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系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巨核系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对28例HSCT患者的巨核系重建情况与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移植患者在移植后15d内骨髓处于空虚期,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显示均未发现巨核细胞,血小板计数与移植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HSCT后恢复期患者巨核系成功重建且骨髓造血功能恢复22例(22/28),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显示巨核细胞均超过5个/片,恢复的时间平均为63.7d,巨核细胞分类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与BPC无明显相关(r=0.364,P〉0.1)。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恢复期BPC较空虚期明显增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空虚期、血小板输注后及恢复期的MP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DW较空虚期、血小板输注后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DW增高早于BPC增高出现。结论HSCT后,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中,PDW变化最早且增高明显,这为停止输注血小板和骨髓穿刺证实HSCT后巨核系重建是否成功提供了一个早期的重要的实验搴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血小板的输注量进行分析.方法 对27例血液病进行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分析ABO血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液辐照与血小板输注的关系.结果 移植后ABO血型不合者在血小板恢复时间和血小板输注量上与血型相合者无显著性差异.辐射照射对血小板输注量无显著性的影响.结论 ABO血型不合不会影响移植后的血小板的恢复.辐射照射对血小板的输注量也无显著性的影响,但可以避免输血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相似文献
3.
目的干细胞的足量采集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llo-PBSCs)成功移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健康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否良好的采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于新桥医院在2017—2019年进行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数据。分析以CD34+细胞作为研究指标,包括年龄、动员前和采集前血常规结果、干细胞产品相关数据等。CD34+细胞数量>4.0×10 6/Kg被认为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功移植的最小剂量,也是本研究的靶剂量。本文以此为界,分为两组健康供者。结果 CD34+细胞相关因素是年龄、WBC、Plt,动员良好的健康供者采集产品中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数量和CD34+数量较高。结论本研究认为年轻的健康供者、采集前有较高的WBC和Plt数量,能获得较高的CD34+细胞数量,对成功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指标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治疗时血小板(PLT)植入成功的意义。方法检测35例allo-SCT患者外周血PLT、IPF及未成熟血小板绝对值(A-IPF),采用这3项指标预测allo-SCT治疗时PLT植入成功的时间。结果 IPF判断移植患者PLT植入的时间比PLT提前1~3d,A-IPF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结论 IPF和A-IPF可更早预测PLT植入时间,可作为临床评价alloSCT后PLT植入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细胞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的采集及临床级磁性分选仪(CliniMACS)分选的最佳方法,评价分选后CD34^+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03/2002-01在南京市鼓楼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9例,男3例,女6例。采用环磷酰胺[2~4g/(m^2&;#183;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183;d)]作为动员剂,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样细胞,CliniMACS作CD34^+细胞分选,观察分选前后的细胞计数、纯度、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表型检测及粒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计算CD34^+细胞的采集得率和分选回收率。观察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环磷酰胺加G-CSF动员后,采集时机多以一次采集能够获得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CliniMACS分选和冷冻保存的耗损计算在内)为原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gt;6&;#215;10^9+L^-1或CD34^+细胞&;gt;0.4%时开始采集,其中8例采集1次,1例采集2次。每例患者可获单个核样细胞(MNC)总数(0.924—5.360)&;#215;10^10,MNC(2.6~19.5)&;#215;10^8/k,CD34^+细胞(2.4~37.2)&;#215;10^6/kg,经CliniMACS系统分选后,CD34^+细胞回收率为51%~93%,平均回收率为87%,CUF-GM回收率为35%~62%。CD34^+细胞纯度为94.3%~98.4%,平均96.71%。CD3^+,CD19^+,CD56^+,CD14^+细胞去除2—4个对数级。经冰冻保存后的CD34^+细胞的回收率为78%~99%,CFU-GM回收率为82%~99%,实际回输CD34^+细胞为(2.0~8.3)&;#215;10^6/kg,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结论:掌握最佳动员、采集及分选方法,CD34^+细胞可获较高产率,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21例SAA患者(13例SAA-Ⅰ,8例SAA-Ⅱ)接受单倍体相全合allo-HSCT,供者为患者相关亲属(父母供子女12例,同胞供者9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给予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及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植入成功后定期监测供体细胞嵌合率,观察感染、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中位随访16(3-46)个月,21例患者中15例生存,生存率为71.4%;1例患者因植入失败而在移植后43 d死于真菌败血症,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6d及10 d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出现排斥,后接受了第二次移植(同一供者),于移植后17d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5 d及52天死于Ⅳ度肠道GVHD,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66.7%(14/21),其中Ⅲ度以上5例.结论:单倍体相合allo-HSCT治疗SAA的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植入辅助细胞是近来发现的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有辅助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提高移植成功率的作用,具有潜在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植入辅助细胞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microRNA(miRNA)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较了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FACSVantage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38^-、CD34^+CD38^+细胞;抽提miRNA后与miRNA芯片杂交,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iRNA芯片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比在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至1/2以下者共11个,表达水平升高至2倍以上者共73个,以上84个miRNA被称为“干细胞性”miRNA。经比较Georgantas等和芯片表达结果,发现有12个(14、29%,12/84)相同的miRNA。部分miRNA经历了类似于CD34在造血细胞表面的发展历程。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可寻找到新的与造血调控相关的miRNA簇及miRN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干细胞性”miRNA在正常造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miRNA的系统表达模式一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谱一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系列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可行治疗方案及疗效。1999年9月-2007年2月采用清髓性预处理allo—HSCT治疗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例接受同胞HLA配型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例接受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hi—alloBMT)。预处理清髓方案为:全相合移植采用Bu+Cy,单倍体相合并基因骨髓移植采用Cy4-TBI+Ara—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全相合移植应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氨甲碟呤,单倍体相合并基骨髓移植除以上药物外还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25单克隆抗体及霉酚酸酯。结果表明,全部患者移植后均有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1—20)天及20.3(12—28)天,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仅1例发生急性1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患者未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1例移植后20个月死于疾病复发,1例移植后18个月死于肺部并发症,其余4例无病生存,中位存活时间51.8(18—108)个月。总之,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提高了年轻MDS患者疾病治愈及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观察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 ,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进行了 2 1例急慢性白血病的Allo PBSCT。 2 1例的供者中 19例为HLA Ⅰ /Ⅱ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的供者为HLA半相合母亲 ,1例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供者为 1个B位点不合的胞妹。 2 1名供者均用rhG CSF动员 ,第 5天起用CS 3 0 0 0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TBI与联合化疗方案。所有病人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MTX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结果表明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至≥ 0 .5× 10 9/L平均为 12天 ,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为 15天。 17例患者中发生急性GVHD 8例 (47%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慢性GVHD 12例 (70 % ) ;4例存活的女性患者 ,包括 1例 1个B位点不合的ALL患者 ,均无急、慢性GVHD发生。 10 0天移植相关死亡 3例 (14 % ) ,复发 2例 (9.5% ) ,均为移植时未缓解患者。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11例 (52 .4% ) ,存活时间平均 40 (15-70 )个月。结论 :Allo PBSCT后造血恢复较快、白血病复发率相对较低 ,急性和重度GVHD的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 ,并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例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方法5例患者在100级层流病房内全环境保护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治疗期间进行一系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直到造血功能重建、植活稳定后迁出层流室。结果5例患者移植期间无明显发热、出血、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造血功能顺利重建。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护理工作对移植的成功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体验,以期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对2012年1-10月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液病科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在怀疑否认、悲伤绝望、自悲自怜、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心理应激、期待不安、内疚惭愧、心理飞跃等心理体验。结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医疗、疾病相关信息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余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1,9(3):282-284
近年来 ,伴随移植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国外一些学者新开展了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MA Allo PBSCT)治疗血液病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4 ] 。国内除我院有个例报告外尚无系列研究报告[5] 。我们用新设计的NMA Allo PBSCT治疗 6例血液病病人 ,效果如下。材料与方法病例6例病人均系 1998年 10月 - 1999年 10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 ,其中男 3例 ,女 3例 ,中位年龄 3 2 ( 16- 42 )岁。急性白血病 (AL)第一次完全缓解期 (CR1) 3例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例。另 3例为 :慢性粒细… 相似文献
16.
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14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I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Ⅰ/Ⅱ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Ⅲ/Ⅳ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Ⅰ/Ⅱ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STRPCR检测方法,观察比较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植入情况。提取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及其供者移植前的以及患者移植术后的不同时期的外周血或骨髓DNA,PCR扩增5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STR位点,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表明: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植入,其中完全供者植入10例,供受者混合嵌合体5例。持续缓解10例,死亡4例,1例复发但仍存活。混合嵌合体中供者DNA比例的下降预示着早期排斥或复发。Ⅱ度以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混合嵌合体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TRPCR是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方法,混合嵌合状态对白血病复发有预警作用。嵌合状态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应用免疫毒素部分去除T细胞(TCD)的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HLA/MLC)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对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HLA-MLC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P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1 1例,CR2 1例,复发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CR1 2例,CR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M4型(CR1)1例。结果表明:13例患者中8例成功植入,其中2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发生Ⅲ-Ⅳ度aGVHD。随访8-90个月,2例发生Ⅲ-Ⅳ度aGvHD患者早期死亡,另有1例患者死于迟发感染,其余5例均无病存活至今。5例未植活的患者中4例回输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3例未植入,1例植活,但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再次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无病存活至今。结论: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的方法行HLA/MLC配型不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重度aGVHD的发生,但移植早期排斥率(HVG)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20例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中,6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PRCA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以及Ⅱ-Ⅳ度aGVHD并无影响。6例PRCA患血型均为O型,而供血型5例为A型,1例B型,提示供/受血型A/O是主要ABO血型不合allo-HSCT后PRCA发生的高危因素。4例除给予RBC输注无其它特殊治疗,随着凝集素滴度降至<8,红系造血自然恢复,而另2例尽管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红系再障仍持续>300天,经供型血浆置换而红系恢复造血。在本组病例,环孢菌素在PRCA发生中并无作用,而GVHD发生则可促进红系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