会穴、火衰穴、肾穴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SOD活性、MDA、CAT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配伍组SOD活性、CAT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从大鼠脾脏、胸腺指数变化上看,各配伍组大鼠脾脏、胸腺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1或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顶会穴与火衰穴配伍组、肾穴与火衰穴配伍组以及顶会穴、火衰穴、肾穴配伍组学习能力、记忆力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D-半乳糖衰老模型适用于蒙医灸疗法抗衰老有效穴位的筛选和配伍规律实验研究领域。②具有抗衰老作用的顶会穴、胃穴、火衰穴、肾穴在不同配伍组穴情况下显示出配伍禁忌。③该研究为灸疗法抗衰老临床提供了客观依据,能够促进蒙医灸疗法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姜蓉  梁超  姜涛 《新中医》2011,(4):84-8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5例、穴位注射组16例、西药组15例。热敏灸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夹脊穴中的热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选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昔若韦片口服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3.3%,穴位注射组为81.3%,西药组为66.7%,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所降低,热敏灸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穴位注射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显著减轻神经疼痛,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藏医火灸在治疗47例坐骨神经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9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7例),对照组仅给予藏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火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坐骨神经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4/47),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69.6%(32/46)(X2=9.003,P=0.003)。结论:藏医火灸能够显著地改善坐骨神经痛病情,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法:1.取穴:角孙、大迎、外扁桃穴。主穴:角孙,治腮腺炎。配穴:大迎、扁桃穴,治疗预防并发症。2.操作方法:将角孙穴定准,剪少许穴位旁头发,约1.5×1.1厘米(不影响操作者不剪),选用一支粗而坚硬的火柴棒,划燃,以火柴棒之火对准穴位呈垂直方向迅速按于穴位之中央(火即自燃熄灭),火灸后局部皮肤发红,或呈白色,别无不适和异常。大迎穴和外扁桃穴定准后常规消毒,进针1厘米左右,强刺激不留针,无并发症及颌下淋巴结不肿者不用此穴。每日治疗1次,3~5天一疗程(一般1~3次痊愈,多者3~5次,包括并发症)。治疗效果:腮腺部红肿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消失者  相似文献   

16.
壮医用穴经验的发掘整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穴位是多种疗法的刺激部位。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都要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出现特定效应后,方能产生疗效。壮医认为,穴位是龙路、火路网络在人体体表的网结或反应点,药线点灸、针挑、点穴、药罐、放血、推拿、经筋等外治法,都作用于一定穴位而起作用。对壮医穴位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壮医用穴经验,使壮医穴位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对提高壮医治疗水平尤其是针灸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壮医用穴经验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溯源藏医学发展由来,可知其吸收了中医学、吠陀医学、波斯医学、拜占庭医学等多种医学思想,形成独有的理论体系。通过撷取解析《四部医典·秘诀续》所列疾病中涉及针灸的相关内容,对藏医学脉穴体系以及放血、艾灸等外治疗法的特色与应用进行分析,重点介绍火灸法之烙灸、霍尔灸,放血中分离汤、油治法的应用以及交替疗法。同时,以水鼓痼疾、头部创伤所用外治法为例,说明《四部医典》所体现的藏医针灸疗法思路,以期对藏医学针灸疗法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灸、叩、推3法综合治疗小儿面瘫,收到较好的疗效,其中最短者治疗5次,最长者治疗2周,治愈率达100%。 取穴:取患侧攒竹、阳白、四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 方法:灸:把以上穴位分成4组,取点燃之艾条先于攒竹、阳白两穴之间来回交替温和灸,以穴位产生潮红为度。以同样的方法次灸太阳、四白两穴,再灸下关、颊车,最后灸地仓、迎香。灸后用皮肤针叩击穴  相似文献   

19.
“承泣”穴位于眼睛附近。根据近代一部分針灸专著的記述和笔者本人的体会,此穴对于某些眼病确有显著的疗效。但历代許多針灸大师,对于这一穴位的应用問題的意见爭論不一。有謂只針不灸,有謂可灸而不宜針,有的甚至主张禁針禁灸。不少近代針灸家也因受此影响,而对“承泣”穴的估价拿不定主张,使这一重要穴位成为虛穴。为了对“承泣”穴作出正确的估价,笔者根据几年来的体会,参閱古今部分著作,結合本人所进行的一小部分实驗工作,对此穴的有关問題提出探討,作出新的估价,让它在眼病治疗上发揮新的作用。但因笔者才疏学浅,文中謬誤之处可能不少,希讀者多子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藏医火灸疗法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无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对照组给予藏药口服治疗,实验组结合藏医火灸法治疗,对比评价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15/20),实验组为90.00%(18/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不良,采用藏医火灸疗法治疗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