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建华  张洁  徐颖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13-19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etive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D.二聚体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①治疗4周时治疗组NIHSS评分、hs-CRP、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6个月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应用于老年患者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鸣凡 《当代医学》2011,17(16):141-142
目的探讨阿托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采取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80.0%(48/6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观察。方法:经头颅CT、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和对照组各50例,与4w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载脂蛋白A1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欧阳文任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63+42-63,4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在斑块形成与脱落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作为炎症递质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刘学倩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46-33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组,就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 n=42)与加用阿托伐他汀辅治(研究组,n=42)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4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8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对症救治的同时,予以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IL-6、MIF、CRP、BNP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6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周.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0%,对照组有效率71.2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影响情况。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次/d,对照组给予氟伐他汀胶囊20mg/d,1次/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4周后的血脂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高脂血症降脂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2011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qd,观察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0ml/次,qd,两组均观察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和80.0%(32/4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分别为(4.14±2.72)分和(6.37±2.81)分,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82,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急性期脑保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应用防止钙离子超载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活血化瘀及神经营养因子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每日两次,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59.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功能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进行临床观察,并探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急性期脱水治疗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水肿是脑梗死常见的继发性损害,而脱水治疗是减轻脑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目前临床工作中因使用不当、甚至滥用脱水治疗而致患者病情恶化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脑梗死的脱水治疗应进一步规范化。我们认为脱水治疗应以脑梗死临床病理类型和继发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进程为基础,建议应用个体化为核心的脱水治疗方案。为正确理解和掌握脑梗死脱水治疗的适应证、时机、疗程、常用药物的机制和具体方法,我们必须对脑梗死的临床病理类型和继发性脑水肿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对各种脱水药物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等应有正确认识,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检索并选取公开发表的关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利用RevMan4.2软件对国内2004~2010年公开发表的16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率比(RR)合并值为1.23(95%的可信区间为1.17~1.29)。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早期应用对首发急性前壁伴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南堡开发区分院收集的ST段抬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试验组A、B、C从治疗开始即使用阿托伐他汀,对应的药物剂量分别为20、40、80 mg/d,并继续使用30 d。整个试验过程中监测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第1周内,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CRP值逐渐降低。用药30 d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CRP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各组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0 d LDL水平降低,与其他剂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降低CRP,但对LDL降低有意义,对CK-MB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宇晨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68-76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予以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120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g口服治疗,观察尼莫地平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经尼莫地平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极显著(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凯时(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凯时注射液10 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30 mL和维脑路通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  相似文献   

18.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3):2131-213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仅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静脉滴注丹参20 mL/d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9%氧化钠溶液10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治疗前、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NIHSS减少分数分别为(16.42±2.13)分及(12.23±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评分增加分别为(35.23±32.2)分及(23.2±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动态疗效判定和实验室指标对比。结果2周后,治疗组BI总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4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显著。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以25万U尿激酶静脉推注,随后150万U尿激酶1h内静滴;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通常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d、1周、2周、1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给予评分。结果:治疗后1d、1周、2周、1月时,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1d~1月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改善,非常显著(P<0.05):观察组用药后1d、1周、2周、1月时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