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α-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92例DPNP患者入选本研究,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56.6±10.1)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钴胺对照组(A组)、美西律联合ALA组(B组)、经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ALA组(C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各组的疼痛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其中C组临床有效率高于A、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 结论:经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α-硫辛酸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阿片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逐步认识,一些以Arner为代表的权威人士提出,阿片类药物对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效果不好.其原因之一在于阿片不适于某些急性、间歇性和偶发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也有一些人认为,在治疗烧灼痛上,诸如阿米替林之类的药物要比阿片类药物效果好.由于Arner的研究指出阿片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无效,因此引用率很高,但事实上他只采用了12名患者,并且任何治疗对这些患者都无效.  相似文献   

3.
癌症是全球公共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越来越多的致癌行为(如吸烟、缺乏锻炼和西方化的饮食等),造成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增长。最新估计,2008年全球约有1,270万癌症患者,760万人因癌症死亡。虽然发达国家男性和女性的癌症发病率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0岁,双足底灼热、疼痛6个月.患者于2009年9月开始双脚趾疼痛,双足底灼痛,脚心出汗,未治,渐发展至四肢关节肌肉酸胀疼痛,双膝关节酸胀疼痛,遇热加重,冷可缓解.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曾在外院多次就诊,分别诊断为"骨质增生、神经性末梢炎,类风湿关节炎",按症给予多种药物治疗,效欠佳.2010年3月以"红斑肢痛症"入中医科治疗,查生化全套、血液分析、ESR正常,ENA全套、风湿全套、雌激素全套、甲状腺功能全套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双下肢动静脉血流测定正常,双下肢肌电图正常,颈腰椎MRI示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经中医辨证、西医阿司匹林、硝苯地平及激素等对症及抗焦虑药物治疗2个月余,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双足底仍灼热、疼痛,尤以夜间为重,不能入睡,以"红斑肢痛症"转入皮肤科治疗,查体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疗效,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alink、Springerlink、CNKI、同方、万方等数据库,同时辅助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查阅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1987至2011年的文献,收集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的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009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优于安慰剂、卡马西平、弥可保、胰激肽原酶对照,OR值为[OR=2.69,95% CI (1.99,3.65)];治疗终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4,95% CI (-2.05,-1.84)];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与对照组药物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3,95% CI (0.30,0.96)].结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及有效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M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对其疼痛行为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re-H组和Post-H组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较CCI组明显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较CCI组明显延长.HBO在热痛模型中显示的作用大子机械痛模型;Pre-H的作用大于Post-H.结论:高压氧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本文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流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可塑性改变有关,因此能够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无创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技术就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有效治疗手段。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是决定r TMS镇痛效应的主要因素,初级运动皮层(M1区)和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是目前r 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两个主要靶点。本文对这两个刺激靶点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6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6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2、4、6周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加巴喷丁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曲马多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组)、NP模型组(NP组)、曲马多处理组(Tramadol组,T组).NP模型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的方法制作.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7、10、14d测术侧后爪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T组于术后3d开始腹腔注射曲马多注射液(20 mg/kg),术后14d取大鼠脊髓背角用免疫荧光法与RT-PCR方法检测NR2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NP组术后痛阈明显降低,NR2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NP组比较,T组术后痛阈升高,NR2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组和SO组比较,痛阈和NR2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可反转NP模型脊髓背角的NR2B表达上调并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不同程度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评价其行为学和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C,N0,N1,N2,N4组(n=6),用分级坐骨神经缩窄法建立动物模型.在术前和术后3、7、10、14天测定大鼠右后爪50%缩爪阈值.术后第15天取右侧坐骨神经横断面切片行Luxol fast blue染色,计算坐骨神经环扎远端髓鞘计数占近端髓鞘计数百分比(the ratios of the myelin sheath counts in the distal sections to those in the proximal sections of the sciatic nerve,DPR).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鼠右后爪50%缩爪阈值在C组和N0组无明显改变,在N1、N2和N4组大鼠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至术后14天N0>N1>N2>N4 (P<0.05).C组和N0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无明显病理学改变,N1、N2和N4组环扎远端神经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术后14天大鼠50%缩爪阈值与其DPR值间Spearman相关系数rp=0.901 (P< 0.001).结论:大鼠分级坐骨神经缩窄模型可导致手术侧坐骨神经不同程度的脱髓鞘病变,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病理学变化与行为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神经妥乐平肌内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肌内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疗效。方法:20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以神经妥乐平3.6U/次,肌内注射,2次/d,连续14d为1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4d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伴随症状改善明显,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疼痛有效、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神经病理痛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ygen synthase,NOS)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术后28 d取材观察其脊髓的免疫组化指标,对其NOS各亚型表达进行比较。结果:CCI术后nNOS,iNOS表达明显增加,Pre-H组和Post-H组的nNOS及iNOS含量较CCI组明显降低。eNOS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抑制NOS系统表达产生对CCI大鼠疼痛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VitB12)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的影响并监测其血药浓度。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组):不接受任何手术操作;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坐骨神经;CCI组:结扎坐骨神经;CCI VitB12组:坐骨神经结扎术后腹腔注射VitB120.5mg/kg/d两周。于术前2天,术后1、3、5、7、10、14天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于术后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VitB12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各天TWL?MWT明显降低(P<0.01);与CCI组比较,CCI VitB12组术后1、3、10、14天TWL明显增高(P<0.01),而术后各天MWT无明显差别。Sham组术后3、7、14天血清VitB12浓度与Con组无差别(P>0.05);CCI组术后3天血清VitB12浓度低于Sham组、Con组(P<0.05)、CCI VitB12组(P<0.01)以及CCI组术后14天(P<0.05);CCI VitB12组术后7天?14天血清VitB12浓度均高于Con组、Sham组和CCI组(P<0.01)。结论:VitB12减轻CCI大鼠热痛觉过敏,但对机械痛觉过敏无影响;CCI大鼠神经损伤早期血清VitB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盐酸利多卡因缓释胶丸对术后切口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盐酸利多卡因缓释胶丸( 简称缓释胶丸) 的缓释局麻镇痛作用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确定适合临床需要的每丸剂量。方法:用仿豚鼠皮丘法、大鼠光热刺激法和大鼠电刺激法三种实验模型,分别观察缓释胶丸的缓释局麻镇痛作用。结果:仿豚鼠皮丘法,每只大鼠经切口皮下植入缓释胶丸一丸,内含10 、20 、40 m g 盐酸利多卡因,针刺局麻范围随剂量增加而扩大,但不成比例。其中植入40 m g/ 丸,术后1 、6 、12 和24h ,局麻作用直径分别为20 .1 ±3 .4 ,18 .0 ±3 .4 ,15 .4 ±2 .6 和7 .6 ±1 .7 m m ,作用持续24h 以上;大鼠激光热刺激法,7 .5 、15 、30 mg/ 丸的镇痛作用1h 内起效,持续48h 以上;大鼠电刺激法,7 .5 m g/ 丸镇痛作用持续36h 以上,15 m g/ 丸持续48h 以上,30 m g/ 丸持续时间更长。而盐酸利多卡因水溶液7 .5 m g 局麻作用持续2h以上,不到6h 。结论:缓释胶丸剂量与缓释局麻镇痛作用有明显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每丸剂量40 m g 可以达到术后切口镇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急性疼痛早期治疗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的异位放电不仅是早期急性痛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些异位放电不断轰击脊髓背角等中枢部位,诱发中枢敏化,成为神经病理痛后期维持的重要机制.早期阻断异位放电,可以阻断神经病理痛急性期向慢性期的转变,有效阻止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因此,临床医生应尽早治疗神经损伤后的急性痛,越早治疗,病人越早康复,无需忍受慢性神经病理痛的折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强度的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uctive injury,CCI)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次RSWT。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只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5组建立CCI模型,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不予治疗,另4个不同强度的RSWT组(1.0 bar、1.5 bar、2.0 bar和2.5 bar RSWT组)结扎坐骨神经后14 d,分别给与1.0 bar、1.5 bar、2.0bar或2.5 bar强度治疗。第二部分:重复RSWT。36只大鼠分组情况同第一部分,4个RSWT组自结扎后14 d分别给予重复的4个不同强度RSWT,1周1次,共4次。测量所有大鼠治疗前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变化以评价镇痛效果;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并观察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单次RSWT后前3 d不同强度RSWT组大鼠的MWT和TWL均迅速提高。在第3 d达到峰值,显著高于NP组(P<0.01),此后逐渐降至基线。重复RSWT组大鼠治疗后MWT和TWL逐渐上升,4次治疗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至少4 w,与N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重复RSWT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单次RSWT用于CC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短暂(5 d)。而重复RSW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来说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体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发病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假手术+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CI)+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C组:CCI模型+术后眼镜蛇毒因子(CVF)静脉注射.大鼠致伤模型建立后第一天开始根据分组每日尾静脉注射CVF 50μg/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天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并于术后7天处死大鼠取腰6、7脊髓节段,测定SOD和MDA的组织含量.结果:CCI模型大鼠术后第1天均出现痛阈下降,给于补体抑制剂CVF干预后大鼠痛阈逐渐恢复而生理盐水对痛阈无影响;与A组相比,B组大鼠术后第7天脊髓SOD活力明显降低而MDA显著升高;C组SOD和MDA变化幅度显著小于B组.结论:CVF显著改善了CCI模型大鼠痛敏状态,可能的机制是CVF维护了脊髓氧化一抗氧化平衡,从而呈现出对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