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浴槽内缺氧(pO2=40mmHg,5.33kPa)可使内皮(EC)完整的猪离体肺内动脉(PA)收缩(张力升高0.86±0.09,n=12)。去除EC后PA的缺氧收缩反应减弱(张力升高仅0.11±0.03g,n=12,P<0.01)。内皮衍的舒张因子(EDRFs)的抑制剂美兰、棉子酚(均10^-5mol/L)及钙拮抗异搏停(10^-5mol/L)可显著抑制EC完整PA的缺氧性收缩反应,而消炎痛、乙胺  相似文献   

2.
用地塞米松(Dex)和RU486分别或联合与鸡淋巴细胞,ConA-一起培养,检测了淋巴细胞掺入^3H-胸苷(^H-TdR)量的变化,10^-5和10^-6mol/LRU486可抑制淋巴细胞掺入^3H-TdR(P〈0.01),而10^-7mol/L则无明显影响(P〉0.05)10^-5,10^-6和10^-7mol/LDex地淋巴细胞掺入^3H-TdR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10^-5mo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放兔测定方法观察了电刺激迷走神经及缺氧过程中猫入,出肺血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出肺血SP浓度明显高于入肺血(P<0.05),而入,出肺血VI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猫自由吸入低氧气体(10%O2)后3-4min,平均肺动脉压已达并持续在高水平,同时出肺血SP浓度明显高于入肺血(P<0.05),而出肺血VIP浓度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迷走神  相似文献   

4.
用改良Boyden法,测定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的趋化和化学激动作用,rhIL-2对Eos的最大趋化作用浓度为10 ̄(-12)mol/L,较PAF的作用强约10000倍,10 ̄(-5)~10 ̄(-9)mol/L范围内,PAF对Eos和Neu有相似的趋化作用.但在对Eos呈趋化作用的10 ̄-9~10 ̄-13mo1/L范围内。rhIL-2对Neu无明显作用.另外,10 ̄(-12)mol/L的rhIL-2对Eos的趋化和化学激动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而10 ̄(-8)mol/L的PAF对Eos的趋化作用则显著大于化学激动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IL-2是一种极强的选择性Eos趋化介质.  相似文献   

5.
通气治疗对海水淹溺肺水肿兔肺上皮细胞中酶活性的影响王琰董文度袁驾南徐根兴张敏华刘虹赵增荣(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细胞生物研究室)本实验选用10只新西兰纯种一级雄性兔(平均体重为2.56±0.10kg),进行肺内海水灌注复制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儿外周血IL—2,IL—10与NO水平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东波 《免疫学杂志》1998,14(3):179-181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技术检测了28例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IL-10水平,同时检测了NO和IL-2水平。结果:①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及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10水平均比正常儿童显著降低(P<0.01),在哮喘缓解期虽均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儿童(P<0.05);②NO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儿明显升高(P<0.05),而在缓解期恢复正常(P>0.05);③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在PHA刺激下PBMC产生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在缓解期恢复正常(P>0.05);④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在PHA刺激下PBMC产生IL-10水平与IL-2呈显著负相关(r=-0.504,P<0.01),而与血浆NO水平相关不显著(r=-0.319,P>0.05)。提示:哮喘发作时IL-10分泌及释放减少,NO和IL-2水平升高,导致或加重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而诱发或加重哮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体外单个核细胞IL-8和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血清ECP水平的关系。方法 取哮喘患者8例、正常人5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66h后将哮喘患者的PBMC上清液分为重组干扰素-γ干预组、氟美松干预组、未加干预物组,72h收集上清液测定IL-8和IL-10的浓度。同时留取血清测ECP。结果 哮喘者血清ECP值与PBMC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8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701),与IL-10值呈显著负相关(r=0.638)。者喘患者血清中ECP和PBMC上清液IL-8和IL-10浓度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IFN-γ干预后PBMC上清中IL-8较未干预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显著增高(P〈0.05);氟美松干预组则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r  相似文献   

8.
北方汉族过敏性紫癜与HL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中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参与,采用国际通用的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40例AP患者的HLA-Ⅰ类抗原,并与100例北方汉族正常人HLA-Ⅰ类抗原频率进行比较。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中30例AP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与104例北方汉族正常人的HLA-Ⅱ类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AP患者HLA-A30+31、B13、B35、B40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30+31:Pc<0.01,RR=7.97;B13∶PC<0.01,RR=6.00,B35∶Pc<10-5,RR=10.40;B40∶Pc<0.05,RR=3.85)。HLA-DR10基因频率在AP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DR10∶Pc<10-5,RR=21.88),而HLA-DQ3、DQ6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DQ3∶Pc<10-5,RR=0.13;DQ6∶Pc<0.05,RR=0.23)。提示AP与HLA-A30+31、B13、B35、B40、DR10正相关,与HLA-DQ3DQ6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产生活性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观察了PA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GMC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O)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结果表明10 ̄(-9)M/L的PAF已能诱导GMC产生O和H2O2(1.14±0.42nmol/10 ̄5GMC、0.97±0.16nmol/10-5GMC),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溶PAF无诱导GMC产生活性氧作用;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抑制PAF的刺激作用,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5×10 ̄(-5)M/LBN52021完全抑制GMC合成活性氧。本研究说明PAF可诱导GMC合成活性氧。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与IL—5,IL—10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者与IL-5、IL-10含量变化关系及意义,采用定量ELISA法检测38例BA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IL-5、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患者IL-5含量急性期、缓解期均明显升高(P〈0.05);IL-10含量急性期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升至正常水平(P〉0.05)。表明:血清IL-5、IL-10含量变化与BA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  相似文献   

11.
应用针对人B淋巴母细胞的B159McAb和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构建B159-PAP免疫毒素。所得免疫毒素在2.59×10-10M时,可使靶细胞(Raji)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率达50%;当其浓度为4.44×10-10M时,台盼蓝染料排斥法测得靶细胞产生50%的细胞毒作用;而对非靶细胞(K562、Sp2/0)产生上述效应所需的浓度均大于10-7M。同样,当B159-PAP的浓度为10-7M时,对Raji细胞的对数杀伤为3.78,而对K562和SP2/0的对数杀伤在0.7左右。说明新型B159-PAP免疫毒素对靶细胞有高效特异的杀伤作用,而对非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Th1与Th2两类细胞因子间相互调节,研究了rhIL-10对PHA体外诱导人PBMC产生IL-2及IFN-γ的影响。结果表明,10ng/mlIL-10明显抑制PBMC产生IL-2及IFN-γ(P<0.02及P<0.01)。在加入兔抗人IL-10抗体的PBMC体外培养体系中,在5μg/ml浓度时,IL-2产生可明显增加(P<0.05),随着抗体浓度增加,IL-2呈剂量依赖性增加(r=0.962,P<0.01),IFN-γ产生亦增加,但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IL-10抑制活化人PBMC体外产生IL-2及IFN-γ,而抗人IL-10抗体则表现出增强作用。IL-10介导Th1与Th2两类辅助性T细胞间的相互调节,选择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从而对临床疾患的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观察荷瘤小鼠放疗加骨髓移植后并用rhPRL的治疗效果。选用C57BL/6纯系小鼠,静脉注入同基因结肠腺癌细胞(MCA-38),待定向形成大量肺转移结节(10d)时进行全身致死放疗并进行SBMT,同时进行rhPRL治疗。在治疗开始的10d和20d分别处死部分动物观察肺癌结节、骨髓CFU-C、脾脏T细胞丝裂原反应与NK活性,最终计算生存期。结果表明rhPRL对荷瘤小鼠具明显的治疗效果,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由HBSS组的43.7d延至63.1d。治疗后10d和20d的肺结节数比HBSS组明显减少(P<0.01),且同时造血系统(CFU-C)和免疫功能(T细胞和NK细胞)回升较HBSS组明显(均为P<0.01)。提示rhPRL在骨髓移植模型中可促进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的重建,从而控制肿瘤的进展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慢性化的宿主免疫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了18例慢性HCV感染者、11例正常对照和1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T辅助淋巴细胞(Th0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的血清浓度。结果 HCV感染者的IL-2(Th1细胞因子)、IL-4的IL-10(Th2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均明显增高(P〈0.05,P〈0.025,P〈0.001),但以Th  相似文献   

15.
在银盾革蜱若虫发育的不同时期:饱血后2d(2-pE组)、6d(6-PE组)和12d(12-PE组)局部施用20-羟基蜕皮酮,剂量分别为1、5、10、20和40μg。结果表明处理时间(T)和施用剂量(D)对若虫蜕化期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T:df=2,F=73.79,P=0.000;D:df=6,F=30.97,P=0.000。单因素方差分析,剂量大于10μg缩短了若虫蜕化期(差异极显著),1μg、5μg也有此效应(差异显著)。6-PE组效果最明显,与2-PE组、12-PE组差异极显著。20-羟基蜕皮酮对若虫有致死作用,蜕皮前死亡和蜕皮后死亡与施用剂量和时间有关,剂量大于10μg时,所有实验组死亡率均为100%。P<0.01表4施用剂量(20-E)对若虫蜕化期的影响(One-wayANOVA)Tab.3Effectsofdosage(20-E)onnymphalmoultingperiod(One-wayANOVA):P<0.01:*:P<0.05对照Ⅰ─未处理;对照Ⅱ─乙醇处理ControlⅠ─Untreated;Cotrol Ⅱ─Ethanol图12-PE组若虫在不同剂量处理下的死亡率Fig.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全细胞电压钳技术,研究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SDCN)神经元对谷氨酸受体激动剂的反应。钳制电压为-40mV的条件下,L-谷氨酸(Glu),N-甲基-D-门冬氨酸(NMDA),使君子酸(QA),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倾阶-4-丙酸(AMPA)和红藻氨酸(KA)均诱导产生内向电流。随着激动剂浓度的增高,这些电流的量效关系曲线呈典型的S型。EC50值分别是Glu3.3×10-5M,NMDA9.0×10-SM,QA6.4×107M,AMPA1.3×10-4及KAg.6×u10-5M。Nill系数分别是Glu0.74,NMDA0.83,QA1.3,AMPA1.1和KA1.3。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tACPD(10-3M)未能诱导出电流.Cyclothiazide显著增强KA和AMPA诱导的反应。相反,伴刀豆球蛋白A(ConA)对KA和AMPA反应作用甚微,提示SDCN神经元主要表达AMPA型非NMDA受体。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大鼠急性缺氧前后血浆和呼出气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吸人10%,20min后,血浆NO_2/NO_3浓度从23.56±7.13升至41.63±10.10μmol/L(P<0.01);呼出气NO浓度出0.099±0.055增至0.162±0.108ppm(P<0.01).提示急性缺氧时NO生成增多可能在缺氮性肺血管收缩(HPV)中起调节作用。为探讨吸入NO对HPV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呼吸给缺氧大鼠吸入40ppmNO,发现动物缺氧(10%O_2)1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而缺氧同时吸入40ppmNO10min,mPAP和PVR较缺氧时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无显著差别(P>0.05),且发现△PVR%为2.94±9.85%,较缺氧时66.18±23.39%明显降低(P<0.01),但吸入NO对体动脉压、体血管阻力,心输出量、血气和高铁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从而提示吸入NO选择性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且完全逆转HPV。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以细胞计数和^3H-胸腺嘧啶掺入为指标,观察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呈剂量依赖地抑制VSMC增殖,10^-8和10^-7mol/LCGRP可使^3H-TdR掺入量较对照组减少26%(P<0.05)和36%(P<0.01)并使细胞计数分别较对照组下降17%(P<0.05)和35%(P<0.01)。提示CGRP参与VSMC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高原适应动物牦牛与普通黄牛肺血管反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张力测定方法观察了高原适应动物─-牦牛和普通黄牛肺内动脉血管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并观察两者在乙酰胆碱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中的差异。结果显示,体重相近的牦牛和黄牛,其肺内动脉血管条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强度明显不同,当NE为10 ̄-7mol/L时,黄牛肺血管条收缩张力为1261±201mg,而牦牛仅为747±100mg,两者差异显著(P<0.01)。内皮细胞完整的黄牛和牦牛肺动脉血管条对乙酰胆碱(Ach)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舒张反应,其中牦牛的舒张作用更明显,在Ach浓度分别为10 ̄-8,10 ̄-7,10 ̄-6,10 ̄-5mol/L时,牦牛肺血管条分别舒张:28.3%,42.6%,52.8%,65.3%,而黄牛仅为:4.3%,16.4%,23.2%,34.8%,各相应Ach浓度间的差异均P<0.01。去除内皮细胞后,黄牛和牦牛的肺动脉血管条对Ach的舒张反应均消失。研究表明,黄牛肺动脉对缩血管物质更敏感,而牦牛肺动脉对舒血管物质反应更明显。其间的差异很可能构成了高原适应动物动脉压不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肺损伤与补体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肺内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别于肝素化前,复跳后10min,45min,2h抽左右房血,并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前,后各取肺组织作活检。结果表明:复跳后早期左心房血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明显低于右心房血(P<0.01-0.05);肺组织病理检查见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有的小血管内可见粒细胞微栓形成,术后肺组织损伤明显。提示:补体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