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5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IL 1 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 0例缓解期患者、2 0例健康人的血清 ,采用ELISA测定IL 1 5和IgE的含量 ;采外周血按常规做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1 5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发作期IL 1 5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 .6 96 ,P <0 .0 1 ) ,与IgE水平呈正相关 (r=0 .5 93,P <0 .0 1 )。结论 IL 1 5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OS凋亡、提高IgE水平参与哮喘的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4、IL -12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 (2 5例 )吸入丙酸倍氯米松 1周前后 ,缓解期儿童 (2 0例 )和健康对照组 (15例 )血清中IL -4和IL -12水平 ,并同时测 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12值明显下降 ,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 -4值明显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P均 <0 .0 1)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 -12水平明显升高 ,IL -4水平下降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 (P <0 .0 1)。急性发作期治疗前患儿血清IL -12与IL -4呈负相关 (r =-0 .5 3 2 ,P <0 .0 1)。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中IL -4水平升高 ,IL -12水平下降 ,糖皮质激素可使IL -4水平下降 ,IL -12水平升高 ,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白介素 - 8(IL - 8)及白介素 - 17(IL - 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 2 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 - 8、IL - 17的浓度 ,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 (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8浓度 (70 1 5 3± 12 1 34)pg/L与缓解期 (2 2 8 5 3± 5 7 5 8)pg/L及对照组 (2 0 2 87± 31 14 )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17浓度 (76 0 1± 4 35 )pg/L与缓解期 (2 0 85± 3 6 8)pg/L及对照组 (16 30± 3 0 8)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2 34±2 9)× 10 9/L与缓解期 (5 9± 1 39)× 10 9/L及对照组 (3 87± 0 83)× 10 9/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 ,血清IL - 8浓度 (4 2 2 6 7± 88 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 ;血清IL -17浓度 (4 4 0 2± 4 82 )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 - 8、IL - 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 =0 6 34、γ =0 5 94 )。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2 8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gE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IgE、IL -4水平明显升高 ,CD+ 8下降 ,CD+ 4/CD+ 8比值升高 ,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且血清IgE与IL -4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 (r =0 .796)。说明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 -4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IgE合成增加是过敏性哮喘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血清IL-13、TNF-α与IgE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IL 13、TNF α与IgE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ELISA法检测 5 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2 3例健康者血清IL 13、TNF α和IgE浓度。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IL 13、TNF α与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 <0 .0 1)。IL 13水平在外源性哮喘急性期明显高于内源性哮喘急性期 (P <0 .0 1) ,而缓解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NF α水平在急性期和缓解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支气管哮喘组IL 13与IgE呈正相关 (r=0 .88,P <0 .0 1)。结论 IL 13、TNF α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 ;IL 13在哮喘患者IgE产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IgA、IgM、IgG)含量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ECP、IgG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均为P<0.01),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_1、PEFR)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IgA、IgG和IgM浓度较正常健康人明显下降。结论:血清EOS数量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气道炎症监测及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浓度的变化在哮喘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利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监测 5 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并与肺功能监测的结果 (最大呼气风速PEFR)相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 (P <0 .0 1) ,中度患儿ECP水平高于轻度 (P <0 .0 5 ) ;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缓解期 (P <0 .0 1)。此与PEFR变化呈负相关 (发作期r=-0 .62 ,P <0 .0 1;缓解期r =-0 .5 4,P <0 .0 1)。结论 血清ECP浓度能准确地反映出哮喘患儿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轻重程度 ,故ECP的监测对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分度、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预测哮喘发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病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 4 (IL 4 )、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 ,探讨其与哮喘的关系。②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病儿 6 2例 ,分别于急性期、缓解期和半年后随访时取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测定血清IgE、IL 4和TNF的变化 ,并与健康儿童 31例进行对比。③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病儿IgE、IL 4和TNF不仅明显高于对照组 (F =4 .98~ 7.2 1,q =3.76~ 5 .92 ,P <0 .0 1) ,而且也高于缓解期病儿 (q=2 .83~ 4 .5 8,P <0 .0 5、0 .0 1) ,缓解期IgE、IL 4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q =2 .80、2 .87,P <0 .0 5 )。随诊时发生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病儿上述三项指标仍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F =4 .78~ 7.92 ,q =2 .80~ 4 .38,P <0 .0 5、0 .0 1) ,而无反复发作的病儿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q =2 .0 3~2 .5 1,P >0 .0 5 )。④结论 IgE、IL 4和TNF与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高危哮喘转化为哮喘的客观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白介素 (IL) - 10、内皮素 (ET) - 1及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 - 10、IgE和ET - 1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IL - 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ET - 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IL - 10与ET - 1、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 6 8,r=- 0 . 74 ,P <0 . 0 1) ,而ET - 1与IgE之间呈正相关 (r=0 6 6 ,P <0 .0 1)。结论 :IL -10和ET - 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 ,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 - 10和ET - 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儿发作与缓解期血清IL-12,IL-4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检测哮喘患儿发作与缓解期血清IL - 12、IL - 4及IgE值 ,并和正常小儿作比较 ,研究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发作期患儿 2 5例 ,缓解期 11例 ,同龄健康小儿 2 0例作对照。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 - 12、IL - 4及IgE。结果 :发作期IL - 12值明显下降 ,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差异。缓解期值上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发作期患儿IL - 4值明显升高 ,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性显著 ,缓解期其值虽有下降但和对照组比较仍有差异性。发作期患儿IgE值明显升高 ,缓解期值比较差异性显著 ,和IL - 12值呈负相关 ,与IL - 4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发作存在TH1细胞功能不足 ,TH2 细胞功能亢进。TH1/TH2 暂时失调。发作期提高IL - 12值使TH1/TH2 比例平衡是治疗哮喘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L-33、IL-18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普陀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哮喘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常规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和IL-18水平并做比较。78例哮喘患者康复出院后2周复查肺功能测定,比较患者住院治疗时肺功能并分析其与IL-18、IL-33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者治疗前IL-18水平为(310.2±152.6)pg/ml,IL-33水平为(215.4±87.5)pg/ml,较健康组(204.2±95.4)pg/ml、(138.7±48.3)pg/ml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8水平为(215.5±98.2)pg/ml,IL-33水平为(146.6±54.9)pg/m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肺功能检查: FEV1、FEV1% pred和FEF50%值优于哮喘组,治疗后哮喘组FEV1、FEV1% pred和FEF50%等值优于治疗前,且经线性回归分析,IL-18和IL-33与FEV1% 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负性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IL-18与IL-33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明显下降。两者与肺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10与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 10和IL 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 10、IL 12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IL 10和 IL 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1)。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IL 10、IL 12与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0.73,r=-0.69,P<0.01 ),而IL 10与IL 12之间呈正相关 (r=0.82,P<0.01 )。结论 IL 10和IL 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着网络效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及IL-5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合并支气管哮喘组45例,未合并支气管哮喘组43例,采用ELISA法对所有患儿的血清总IgE及IL-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血清总IgE与IL-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总IgE与IL-5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IgE与IL-5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和抗IL-2抗体测定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理免疫机制及病程演变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对48例MS患者(其中发作期31例,缓解期17例)和30名健康人血清IL-2和抗IL-2抗体进行测定,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MS发作期患者血清IL-2水平和抗IL-2抗体水平升高,至缓解期血清IL-2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而抗IL-2抗体水平依然处于高水平。发作期患者IL-2与抗IL-2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L-2和抗IL-2抗体的产生可能与MS的免疫病理过程有关,血清IL-2水平可作为评价MS活动性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L-13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GCS)治疗前和治疗14周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IL-13、IL-4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记录视觉量尺(VAS)评分。结果哮喘患儿经IGCS治疗后IL-13、IL-4水平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肺功能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治疗后IL-13下降与VA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改善呈负相关。结论IL-13参与哮喘的发病,IL-13水平可用于监测哮喘疾病的发病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disease.Itsepisodeisregulatedbymanykindsofcytokines.IL10isoneofthem,whichisanim portantnaturalimmuneregulatorandmainlypro ducedbyTh2cells.Itcaninhibittheantigen pres entingeffectsofmacrophagecellsandtheprolifer ationofactiveTcells,andsuppresstheintensityofinflammation[1,2].Italso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ductionofimmunoglobulineE.ThisstudysurveyedthelevelsofserumIL10inallergicrhinitispatientstoinvestigateitsrolesinthepath ogenesisofallergicrhinitisanditscorrelationtotheserumtotalimmunoglu…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喘组28例,30例正常健康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ET-1和IgE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发作期患儿ET-1和IgE均高于缓解期患儿,IL-10低于缓解期患儿(P<0.01)。特应性组发作期患儿IL-10水平较非特应性组降低(P<0.05),特应性组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ET-1、IgE水平较非特应性组均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IL-10的含量与ET-1及IgE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592,r=-0.894,P<0.05),ET-1与IgE呈明显正相关(r=0.623,P<0.05)。结论:血清IL-10和ET-1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特应性哮喘患者较非特应性哮喘患者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