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病史长,对血压升高有一定的耐受;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因素以2、3级,高危及极高危比例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降压药物种类、次数多。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宜注意预防、监测、控制并存的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及其他并发症,谨慎选择适宜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特点。方法观察来鸡西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恒山区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资料,从中总结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多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多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幅度加大,晨峰现象增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多。结论提示对老年血压患者宜注意预防、监测、治疗并存的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郭志强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24-1625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156例老年EH与150例非老年EH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心、脑、肾的损害多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在老年EH组多见,并且老年EH中ISH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并发靶器官损害多见。结论:老年EH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多见的临床特点,其临床特点与并发靶器官损害相关。因此,临床应重视老年EH的治疗,并且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注意血压节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多项参数监测与老年高血压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老年和163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项参数与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老年组的24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与心脑靶器官损害有显著性关系.心脑靶器官损害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老年组的收缩压、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收缩期血压负荷值增高更为显著.结论动态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变化与老年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附320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病史长,对血压升高有一定的耐受;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因素以2、3级,高危及极高危比例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降压药物种类、次数多;服药依从性差。结论老年高血压具有其自身临床特征,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从小剂量联用开始;个体化选择药物;强调脏器的保护及降压外效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注意调整用药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病残和死亡的总危险。方法对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具有病史长,对血压升高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较大;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因素以2、3级为主,中毒和重度比例极高;并发症的出现率较高;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和次数多等特点。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预防和控制相关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病残和死亡总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有血压波动性大,血压晨峰现象显著等特点.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和靶器官损害程度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血压平稳性和血压晨峰现象相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仅要有效降压,还要平稳降压,抑制血压晨峰.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女性正常血压组(5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级(51例)原发性高血压Ⅱ级(52例),原发性高血压Ⅲ级(52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Ⅱ级和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患者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TOD)损害越重。血压负荷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1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65例)和非老年组(50例),计算其血压变异系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最后比较两组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非老年组24 h血压均值和收缩压均低于老年高血压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4例分为两组,其中95例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作为A组,79例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监测,以24 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 13 7例高血压患者 (69例无心脑靶器官损害为A组 ,68例并心脑靶器官损害为B组 )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多项参数。结果表明 :心脑靶器官损害组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和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平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和异常组41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资料,进而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及昼夜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异常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舒张压、夜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脑梗塞发病率、心肌缺血发病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左室重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患者出现蛋白尿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异性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特征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而血压的晨峰现象尤为明显。晨峰高血压是指血压从深夜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晨峰高血压现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尤为突出,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的晨起血压高负荷会加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1]11-13。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与心肌肥厚的关系,笔者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左室心肌重量  相似文献   

17.
马培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77-178,207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TOD组,选择同期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对照组,设置为非TOD组。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值等指标。结果TOD组昼夜血压均值为收缩压(167.23±10.72)mmHg,舒张压(98.32±11.32)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昼夜节律比较,TOD组患者杓型血压23例(38.33%)、非杓型血压37例(61.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OD组的日间收缩压变异值(16.93±2.34)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值为(14.34±6.83)mmHg,明显低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患者及45名正常者的血浆,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以区分靶器官的损害程度,用ELISA法检测76例高血压患者及4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用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dunnet-t法及Student-Newman-Keruls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1),各组与标准组之间分析显示(采用dunnet-t法):极高危组、高危组均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采用SNK法、即:Student-Newman-Keruls法):高危组与极高危组均与中危组及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因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较标准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又与靶器官的损伤有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回顾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68例患者中,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者62例,4例未达正常,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老年高血压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晨峰高血压等诸多临床特点,且并发症多而严重,因此及早、有效的降压治疗对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正常血压者和228例Ⅰ、Ⅱ、Ⅲ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并分组观察。结果正常血压组和1、2、3级高血压组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波动范围也不同。结论动态血压能更真实反映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对高血压诊断、靶器官损害(TOD)及治疗、预后判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