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霞  黄司甫 《工企医刊》2000,13(4):87-87
自1990年~1998年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63例。男,126例。女,37例。8岁~20岁42例,21岁~35岁71例,36岁~60岁30例,61岁~76岁20例。车祸伤135例,坠落伤13例,挤压伤5例,拳击伤5例,直接打伤5例。手术15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休克的救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中良好26例,中残9例,重残5例,死亡1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休克应积极纠正循环休克状态的同时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缺血.必要时应手术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 ,其预后主要取决于伤势轻重。对于必然出现的继发脑损伤 (主要指颅内血肿、脑水肿 )的有效治疗 ,是救治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临床上 ,严重的原发脑损伤 ,如严重的脑挫裂伤、原发脑干损伤 ,受伤当时深度昏迷仅占少数 ;多数患者受伤时处于浅昏迷状态 ,或在伤后短时间内能清醒 ,说明中枢功能尚存在 ,无严重原发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例 ,多数受伤当时无昏迷伤后发展为昏迷 ,或有中间清醒再昏迷 ,或轻度意识障碍伤后进行性加重 ,均系继发脑损伤所致。原发伤发展到继发伤 ,出现较明显症状体征存在时间差 ,短则半小时至数小时 ,如特急性…  相似文献   

4.
朱福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78-157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12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手术方法治疗76例,非手术治疗48例。[结果]良好77例(62.10%),中残13例(10.48%),重残10(8.06%),植物生存1例(0.81%),死亡23例(18.55%)。[结论]急诊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重视并发症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分析,以了解死亡原因,提高救治水平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来入住死亡的2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主要死亡原因有呼吸道梗阻窒息,脑损害严重,再出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损伤,并发症.结论 要重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及时行气管切开、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积极处理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方法:分析GCS3-8分的119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术前伤情、血肿类型、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119例中死亡35例。主要死亡原因: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脑干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合并症、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有效解除颅内高压,积极治疗复合性损伤及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颅脑损伤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我科2000年1月~2005年9月,救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138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腹部伤27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腹部伤为平时主要因交通事故与坠落伤导致的严重多发伤 ,因其诊断和治疗均很棘手 ,死亡率居高不下[1] 。为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降低死亡率 ,从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科充分利用医院急救绿色通道与抢救监护设备 ,改进救治策略 ,抢救此型严重多发伤 2 7例 ,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提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2 1例 ,女 6例 ;年龄13~ 5 6岁 ,平均 36 2岁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19例 ,坠落伤 7例 ,打击伤 1例。1·2 损伤类型 本组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6~ 8分 2…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CT检查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其中35例早期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采取保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45例存活42例(93.33%,42/45),死亡3例(6.67%,3/45)。40例(95.24%,40/42)患者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5年),28例(70.0%,27/40)恢复良好,轻残7例(17.5%,7/40),中残3例(7、5%,3/40),重残2例(5.0%,2/4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并配合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明显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赵中平 《现代医院》2006,6(6):54-55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结果临床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Ⅴ级6例(6.9%),Ⅳ级11例(12.6%),Ⅲ级17例(19.5%),Ⅱ级7例(8.1%),Ⅰ级46例(52.9%)。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液体疗法及亚低温疗法能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33.8%,中残11.8%,重残17.6%,植物生存状态8.8%;死亡19例,占27.9%。死亡原因:脑干呼吸循环功能衰竭7例,脑疝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4例,失血性休克后DIC3例,术后非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长期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损伤病情重笃复杂,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明确损伤的主次部位、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合理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摩托车事故致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对257例摩托车事故致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203例,根据GOS分级,恢复良好134例,中残42例,重残27例,死亡54例,其中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49例因脑伤过重或颅内血肿过大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①摩托车事故是致颅脑损伤的主要交通工具,其颅脑损伤特点是伤情重,合并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②救治中应重视院前急救。注重CT的动态追踪,及时处理合并伤,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防治颅高压,及时手术治疗;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救治。结果:按GCS评分,良好41例,中残29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9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早期处理,避免继发性脑损害的,同时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并发症的防治,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救治结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救成功15例,死亡1例。结论适当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其它合并损伤,牢固的颈椎固定是急诊救治急性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恢复良好33.8%,中残11.8%,重残17.6%,植物生存状态8.8%;死亡19例,占27.9%.死亡原因:脑干呼吸循环功能衰竭7例,脑疝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4例,失血性休克后DIC 3例,术后非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长期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损伤病情重笃复杂,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明确损伤的主次部位、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合理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综合救治方法,以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对89例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抢救过程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存活40例,存活率44.9%,按GCS标准,良好10例,中残11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49例,病死率55.1%.结论 除外原发伤,颅脑损伤后颅高压是影响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争分夺秒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降低颅内压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和护理的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方法:对 1997年 1月~ 2003年 收治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 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急诊手术 13例.治疗后恢复良好 2例,轻残 10 例,死亡 3例.结论:加强救治的各环节,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及时手术治疗、控制颅内压,预防控制并发症等,是 提高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刘娜 《泰山卫生》2010,34(1):4-6
综述了尼莫地平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损害、脑水肿及脑血管痉挛的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研究与作用机制、给药方法及临床用药护理要点等,指出正确使用尼莫地平,严密观察及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安全有效使用尼莫地平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