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波  王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SCL-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人文关怀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同时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人文关怀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蒋瑞芹  任祥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929-2930,2940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4月140例人院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各70例,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教育干预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放松疗法等进行对照实验。出院前再次运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教育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焦虑评分较常规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教育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按照年龄上下相差2岁、病程上下相差1年的原则进行1:1配对实验,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女性RA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进行2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eale,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降低,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女性RA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杨国芬 《吉林医学》2015,(2):339-34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卵巢癌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入院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者人体学测量体重指数(BMI),免疫比浊法测定前白蛋白(PA)。结果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除RP外,其它SF-36各项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BMI和P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全程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更乐观、更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且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配合率,且更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ICU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的临床状况及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状态;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化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银屑病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可以使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7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P< 0.01);无固定职业亲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有固定职业亲属(P<0.05).其中抑郁情绪检出率为70.51%,焦虑情绪检出率为61.54%,二者同时存在者高达51.28%.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诸多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对提高患者亲属的支持度和监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对住院60例癌症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心理干预4周后进行心理测查,对比评估。结果:入院时,患者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其他不良心理问题,干预后,患者的SAS、SDS以及SCL-90各量表的评分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癌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干预能够矫治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霍美青 《中外医疗》2013,(32):169+171-169,171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该院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身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但仅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1年末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云 《中外医疗》2010,29(5):5-6
目的观察认知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进行贝克认知疗法(Beck’s cognitive therapy)。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遵医行为,SAS、SDS评分,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近期医从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认知行为干预,4周为1个疗程。于入组时及第4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对两组各评定1次,并比较两组在4周末的治疗效果。结果:第4周末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的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提高其应对技巧,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20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秀萍  张红 《河北医学》2014,(8):1373-13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入组时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存质量量表(IBS-QOL)各维度评分较入组时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3年广州市萝岗区社区随访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为更好地开展社区随访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癌症随访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使之掌握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全区168名癌症患者开展焦虑、抑郁量表调查,其中回收有效的焦虑自评量表150份,有效的抑郁自评量表168份,对焦虑、抑郁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伴有焦虑情绪的占49.33%,伴有抑郁情绪的占49.40%,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女性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1.5±9.2)分和(50.9±10.6)分,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4.9±8.6)分和(44.1±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患者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癌症患者;乳腺癌患者的SD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癌症患者。结论在社区随访的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轻度以上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或是通过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IN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6月收住我院的CIN患者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存质量量表(SGRQ)测评患者接受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CIN患者接受护理后,负性情绪明显好转: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呼吸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和SGQR总分明显降低;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CIN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