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6例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4例,Hangman骨折2例),应用APOFIX系统行后路C1-2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结果6例内固定均成功,并获6个月以上随访,椎板钩及植骨块无松动及移位。植骨融合。认为APOFIX应用于上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简便、有效;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5种手术方法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8例,前路齿状突螺钉2例;颈椎1、2后路融合6例,其中Brooks法2例、Magerl螺钉加双侧寰椎椎板钩2例、Magerl螺钉加Brooks法1例、颈椎1、2椎弓根螺钉1例。8例中,合并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者2例,寰椎横韧带离断2例。并存Ⅱ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脑梗死2例。结果 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住院时间10~22d,平均17d。8例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无内固定脱落及折断,2例前路齿突螺钉固定者骨折愈合,其中1例自觉吞咽不适,1年后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6例颈1、2骨性融合,2例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1例,冠心病发作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人型齿状突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齿状突骨折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20%[1]。根据Anderson和D’Alonzo的分类标准,I型很少见且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尚有争议,93%的Ⅲ型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Ⅱ型骨折占2/3~3,4,可导致寰枢椎不稳,造成急性或慢性脊髓损伤,进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目前对于齿状突骨折、特别是老年人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认识【2,3]。老年患者由于耐受性差、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有其特殊性。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共随访30例60岁以上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成福  李松哲 《山东医药》2005,45(32):39-40
采用颈椎椎间融合器对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术,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及手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3d即可带颈托下床活动;随访6~48个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疗效为优23例,良18例,无效1例;术前JOA评分由平均7.4分上升至14.8分;植骨在4~5个月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证实手术中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能使颈椎融合节段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间骨性融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插管口腔松解减压复位后路融合固定治疗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本院骨外科收治的18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鼻插管口腔松解减压复位后路融合固定治疗.分析该术式的治疗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耗时在3.2~6 h范围之内,平均手术时间(4.22±0.54)h;手术出血量为550~780 mL,平均(652.20±55.23)mL;术后3 d采用CT复查,结果显示寰枢椎脱位关节复位理想,固定位置令患者满意,且椎弓根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关系理想.术后随访12个月,寰枢椎获得良好的骨性植骨融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方面的合并症;本组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畸形患者术后JOA评分及颈椎伸屈活动度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P均0.05),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本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P均0.05).结论经鼻插管口腔松解减压复位后路融合固定治疗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畸形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微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拟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融合器组和植骨组各3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w、1年、2年进行随访,比较数字分级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椎间孔和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器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植骨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器组术后2年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植骨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融合器植骨能够更好地恢复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自体颗粒骨植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Hangman骨折系枢椎双侧椎弓根骨折并C2—3间椎间盘和韧带的完全撕裂损伤。多见于车祸及坠落伤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108例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54)和B组(n=54),给予A组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给予B组颈椎前路椎体依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融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和颈曲值。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VAS低于A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颈曲值低于A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椎体依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植骨融合率较高,VAS低,且能够较好地改善颈曲状况。  相似文献   

9.
樊世峰 《山东医药》2011,51(19):54-55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分别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并分别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8~40个月(平均11.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两组疗效并记录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1.67%、88.57%,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4%、91.67%,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分别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植骨融合术与椎间融合器术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相近,前者有望减少患者创伤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齿状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14%。由于上颈椎位于枕颈连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风险高,同时由于局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其不愈合率较高,若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这样导致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上,存在很多治疗方法,随着解剖学不断研究及新型材料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赵金廷 《山东医药》2010,50(34):83-84
目的观察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行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19例)行桡骨头切除术。结果术后均随访2 a,与对照相比,观察组肘关节疼痛VAS降低、Broberg和Money功能评分增高,提携角增加度数和桡骨近端移位减少,握力、伸肘、前臂旋前旋后力量及活动范围增大(P均〈0.05)。结论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胡临  田伟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王永庆 《山东医药》2010,50(28):20-21
目的探讨后路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应用指征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8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3例采用基于CT的导航,14例采用基于ISO-C 3DC臂的导航。结果全部患者达到骨性愈合,没有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损伤及其他合并症。结论后路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于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中导航技术使其更加准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1例老年人齿状突骨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齿状突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老年人齿状突骨折,其中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14例,Ⅲ型7例。14例新鲜骨折均采用非手术治疗;7例陈旧性损伤,有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行枕颈融合术。结果19随访3个月至11年,平均3年8个月。14例行非手术治疗患者中,2例失去随访,10例达到骨性愈合,2例未愈合者无明显症状遗留;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植入骨块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者3例,稍有改善2例,无变化1例。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新鲜齿状突骨折可选择非手术治疗,陈旧性骨折引起迟发性寰枢椎不稳及脊髓压迫者则应行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Zero-P)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后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Zero-P零切迹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系统;对照组35例采用前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椎间高度、Cobb角等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4.4个月;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异位骨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吞咽困难、手术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对照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零切迹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系统可有效减轻吞咽困难,且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安全,缓解了邻近节段椎体异位骨化的发生,此手术方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膨胀型椎弓根钉(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随访18~31〔平均(24±2.7)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18~24〔平均(21.5±2.2)个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术后1 w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1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为(19.2±2.7)分。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1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予以局部理疗、药物治疗等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结论经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融合术和钛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11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单纯PEEK-Cage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椎间塌陷0例、椎间不融合1例、硬脊膜破裂2例、内置物移位或松动2例,对照组分别为5、9、7、5例,观察组椎间不融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钛板固定融合术相比,颈椎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疗效类似,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辅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11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在椎板减压基础上行病变节段的单枚螺纹式椎间融合器的后斜向植入并辅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 临床效果评价优83 例,良26例,无改善9例;患者主观评定满意84例,基本满意29例,可5例;术后随访18个月均达骨性融合,均无融合器移位及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 该术式后路减压充分、融合可靠,适用于滑脱程度严重、滑脱倾向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2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9例、B级15例、C级3例),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7例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P均<0.05).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复位并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植骨在术后3~6个月融合.结论 下后路解锁、复位及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少儿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8例4~10岁的幼儿上颈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全组8例均获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6~2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少儿具有进行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可行性,可作为治疗少儿寰枢椎不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