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6例经螺旋CT检查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从发现到诊断的影像分析,观察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其演化过程.结果 16例中10例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的特征性影像分析作出早期诊断并即时手术,4例在CT定位下穿刺活检证实,2例经CT动态追踪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结论 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手段,能及时准确地对早期周围型肺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报告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5例早期中央型肺癌的 X 线表现,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 X 线分型、X 线诊断及检查方法、隐性中央型肺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症状较中央型肺癌出现少而晚,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易检出,X线检查是发现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我院资料较为完整、有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周围型肺癌100例分析如下,目的在于分析周围型肺癌各种x线征象,探讨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减少误诊及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肺癌的X线诊断仍为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国产X线机断层摄影的精密度提高,可较清楚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肺段支气管,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帮助很大。但因早期中心型肺癌不易确诊,如不注意,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本文就近几年收治的51例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周围型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PLC)是指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部位、直径<3 cm的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及难点。周围型肺癌早期手术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中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特点,探讨其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主要诊断依据是:(1)分叶征26例(96.0%);(2)细短毛刺毛锯齿征24例(89.0%);(3)血管集束征21例(77.8%);(4)胸膜凹陷征21例(77.8%);(5)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18例(66.7%);(6)沙砾状钙化6例(22.0%)等。本组27例中有24例(89.0%)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 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螺旋CT征象是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央型肺癌的CT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强  顾荣兴  邱雁 《现代医学》2002,30(3):181-182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的早期CT影像学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16例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动态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的早期多表现为主或叶支气管管壁局限性增厚、管腔变窄。小气管影模糊及小叶间隔增厚虽然出现较早,但与进展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或叶支气管管壁局限性增厚、管腔变窄、小气管影模糊及小叶间隔增厚等征象对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永利  李渊源 《吉林医学》2010,31(17):2640-2640
目的:总结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平片诊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55例X线平片资料。结果:5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发生于右上肺叶24例,左上肺叶16例,右下肺叶12例,右中肺叶3例;X线平片表现病灶直径0.8~2.0cm,平均5cm;最初形态学类型:①结节型39例,斑片型10例,②空洞型6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早期周围型肺癌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提高警惕,认真阅片,结合临床,就会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罗湘玲  葵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47+149-147,149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征象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36例确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诊断影像学资料,以评价X线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中,颗粒征共10例,毛刺征共12例,分叶征共16例,血管集束征共5例,肺气肿征4例。各类型间不同X线征象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查能够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李玉民 《医学综述》2008,14(13):2055-2057
周围型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平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波的检查。周围型肺癌早期影像学特征是肿块的形态学改变,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扫描是以肿瘤细胞摄取显像剂多少为主要依据,而B超是以肺癌声像图表现为诊断依据。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最好的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因此需要客观地评价各种检查手段的价值和合理性,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需要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和细胞学检查证实的28例直径为〈3cm,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扫描征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肺癌X线表现为谈片状、小结节状、球形病灶或肿块影。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分叶状肿块、短尾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直径在3cm以内。有时以纵隔淋巴结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以胸痛、刺激性呛咳、咯血、发热。结论胸片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上述征像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肺癌瘤体边缘的CT征象(附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边缘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癌瘤边缘CT征象可分为瘤周边缘光滑情况,分叶、毛刺和小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锯齿征、瘤旁脉管影和邻近胸膜有无侵犯等8个方面。结论瘤体边缘的CT征象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可靠依据,尤其是当这些征象大部或集中发生时,具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例10例。结果胸部平片原始癌灶小于6mm 6例,大于10~20mm4例,早期征象有多发癌灶的“颗粒征”或“火花征”单发怪异片状影或小结节等。此外可伴血管湖或局限性肺气肿征,10例中有6例病灶达到10~20mm大小才确诊,并由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早期重视X线诊断注意动态观察是早期发现周围型肺癌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赵红  王燕萍  王春桃 《河北医学》2004,10(8):766-767
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中央型肺癌在临床上很常见,但确诊时多已属晚期,故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经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及误诊原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平扫CT未见异常的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部平扫CT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的肺癌的早期诊断,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此类病人的重视。方法 通过对3例初诊时胸部平扫CT检查未见异常,最终通过纤支镜检查、PET/CT检查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并比较肺癌的各种早期诊断方法。结果 3例患者均为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以咳嗽,痰血就诊,初诊时胸部平扫CT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经治疗后咳嗽痰血症状无明显好转。随后的PET/CT和纤支镜检查提示肺癌,最终通过病理学和痰细胞学确诊为中央型肺癌。2例获得手术完全切除,1例肺功能极差无法手术。结论 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患者,平扫CT检查阳性率较低,易导致部分病人无法得到早期诊断。因此,对于反复痰血的患者,即使初诊时平扫CT未发现肺癌,仍不能放松警惕。行纤支镜检查和PET/CT检查可发现此类中央型肺癌。因此,纤支镜检查和PET/CT在胸部平扫CT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早期中央型肺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病灶大小、部位,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为颗粒征4例(40%),毛刺征5例(50%),分叶征2例(20%),血管集束征4例(40%),并有5例(50%)并发肺气肿.结论 动态观察对周围型肺癌病变的确诊有较高价值,早期X线诊断是周围型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局限期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予以化疗或化疗 放疗.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期16个月.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早期易发生转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多种治疗措施的联合有序应用.对于诊断明确的局限期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有序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癌灶在2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国内学者将癌灶定在3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列入早期肺癌。也有学者把隐性肺癌列为早期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时在64排螺旋CT表现上没有特点,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等鉴别比较困难,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64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EPLC)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与CT影像学特点,探讨胸部DR与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胸部DR与CT资料.结果 本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胸部DR结节型15例,密度中等偏低,病灶内可见微小透光区,小泡征者3例(12.0%),分叶征11例(44.0%),边缘有细小毛刺征7例(28.0%),胸膜凹陷征8例(32.0%),空洞征5例(20.0%).CT影像多表现为球形、椭圆形和结节状肿块.CT见病变边缘分叶征21例(84.0%),长短毛刺征19例(76.0%),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16例(64.0%),空洞征11例(44.0%),胸膜凹陷征15例(60.0%),锯齿征8例(32.0%).结论 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中优于胸部DR影像,认真观察胸部CT病变的局部特点,能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给患者早期手术根治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早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组织学与CT诊断对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36例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对其进行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切片检查以及胸部CT扫描,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组织学以及CT检测手法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检查、两者结合检查的检查阳性率分别是90.7%、62.9%、94.4%。结论:在对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可以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