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严重老年胸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救治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严重老年胸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995年6月-2005年5月救治的148例严重老年胸部创伤(年龄≥65岁,AIS≥3)(高龄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65岁严重胸部创伤患者1669例作为对照(AIS≥3)(低龄组).结果 (1)高龄严重胸伤致伤机制以钝性伤为主(124/148,83.8%),较低龄组高(1 157/1 669,69.3%)(P<0.01);致伤原因依次为交通伤、跌倒伤和坠落伤,其中高龄组交通伤及跌倒伤构成比(98/148,66.2%;22/148,14.9%)明显高于低龄组(845/1 669,50.6%;52/1 669,3.1%)(P<0.01).(2)两组ISS、RTS及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P=0.419;P=0.525).(3)高龄组与低龄组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4).(4)高龄组病死率(23/148,15.5%)显著高于低龄组(109/1 669,6.5%)(P<0.01).(5)高龄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38/148,25.7%)显著高于低龄组(174/1 669,10.4%)(P<0.01).(6)有并发症患者病死率,高龄组(51.7%)较低龄组(26.7%)显著增高(P<0.01),而无并发症患者两组间病死率(6.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年龄和并发症是预测创伤后救治结局相对独立的因素;加强对高龄老人创伤后危险性的认识,强调并发症的处理与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是提高高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急救"绿色通道"新模式在交通伤救治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救"绿色通道"新模式在交通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院前急救"绿色通道"与院内救治的2 947例交通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院前、院内救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 947例患者中,2 089例手术治疗,858例非手术治疗,以颅脑及四肢受伤为主,伤后1 h以内入院1 874例(占63.6%).共抢救成功2 736例,成功率为92.8%,死亡211例,死亡率为7.2%.结论 交通伤院前与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新模式显著提高了交通伤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适用于重大灾害一线严重多发伤现场救治装备,检验兰蓉Ⅲ型救生袋应用效果。方法:普通级比格犬31只,制备严重多发伤出血性休克动物模型(18只)和严重多发生伤上呼吸道阻塞窒息模型(13只),选取其中12例模型依据救治措施随机分为市售救生袋组(A组,n=6),自制救生袋组(B组,n=6),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及自体血回输,对比市售与自制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死亡3例,成活率50%(3/6);B组无死亡,成活率100%(6/6)。结论:兰蓉Ⅲ型救生袋具备胸腔闭式引流、调控胸内压力、稳定纵隔摆动、胸血回收和体液分泌物搜集等功能,疗效确切,成活率高,院前、院内使用兼宜。  相似文献   

5.
损害控制在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7年7月-2008年6月救治的62例严重胸部创伤(AIS≥3)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全组死亡率为1.6%(1/62),手术组无死亡病例。(2)穿透伤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比例(55.6%,10/18)高于钝性伤(36.4%,16/44)(P=0.165)。穿透伤剖胸探查手术率为27.8%(5/18)高于钝性伤15.9%(7/44)(P=0.283)。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占闭合性胸伤的11.4%(5/44)。(3)钝性伤并发症的发生率(63.6%,28/44)显著高于穿透伤(27.8%,5/18)(P=0.010)。老年患者更容易并发肺部并发症。结论初期尽快的确定性急救处理和简化手术修复是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基本策略。后期积极的生理复苏与并发症处理是提高严重胸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下胸部创伤的急救规律和存在问题.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胸部创伤病例的救治.急诊科以"白金10分钟"为理念,采用链式流程复苏,由胸外专科实行确定性救命手术的互助型创伤救治.结果 本组共有972例,依据ISS评分: 轻度757例、中度103例、重度72例、极重度40例.死亡28例,死亡率7.9%.闭合性与开放性胸部损伤分别为805、167例.手术操作总项次为107次,胸部22.4%(24项次),其他科室手术操作77.6%(83项次).在确定性手术中,其它非开胸手术同时伴有胸腔闭式引流术85.5%(71/83).急救部单独完成抢救165例、急救部 胸科50例、急救部 SICU完成50例.在探查手术指征上,急诊部与专科存在认识分歧.结论 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在当前胸部创伤救治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急诊科与胸心外科等专科的密切协作、共同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院内早期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伤是一类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急救需要建立一个急救平台,明确各救治环节的任务;强调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整体性和合理性,适时进行损害控制策略是"救命第一、功能第二"这一严重创伤救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对创伤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例资料,记录院内救治的急诊科处理时间及检查时间、路途消耗时间及手术室准备时间等,计算出患者入院至手术室的时间和入院到确定性治疗时间,比较各年度的差异.结果 伤后平均入院时间为207分钟,...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2002-2004年创伤患者院前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2-2004年深圳市创伤院前急救的时效关系,以期降低死亡率.方法选择2002-2004年67个急救网络医院经电话呼救创伤院前死亡患者的资料,用Foxpro 6.0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2-2004年全市院前呼救创伤患者共161 364例次,死亡3 967例(院前和院内);院前死亡分别为360,528和645例,占当年所有创伤急救死亡总数的32.57%、37.69%和44.15%;院前死亡率分别为1.15%、0.88%和0.99%;死亡年龄分别为(29.04±13.98)岁、(27.84±18.54)岁和(29.25±17.06)岁;男/女构成比分别为79.17/20.83、77.65/22.35、71.63/28.37;交通伤/非交通伤构成比分别为48.33/51.67、26.14/73.86和37.98/62.02;救护车院内反应中位数时间分别为2,2和1 min;到达现场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8.5和7 min;往返医院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5,35和30 min. 结论 深圳市院前创伤死亡患者数量有增加趋势,其中交通伤构成比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院前创伤死亡平均年龄较全市所有急救患者死亡年龄的平均值低10岁.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加快,但到达现场时间和往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胸部穿透伤234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穿透伤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胸部穿透伤234例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治疗164例,胸腔穿刺11例,胸腔闭式引流106例.手术治疗70例(29.9%),其中51例在入院后1小时内手术,急诊室剖胸2例,术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51例.剖胸探查40例,肺脏及支气管手术40例,心脏及大血管手术18例.剖腹探查19例,肝脾手术18例,胃肠手术17例.剖腹 剖胸2例.结果 本组治愈227例(97.0%).死亡7例(3.0%),其中4例未来得及手术死于失血性休克;手术组分别因多心腔伤、ARDS和肺部感染术后死亡3例.结论 胸部穿透伤比钝性伤较多需要手术,也比钝性伤有较好预后;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7年间收治的161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方法、术前确诊率、膈疝发生率、手术治疗方式和患者结局等.结果 161例中男139例,女22例;年龄9~84岁,平均32.4岁.ISS 13~66分,平均27.8;65.2%入院时有休克.钝性伤36例、穿透伤125例.术前膈肌损伤确诊率在钝性和穿透伤分别为88.9%和78.4%.膈疝发生率在钝性和穿透伤分别为94.4%和14.4%(P<0.01).手术经胸30例,经腹106例,分别剖胸和剖腹18例、胸腹联合切口7例.病死率10.6%,ISS平均41.6;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和严重感染并发症.钝性和穿透伤病死率分别为22.2%和7.2%(P<0.01).结论 膈伤诊断依据,钝性伤主要为膈疝的影像学表现,穿透伤伤口远处腹或胸部也有阳性体征或影像学征象.膈疝手术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疝入胃肠的活力.穿透伤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46例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比较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46例胸外伤合并膈肌破裂病人分为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钝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低,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发伤,但伤情进展相对较慢;穿透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高,伤情进展迅速,早期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钝性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腹部AIS较低,分别为12.69±2.69,1.62±1.66(P<0.05)。 结论 针对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Spinal injuries     
The pre-hospit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pinal injuries involves early immobilisation of the whole spine and the institution of measures to prevent secondary injury from hypoxia, hypoperfusion or further mechanical disruption. Early ventil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aemorrhagic from neurogenic shock are the key elements of pre-hospital resuscitation specific to spinal injuries. Falls from a significant height, high-impact speed road accidents, blast injuries, direct blunt or penetrating injuries near the spine and other high energy injuries should all be regarded as high risk for spinal injury but clinical examination should determine whether the patient requires full, limited or no spinal immobilisation. Although there is little conclusive evidence in the literature that supports pre-hospital clinical clearance of the spin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pre-hospital immobilisation decisions and in-hospital radiography decisions are such that it is likely that clinical clearance will be effective for selected patients. This decision can be made at the scene provided the patient has no evidence of: 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or mental status Intoxication Neurological symptoms or signs A distracting painful injury (e.g. chest injuries, long bone fracture) Midline spinal pain or tenderness. Where there is evidence to support spinal immobilisation, then the full range of devices and techniqu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remote or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where pre-hospital times are prolonged, full immobilisation, analgesia and re-assessment may allow localisation of the injury and a reduction in the degree of immobilisation. Common reasons for missing significant spinal injuries include failing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spinal injuries in patients who are either unconscious, intoxicated or uncooperative (54,55).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cision rule discussed here will ensure that no clinically significant spinal injuries are missed in pre-hospital ca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闭合性肝损伤术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6年9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63例闭合性肝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尤其是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按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术后引流管是否引流出脓液,分为轻度和严重肝损伤组,引流出脓液和未引流出组,均比较两组出血率的差异。根据肝损伤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差异。结果 63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23例(36.50%)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20例为肝切除术后。依据肝脏手术国际研究小组(ISGLS)肝切除术后出血(PHH)标准:A级4例,B级7例,C级9例。术后发生出血的中位时间为24h,发生出血至二次手术或介入止血的中位时间为3h。非手术治疗成功12例,二次手术治疗11例,其中9例为肝切除术后出现的大出血,术后48h内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术后出血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13.04%(3/23);其中2例为二次手术死亡,二次手术病死率18.2%(2/11)。严重肝损伤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轻度肝损伤组(P=0.047);肝损伤术后出血组的术前PT延长时间明显长于肝损伤术后未出血组(P=0.000);肝损伤术后引流出脓液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肝损伤术后未引流出组(P=0.01);提示肝损伤术后出血主要与血管隐匿性出血、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感染有关。结论出血是肝损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主要为PHH。肝损伤术后出血主要与血管隐匿性出血、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感染有关。肝损伤术后早期出血,首选非手术治疗;生命体征不稳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者需二次手术。术后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目的:探讨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探讨该复合体控制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摇号分组,将试验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100例患者按创口部位、大小、受伤到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对分组,对比两组清创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观察试验组有无与使用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相关的毒副作用.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受伤机制方面基本相同(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最高,以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术后24 d或出院前1 d最低.(3)试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除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比较,在术后1,2,12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比对照组低.结论 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感染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所致血气胸的手术方法及其优势.方法 分析对21例胸部刀刺伤所致的血气胸行急诊电视胸腔镜探查手术.结果 全组内镜或小切口下缝合肺裂伤23例次,肋间血管出血止血17例次,扩大心包切口并缝合损伤心肌1例次.单纯膈肌损伤修补2例次,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经小切口下止血或修补4例次.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单侧45.6分钟,双侧110.5分钟.本组无手术死亡,无胸部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引流管平均拔管时间为2.2天,单纯血气胸术后平均5.8天出院.随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刀刺伤所致血气胸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部穿透伤救治中常见失误及预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和指出胸部穿透伤救治中的失误、难点,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的胸部穿透伤318例,重点分析诊治错误和并发症。结果 胸腔伤的物理和X线漏误诊率为11.1%(35/316),但致使误治率仅为4.1%(13/316),24例心脏大血管损伤初期漏误诊5例。28例膈肌损伤早期漏诊9例。267例次有腔闭式引流操作失误11例次(4.1%)。发生需剖胸处理的并发症17例。全组治愈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