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偏头痛患者常常合并发作性眩晕,少数情况下甚至是偏头痛的唯一症状。偏头痛的听觉症状比前庭症状少见,但可引起听力减退和突聋。 病例报告;患者15岁开始偏头痛发作,首先右侧视野出现闪光暗点,20分钟左右逐渐扩散,随后出现左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和呕吐。50岁突发严重左耳听力下降。73岁出现眩晕,起初持续2~3小时不伴听觉症状,发作数次后眩晕发作时伴有右耳填塞感,并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平均每月发作一次。76岁出现4次跌倒发作,为被他人推向地面的感觉,不伴眩晕或意识改变。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卒中病史。听…  相似文献   

2.
黑素存在于眼、中脑黑质和内耳的前庭与血管纹中。Gan等认为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可起保护性作用。Hood等曾报告眼的颜色和暂时性听觉阈移的关系。作者们检查了100例没有外伤或疾患引起听力减退史的炼油工人,观察眼色和听觉永久性阈移的关系。眼色分为棕(33人)、红褐(15人)、蓝(40人)和灰(12人)四种。分析了纯音频率、年龄、噪声级和暴露时限、耳防护等因素和眼色的关系。统计学分析表明:蓝眼永久性阈移的概率为69%,棕眼为59%。这提示眼色和长期噪声暴露后的听阈有一定的关系。较多的蓝眼者诉听力减退已有数年,蓝眼者也常用耳防护器。这一研究结果支持Hood等关于眼  相似文献   

3.
急性特发性听觉衰竭(突发性聋)(AIH)通常指一种病因不明的突然部分或全部的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文献报道至少有100种以上的病因,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病毒损伤内耳的机制尚不清楚,急性血管阻塞及耳蜗膜破裂亦应考虑。作者在本文中估价了急性发作7天以内的46例急性特发性听力减退(AIH)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聋特点及高频测听在其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聋(presbycusis)是指因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Pearlman[1]提出的老年性聋的临床定义为: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没有重振或呈不全重振,无噪声接触史,言语辨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听力减退常从高频开始,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听觉器官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从而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临床上把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在排除  相似文献   

6.
迷路内神经鞘瘤(intralabyrinthine schwannomas, ILS)为发生于迷路内前庭神经或耳蜗神经分支鞘膜细胞之良性肿瘤。ILS为一类独特的前庭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按其发生部位及病变范围被分为多种亚型。ILS可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因其症状缺少特异性而容易漏诊或误诊,其诊断通常需借助于高分辨率MRI检查,随访观察和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ILS处理方式。ILS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吉林省以人群为基础的耳疾与听力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吉林省耳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HO耳疾与听觉障碍调查方案》,通过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的方法选择40个调查点,实际调查人数为6976人。耳聋残疾的定义和听觉障碍程度的分级采用WHO/PDH97.3推荐的标准,采用EARFORM V6.2(由WHO提供)软件进行资料输入和基本分析。结果911(13.1%)人有听力减退,311(4.5%)人存在听力残疾;城乡人群听力减退率和听力残疾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男性听力减退和听力残疾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听力减退和听力残疾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较高的耳疾病有耵聍(1.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0.7%),鼓膜干性穿孔(1.4%),分泌性中耳炎(1.0%);19.3%的调查对象需要耳科或听力干预。结论所有听力减退的人群中,老年性耳聋患病率最高。听力残疾的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急需制定新的预防和治疗听力障碍和耳疾病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若治疗不当将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发育不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SOM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蜗后性听力减退2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的发病原因。方法 复习1988~2002年29例原因明确的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头部外伤、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聋、多发性硬化和脑干疾病均可表现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其共同的特点是:低频听力减退,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或至少在部分频率正常,不受对侧噪声抑制,引不出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能超群brainstem response,ABR)异常。结论 以耳声发射正常和ABR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听功能障碍是一组症状群,可为不同病因引起的听神经和(或)听性脑干病变的表现,建议对这一组听力学表现称之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的发病原因。方法 复习 1988~ 2 0 0 2年 2 9例原因明确的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头部外伤、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聋、多发性硬化和脑干疾病均可表现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 ,其共同的特点是 :低频听力减退 ,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或至少在部分频率正常 ,不受对侧噪声抑制 ,引不出镫骨肌反射 ,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异常。结论 以耳声发射正常和ABR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听功能障碍是一组症状群 ,可为不同病因引起的听神经和 (或 )听性脑干病变的表现 ,建议对这一组听力学表现称之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11.
耳聋的定义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hearing impairment)的总称,程度较轻的耳聋有时也称重听(hardofhear- ing),显著影响正常社交能力的听力减退称为聋(deafness),因双耳听力障碍(hearing handicap)不能以语言进行正常社交者称为聋哑或聋人(deaf)。以  相似文献   

12.
机体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听觉器官与机体其它器官一样随年龄的增长而衰老退变。由于听觉器官衰老退变出现双耳对称的、缓慢进行性的听力减退称为老年性聋。老年性聋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聋是指听觉器官随年龄的增长所发生的缓慢进行性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Pearlman提出的老年性聋的临床定义为: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没有重振或呈不全重振,无噪声接触史,言语辨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以耳鸣为主要症状就诊患者的高频听力特征。方法对329例主观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门诊就诊患者行病史和高频测听分析。结果各民族中汉族患者最多,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高峰,病程至少为半年以上,以无听力减退的耳鸣为主诉症状,纯音测听检查约1/3患者出现轻度感音神经性的听力减退。约2/3以上出现高频听力减退,其中以4kHz频率听力减退为主,且以50~70dB最多见。结论以耳鸣为主诉症状的患者当中大部分可测出高频听力的减退,为早期发现听力减退、防治耳聋等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听觉认知速度老年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人-机对话方式,以听觉信息处理速度(IPS)为指标,进行与年龄相关的听觉认知速度变慢的初步研究。被试者为150名20-72岁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结果显示:40岁以后,IPS随增龄而变小,听觉正确辨别时(RT)则随增龄而延长;IPS及RT与年龄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因此,在临床上IPS及RT有可能被作为老年听力减退及中枢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枢性低频听力减退的听力学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加深对双侧中枢性低频听力减退的认识。方法 复习1988~2000年101例原因不明的双侧感音神经性低频听力减退患者的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其共同的特点是:言语听力不成比例地差于纯音听力,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不受对侧噪声抑制,引不出镫骨肌声反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异常,-SP/AP振幅比大于0.44。结论 此类原因不明的低频听力减退患者听力学表现提示: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正常,与声反射、听传出抑制、ABR波Ⅲ相关的脑干听觉神经径路为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可伴有耳蜗或传入神经功能障碍。建议使用“中枢性低频听减退”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聋大多表现为双侧、进行性、对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该病以高频听力减退、言语识别率下降为主要特征。老年性聋的病变部位包括外周听觉系统特别是耳蜗以及听觉中枢的退行性改变。老年性聋表现出中枢处理听觉信息速度的减慢、噪声环境下言语识 别困难,而且中枢听觉处理障碍是老年性聋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研究大脑中枢病变的新型手段。本文从老年性聋的诊疗现状以及fMRI应用在老年性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fMRI对于明确老年性聋中枢听觉处理机制以及为未来听觉康复干预提供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听觉脑干反应(AUR)对神经耳科学的诊断是一种非常敏感和有价值的方法,对蜗后病变,尤其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是一个突破。然而试验耳的声学特性对短声(click)诱发ABR可能出现含糊的解释,尤其在高频听力减退的时候。因为耳蜗性和蜗后性病变的病人听力减退多在2000~4000Hz范围,而短声刺激使兴奋占优势的也在基底膜这一区域。因此,当听力减退严重时,短声诱发ABR可能没有反应,或者Ⅰ波消失,仅有两耳Ⅴ波潜伏期的比较,在这些病例Ⅴ波潜伏期的改变是由于耳蜗性听力丧  相似文献   

19.
成骨不全的特征与骨质变脆,蓝巩膜及进行性听力减退。听力减退常开始于10至20多岁,可为单纯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高频感音性耳聋很常见,传导性听力减退的原因为镫骨足板固定,有时可见镫骨骨折。根据病理学、生物化学、临床遗传学,成骨不全和耳硬化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本文分析了荷兰58耳成骨不全镫骨手术后部分耳听力减退的病例,并对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成骨不全47例,男17,女30例,共58耳,于1960~1988年行镫骨手术,4耳作过修正手术。10例(男3,女7)12耳术后出现听力减退(失败组),文章分析了听力减退和第一次镫骨手术时的年龄、骨折次数、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回顾了由耳硬化症致聋的479例妇女的资料,证实了妊娠能加重临床耳硬化症的听力减退。按患者的妊娠次数、单侧或两侧耳聋以及妊娠期间听力减退的主观感觉进行分类统计,首先可以看出由于妊娠而引起的听力减退在两侧的病例中较单侧者更为多见。还统计了362例妇女的听力恶化情况,在53例单侧的耳硬化症中,妊娠期间无听力减退感者40例,有耳聋加重感者13例、约占1/4;而在309例两侧性的耳硬化症中,妊娠期间无听力减退感者165例,有耳聋加重感者144例,约占1/2。在成年妇女中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而相应不断加重了耳硬化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