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秦汉时期提出“阴阳自和”的概念和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及其后世研究对人身“阴阳自和”有了明确认识和临床运用。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看,“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即人身的自组织规律,“阴阳自和”论是中医学关于人的自组织理论。但迄今的研究对这项理论重视不够,需要重新把它提出来,作为阴阳学说的一项基本理论,加深理论和临床研究,揭示“阴阳自和”在发病和愈病中的枢机地位,发展诊“自和”、用“自和”、助“自和”、调“自和”的诊治方法,确立“调其阴阳之所自,阴阳自和必自愈”的治则。  相似文献   

2.
“阴阳自和”中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秦汉时期提出“阴阳自和”的概念和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及其后世研究对人身“阴阳自和”有了明确认识和临床运用。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看,“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即人身的自组织规律,“阴阳自和”论是中医学关于人的自组织理论。但迄今的研究对这项理论重视不够,需要重新把它提出来,作为阴阳学说的一项基本理论,加深理论和临床研究,提示“阴阳自和”在发病和愈病中的枢机地位,发现  相似文献   

3.
阴阳自和与机体系统自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研究中医阴阳学说的阴阳自和论。阴阳自和论是中医对生命机体自组织现象的认识和概括。阴阳自和在不同条件下可出现阴阳相和、阴阳失和以及阴阳拒和的不同状态,使机体呈现出健康、疾病和死亡。中医防治疾病的要旨在于极力维护、充分利用机体阴阳自和的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4.
5.
“阴阳自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世讷教授于1996年第3期《山东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阴阳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一文,对“阴阳自和”理论作了充分探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医理论界人士的关注。笔者认为,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对促进阴阳学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1“阴阳自...  相似文献   

6.
认为阴阳自和在中医自组织理论中既是一种自和状态,又是一种自组织运动过程;阴阳自和的最佳状态是“阴平阳秘”,是一种有序稳态,阴阳自和内在的最低微水平,阴与阳是无序状态,有序与无序存在着内在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阴阳自和还具有稳态性和动态性,稳定态是相对,受时间和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的临界点,一种相对稳定下的状态可以向着一种新的稳定态连续的、稳定的运动,进行一种新的有序组合或转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阴阳自和的中医稳态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稳态理论阐述的是在内外环境各因素的作用下 ,机体通过自身调节达到的一种最佳状态 ,阴阳自和是中医对于疾病自愈机制的认识 ,蕴含着中医稳态理论 ,反映了中医对于稳态理论的早期认识  相似文献   

8.
“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思想肇始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则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相似文献   

9.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长,“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进“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角度探讨了辩证论治的科学原理,认为辩证治抓住了本即机体“阴阳自和力”;辩证所包含的辩证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因素,实际上辨识的有机体自主性反应、功能性结构导演和性质,以及阴阳自和力的抗邪趋势;论治学中的扶正是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祛邪是顺应机体自我调节的“目的性”。与西医的辨病治疗相比,辩证论治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降;“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成“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1“阴阳自和”的基本理论内涵“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反映了阴阳的根本性质。其理论来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阴阳自和”的含义可分为两层。首先,它表明阴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和”,即所谓“阴阳和平”、“阴平阳秘”,它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相反,“阴阳不和”,“阴阳离决”是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看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角度探讨了辨证论治的科学原理。认为辨证论治抓住了生命之本即机体“阴阳自和力”;辨证所包含的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因素,实际上辨识的是机体自主性反应、功能性结构异常和性质,以及阴阳自和力的抗邪趋势;论治学中的扶正是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祛邪是顺应机体自我调节的“目的性”,与西医的辨病治疗相比,辨证论治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58条的“阴阳自和”,过去一般解释为“阴平阳秘”,是从病机的角度理解,但细考《伤寒论》多条论述“自和”的原文,所表达的均是“脉证”是否相符,而“阴阳自和”更专指寸尺部位的脉象是否阴阳脉相等同,以判断疾病是否向愈.以诊察脉象的角度理解“阴阳自和”,对于临床判断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阴阳自和"观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自和"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深远,源远流长.自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地将"阴阳自和"作为论治原则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后世对此继承、发扬者甚众.在此笔者试窥先哲们之真知灼见,略做探析.  相似文献   

16.
阴阳,是古人认识宇宙及生命的一种理想模型,也是古人阐释自然现象的说理工具之一。自然万物及人体虽然千差万别、气象迥异,但就其共性而言,无不遵循着阴阳运变规律。阴阳合和。指阴阳双方相互作用而达到  相似文献   

17.
综合古今研究认为:中医学的阴阳,是中医学方法的一对范畴,是代表人体自身、人体与其所在环境间矛盾与统一关系的符号。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阴阳说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中医学的阴阳对立属性、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关系认识生命,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诊察疾病、辨识病证,探求养生方法论防病、治病规律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从新世纪视野对阴阳学说提出5点新认识:阴阳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学说;阴阳是特化的对立统一;是中医学专业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深层内核";发展现代阴阳学说。重点阐述了作为阴阳学说"深层内核"的5条基本原理,即"太极"宇宙本原观,"一生二"的发生观,"二生三"的发展观,"阴阳自和"的有序观,本于"一"的元整体观,以及这些基本原理在唯物辩证法的现代创新和中医复兴中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阴阳”一词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阴阳”一词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