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秀娟  赖根祥 《海峡药学》2009,21(6):191-192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女性病人药物性肠梗阻发生的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对新近2年及20年前各2年中,本院精神科住院的女性病人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分析并比较。结果使用氯氮平及氯丙嚷进行抗精神病治疗的病人发生肠梗阻发生率分别达到10%和5%以上。近年资料中,联合应用氟哌啶醇针、苯二氮革类药物较多,其肠梗阻发生率较高。药物性肠梗阻的发生20年前以用药2周以后为多.近年则在用药2周内发生较多;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者肠梗阻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药物性肠梗阻的发生与使用药物有关。外周抗胆碱能作用、病人活动减少及肠蠕动的抑制是可能原因。预防药物性肠梗阻的发生,应合理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减少联合用药、加强病人大便监测及生活饮食习惯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至2017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患病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精神病人诱发肠梗阻的原因与药物的副作用、年龄因素、季节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不当或长期禁食等相关,患者在经治疗和护理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诱发肠梗阻的风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类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大量应用时可引起肠壁肌肉运动紊乱,造成肠蠕动能力降低或消失,以致肠管无力使腔内容物运行受阻而形成麻痹性肠梗阻。我院急诊近期收治2例因大量服用氯氮平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孙凤清,男,19岁,躁狂症病史4年余,间断服用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于2000年3月15日晚19:00生气后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肠梗阻的原因及有关因素。方法对近10年来我院住院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的23次肠梗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肠梗阻的患者中有20例次所服药物中有氯氮平(87%)。有2例为单一用氯丙嗪,1例为阿米替林。经停药或减药后,给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介质平衡,应用肠蠕动促进剂,多数病情均较快好转,有2例转院治疗。结论有较多的精神药物可以引起麻痹性肠梗阻,其中以氯氮平最为常见,与剂量无明显关系,可能个体对该药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 对该院1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患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与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保护性约束、长期拒食、衰退期有关.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肠梗阻易忽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躯体状况的监测,减少保护性约束,及早发现潜在的躯体疾病,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松解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蠕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率以及梗阻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蠕动时间以及手术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镇痛率和梗阻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松解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和再梗阻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刘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71-172
目的分析慢性假性肠梗阻临床及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6例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表现及立卧位腹部平片、胃肠道造影片特点,所有病例均得到证实。结果慢性假性肠梗阻有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6例,立位腹部平片显示液平小而分散5例,造影显示胃肠道明显扩张,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未见狭窄梗阻病变6例,合并巨输尿管和巨膀胱2例。结论慢性假性肠梗阻临床及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实施肠梗阻诊断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组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腹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CT诊断,随即明确在不同诊断模式下,患者梗阻现象病症原因、梗阻部位诊断价值以及图像质量。结果通过对比得知,观察组在实施CT诊断后,其图像质量评分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病症原因分析上,观察组炎性、肠套叠、肿瘤、腹部沟斜疝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在部位诊断上,观察组小肠、结肠梗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肠梗阻患者临床诊断期间,采取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均具有一定适用性,不过在此期间采取CT诊断更具有一定实用优势,便于对患者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进行有效检出,从而为下步临床诊治以及预后康复提供有力依据,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及其X线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影像资料完整的2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病因以药物性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占48.15%;X线检查对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有特征性表现;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进一步病因诊断作用局限。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要加强临床观察,首选腹部X线检查,周密分析,并充分结合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明确重症病因,及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宋艳萍 《天津药学》2009,21(3):47-4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近5年来本院10例发生肠梗阻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肠梗阻的患者所服药物以氯氮平为多见,且多为抗精神病药与安坦长期合用,以冬季多易发生。结论: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可能较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1.
假性结肠梗阻是由多种不同诱发病因所致广泛或部分结肠进行性充气扩张综合征。其临床征象和x线所见极似机械性结肠梗阻,但经钡灌肠、乙状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甚或剖腹探查或/和尸体解剖,均不能证实存在机械性梗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时间、肠蠕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平均失血量低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中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粘连性肠梗阻缓解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DSA下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经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DSA下进行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定期经导管造影,观察肠蠕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4例患者置入肠梗阻导管后即治愈11例(治愈率79%),好转3例(好转率21%),由肠梗阻转归为不全肠梗阻。其中7例在插管引流后5 d内肠梗阻缓解,4例在插管引流1周后肠梗阻缓解,10d内均达治愈标准,3例好转患者经15d治疗后梗阻症状基本消失。无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明显,治愈率高,显著降低了中转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0岁 ,因消极、悲观失望、闷闷不乐 ,度日如年 ,内疚伴厌世 ,拟尽快终止自己生命。 1998年 4月 2 9日吞服两把铁锁自杀。 1998年 4月 3 0日送我院精神科。门诊诊断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2 治疗与护理患者入院后经透视见耻骨联合上缘有一金属物 ,可能为吞服的铁锁。当即作腹部X线平片 ,确诊为吞服的两把铁锁。当时铁锁已下行至横结肠 ,铁锁在肠腔内随肠蠕动下移时产生痉挛性疼痛 ,外科急腹征症状不明显。患者表情痛苦 ,因腹痛不停地呻吟 ,未见明显的手术指征。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防肠梗阻等并发症意外发生。患者入院时自杀观念强 ,不承认有病 ,不安心住院 ,自知力缺乏 ,拒绝用药 ,企图饿死、上吊等尽快结束生命。严格三防护理 ,口服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电休克等。密切观察患者言行、举止和病情 ,临床症状类似急腹征样反应。认真查体 ,掌握病情变化 ,积极保守治疗和对症处理 ,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及心理疏导 ,反复耐心地与患者谈心、聊天、谈生命的价值和加强修养等。逐渐打消患者自杀念头。带领患者做适当的运动 ,体位的改变以引起肠道反射性肠蠕动 ,加快肠内容物排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神科药物中可导致患者尿潴留的药物种类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精神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859例为研究对象,将药物使用期间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选出并分析精神科药物使用造成患者尿潴留的机制;结果: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利培酮、喹硫平、舒必利、盐酸苯海索、阿立哌唑、舍曲林、齐拉西酮、阿米替林、帕罗西汀、度洛西汀几类药物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症状,尿潴留出现时间从用药后2d到4年不等;结论:精神科药物使用期间出现尿潴留与药物药理作用中具有抗胆碱与抗多巴胺效果有关,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从而引起患者排尿困难,且药物使用过量,使用时间长等因素均可增加患者尿潴留发生概率。临床用药中须密切关注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合理选择药物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大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大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诊断治疗患者8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都需要接受CT以及X线检查,对所有患者CT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利用CT诊断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利用X线平片诊断,且利用CT诊断患者的病因检出率显著高于利用X线平片诊断的病因检出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患者行CT诊断,具有检查无创、图像清晰、位置判断准确,且有助于对肠梗阻发生的病因进行分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在早期出现的肠梗阻。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作者1999年来诊治的EPISBO3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诊断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检查 10例肠梗阻患者 ,其中 7例机械性、2例动力性、1例血运性肠梗阻。结果 ①机械性肠梗阻超声表现为肠管扩张 ,肠腔积液 ,肠皱襞呈多条纹实性回声 ,肠蠕动亢进 ;②动力性肠梗阻除上述表现外 ,肠蠕动减弱乃至消失 ;③血运性肠梗阻除上述表现外 ,腹腔出现游离液体回声。结论 二维超声有助于诊断不同类型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胃肠超声经验的不断积累 ,超声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已成为常规诊断方法之一。超声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有无梗阻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腔扩张 ,通常小肠腔径≥2 5~3 0cm ,结肠径≥4~6cm时有诊断意义 ,远端肠管呈正常状态或塌陷状态。扩张的肠腔内常充满液区或气液混合物 ,多数情况下液区是混浊的 ,个别病人是清亮的 ,液体在肠管内流动呈顺向和逆行流动。肠蠕动增强 ,有时见逆蠕动 ,梗阻时间较长时 ,肠蠕动减弱。对肠蠕动需反复仔细的不同角度去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精神科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方法调查精神科重症监护的118例患者。结果对精神科患者进行重症监护的主要原因有药物所引起的副反应(11.02%),躯体的合并疾病(39.83%),精神药物的急性中毒(49.15%)。有1例患者转至综合性医院治疗,有2例患者自行出院,有105例患者在病情得到缓解以后在精神科继续治疗,有10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重症监护病房以及患者本身的特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