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会引起记忆力、注意能力等认知功能不同程度的衰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发生发展的神经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依然是神经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基于磁共振的静息态网络(RSNs)对认知功能的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本文调查近几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脑功能连接网络对正常脑老化(aging brain)、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兹海默病(AD)等不同认知衰退水平受试者的研究,从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较全面地介绍了在三种不同水平认知衰退条件下脑功能网络的改变,将为正常脑老化和临床疾病的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基于脑内血氧水平变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逐渐成为研究人脑功能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它的时间分辨率低.近年提出的神经电流磁共振成像(nc-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神经活动产生的电磁场直接成像的新方法.在原理上,nc-MRI是一种无创伤且同时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特性的技术.因此,它的出现有可能会极大地推进脑功能的研究.探讨了nc-MRI信号的产生机制,包括神经磁场的理论模型和nc-MRI信号源及nc-MRI信号的模拟计算,其中包括对树突分支磁场的模拟以及nc-MRI的实验研究进展:展望了nc-MRI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rt-f MRI)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脑血液动力学水平的神经反馈技术提供了基础,并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大脑高级神经机制研究的深入,基于rt-f MRI的神经反馈技术正从早期单一脑区的调节向更符合人脑功能活动的脑网络连接的调节发展,并有望成为rt-f MRI神经反馈的发展趋势。文中首先对基于rt-f MRI的神经反馈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重点讨论了基于脑网络连接的rt-f MRI神经反馈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思路、实验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最后对该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rt-f MRI)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脑血液动力学水平的神经反馈技术提供了基础,并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大脑高级神经机制研究的深入,基于rt-f MRI的神经反馈技术正从早期单一脑区的调节向更符合人脑功能活动的脑网络连接的调节发展,并有望成为rt-f MRI神经反馈的发展趋势。文中首先对基于rt-f MRI的神经反馈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重点讨论了基于脑网络连接的rt-f MRI神经反馈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思路、实验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最后对该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及Microsoft 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平台对基底核区二维和三维图像进行设计,探索建立基底核区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断层标本及三维重建图像的对照数据模型。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将获得的MRI图像、标本图像及三维图像建立数据模型。结果:建立的数据模型提供了基底核正常解剖学、影像学、三维图像对比特点,使抽象结构数字化、立体化、可视化,有助于对基底核区的理解。结论:本数据模型把基底核的三维图像结合到标本MRI的对比图中,有助于基底核区断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类和神经类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有改善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作用,是实现PD精准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基底神经节环路特异性病变导致PD临床分型复杂多样,针对不同运动症状明确rTMS在神经环路关键靶区调控作用对提高改善效果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突触可塑性、神经环路角度分析了rTMS对改善PD的作用,然后分别从初级运动皮层(M1)、背外侧前额叶(DLPFC)、辅助运动皮层(SMA)以及小脑,就不同刺激模式在特定脑区的调控作用以及不同刺激靶区对不同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靶区刺激、最佳干预期以及与脑成像技术相结合多方面探讨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 contrast MRI,PC-MRI)技术通过对流体的相位进行编码,可以非侵入性地量化血管血流速度、流量以及方向等血流动力学信息。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四维流(four dimensional flow,4D Flow)磁共振技术逐步得以应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主要对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的原理、影响成像的因素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对个体、家人乃至社会造成很大困扰的一类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很多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被广泛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的全面研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不仅能观察脑形态的改变,还有助于观察脑功能区性能以及神经回路的改变,对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基于BOLD信号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PTSD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事件相关电位(ERP)与神经影像学联用,尤其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结合探讨脑卒中后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网络功能的改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文章就脑卒中患者ERP特征、情感障碍患者ERP特征及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ERP进行阐述,分析了认知电位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ERP与f MRI联用探讨脑卒中后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网络功能改变的研究尚未有系统报道。提出探究脑卒中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ERP时间层次同时,探索空间网络功能变化,更深层次探索情绪-认知整合的神经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肉疾病涉及周围神经和肌肉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受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常用的功能影像临床评估工具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和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可以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肌肉电阻抗(electrical impedance myography, EIM)相对于其他评估技术具有简便性、定量性、灵活性、可重复性、对退化肌肉敏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中。本综述将针对EIM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