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友兰  李晓燕 《云南医药》1995,16(3):167-169
本文对855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所见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42例,进行了分析,憩室检出率为5%。本组憩室与胰胆疾病关系密切,均有胰腺或胆道疾病史,胆道疾病占胆管显影的95%,其中又以胆道结石最多,占6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ERCP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6年12月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造影管直接插管20例,成功率仅50%;采用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22例,成功率72.7%,6例术中明显出血,1例术后死亡;采用导丝引导下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30例,成功率93.3%,仅1例术中出血。结论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应谨慎操作,尽量在导丝引导下进行,采用导丝引导下预切开乳头插管能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憩室穿孔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十二指肠憩室穿孔5例临床经验。结果十二指肠穿孔行单纯修补加外引流2例,修补加十二指肠造口加外引流2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5例均痊愈。结论十二指肠穿孔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处理非常重要,十二指肠修补加外引流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是较实用的手术。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极少发生,但可以较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憩室炎伴穿孔,因为憩室通常位于腹膜后腔,所以症状的发展常呈隐匿性,会贻误诊断。  相似文献   

4.
吴兰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77-3078
十二指肠降部的憩室,通常与胆总管进人十二指肠的开口处十分靠近,大多在距乳头2.5 cm范围内,称壶腹周围憩室或乳头旁憩室综合征、Lemm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0岁,5年前因胆囊结石在本地县医院行单纯性胆囊摘除术。近2年来常感上腹不适或隐痛、返酸、嗳气,时有恶心、呕吐,加重两天伴解黑便。来我院就诊,并作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距门齿35~40cm食管粘膜充血,散在纵行分布3个线条状糜烂。贲门正常,胃底、胃体大弯侧粘膜充血,散在条片状糜烂、出血、胃角正常,胃窦粘膜以红为主花斑状改变,幽门近圆形,开多闭少但无胆汁返流。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正常,左右侧各有一腔,如同望远镜筒状,两腔直径右大于左,内镜先沿右腔进入约进3cm深,再一级两个腔,又进入约10cm深,又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6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65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56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5例。59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无一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能满足镜下治疗器械进入胆道即可,对部分可能导致切开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乳头扩张球囊较为安全,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通过十二指肠镜在十二指肠(多为降段)附近发现憩室后直接诊断。结果:1230例行ERCP的患者共诊断245例,占19.9%。造影发现合并胆道疾病201例,占82.0%,合并胰腺疾病24例,占9.8%,有的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总计胆胰疾病225例,占91.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胰疾病存在较大的病理影响。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5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大出血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27~83岁,平均57岁。临床表现为4例呕血,1例便血,均有头晕、心悸、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表现;3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口服凝血酶或云南白药等药物。出血量多者行扩容、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十二指肠憩室并不常见,但近年来,随着检查方法不断改进,使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现率及定型诊断得到提高,国外报告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的发现率为2%~5%,国内为6.2%,而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可发现率高达23%[1].本院自1988~2005年收治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8例,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含笑  胡茂能 《安徽医药》2011,15(10):1249-1250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降部憩室与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6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按照大小、形态分组,分别分析各组憩室和消化道临床症状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组间采取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憩室直径>30 mm组及窄颈组其消化道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大小、形态与消化道症状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治疗12例中,憩室切除术4例,憩室内翻缝合3例,十二指肠转流手术5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2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术后随访1年,除1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hⅡ式术后患者右上腹疼痛无明显缓解外,其他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憩室切除、憩室内翻缝合和十二指肠转流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应根据憩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胆管炎的效果。方法对12例采用远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旷置十二指肠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16年,无吻合口狭窄、溃疡、营养不良、胆囊结石和残胃癌发生。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lloux-e-Y吻合旷置十二指肠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胆管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十二指肠憩室的外科治疗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海 《云南医药》2006,27(3):285-289
十二指肠憩室是肠壁上向外的袋状突出,相当常见,按钡餐X线的资料,发现1%~2%的人有十二指肠憩室,按尸检资料,发生率为22%。消化内窥镜的发现率为3%~9%。60%~70%憩室发生在十二指肠内侧壁,大多数在降部,约20%在横部,10%在上升部,发生在十二指肠首部者少见。憩室多为单个,少数患者可以有多个。绝大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没有任何症状,仅在手术,内镜检查或尸检时偶然发现。憩室本身也没有特殊的体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了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和本院1959~1987年的7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病人,就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憩室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cm范围内。所有病例均为突发性黄疸,13例伴右上腹痛,7例伴全腹压痛及反跳痛,12例为上消化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10例有上消化道溃疡史,疼痛无规律性,制酸药物不能缓解。以双盲法的形式,分别由2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本组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中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8个,单发15例,多发(2~3个)5例。憩室形态、大小差异较大,最小者0.5cm×0.6cm,最大者8.0cm×9.0cm。15个憩室内见气液平面,20例均显示胆总管和(或)胰管扩张。本组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显示效果较好,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羽毛状黏膜及炎性改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异常表现,与手术、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所见基本符合。本组误漏诊2例,其他病例定位、定性均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较高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腹部闭合性损伤引起十二指肠损伤发生率虽低,但病情严重,且伴有多发伤,术前诊断困难,现就我院收治的12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憩室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 最多见的发生部位为降部, 在乳头旁周围2. 5 cm 以内[1].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问题, 比如患者有上腹痛、发热、黄疸以及恶性呕吐等现象, 部分患者有的时候会合并胆囊以及胰腺疾病, 因此, 此病又叫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2].此疾病好发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群,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