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9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神经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入路4例,额颢顶入路11例。翼点入路13例。眶额颢下——颢下窝联合入路8例,鼻侧方入路3例。肿瘤全切29例(74.4%),近全切8例(20.5%)。脑膜瘤22例。良性骨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6例,视神经胶质瘤4例。淋巴瘤及颅骨浆细胞瘤各1例。均经病理证实,脑脊液漏及颅神经损伤为其主要并发症。本组随访时间最长11年。最短6个月。肿瘤全切者为脑膜瘤、良性骨母细胞瘤、神经鞘瘤,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比较少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4年间我科收治的21例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经影像学检查,并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除1例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17例,无改善者2例,加重者1例。术后随访复查头颅MRI,肿瘤全切除组病例未见复发,近全切除有2例复发。结论:前颅窝底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眶入路切除巨大额窦骨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巨大额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经颅眶入路手术方法。男9例,女8例;年龄15~55岁,平均35.2岁;肿瘤最大径2.8~6.2mm,平均3.9mm。所有患者均经颅眶入路,其中12例患者应用冠状切口,5例患者采用眉弓切口。结果17例肿瘤均获得全切除,其中5例完整摘除。术后4例上睑下垂,均于2~3个月恢复。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4例(82%)随访6个月至8年,平均34个月,无骨瘤复发或鼻窦阻塞性黏液囊肿发生。结论巨大额窦骨瘤适合经颅眶入路手术,手术安全有效。额窦的处理是手术的关键,肿瘤切除后评估额窦情况,采取闭塞窦腔或额窦开放引流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有利于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5.
颅鼻眶联合入路切除筛窦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颅鼻眶入路治疗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颅鼻眶入路手术切除侵犯前颅凹及眼眶的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肿瘤类型包括嗅母细胞瘤10例、腺癌8例、鳞癌7例、乳头状瘤6例、肉瘤4例、未分化癌3例、基底细胞癌1例。38例肿瘤侵犯前颅凹,其中31例侵犯眼眶、5例侵犯翼腭窝、3例侵犯中颅凹及海绵窦。临床表现包括鼻堵、鼻溢、鼻衄、鼻部肿物,突眼、视力下降,面部麻木,意识障碍等。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其中包括9例完整摘除),近全切除7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5例,无颅内及切口感染。随访到27例(77.1%),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平均3年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8例,肺部转移1例。术后1个月至6年死亡4例。结论经颅鼻眶入路充分显露侵犯前颅凹及眼眶部的筛窦肿瘤,且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肿瘤优缺点。方法  95例垂体肿瘤选择不同手术入路 :经额下入路 73例 ;经额颞入路和翼点入路 10例 ;经蝶入路 7例 ;经双额前颅窝扩展入路和额眶蝶联合入路 5例。结合文献对各种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对病人分 0 .5、1、3、5年不同时间随访以确定疗效。结果 经额下入路 73例 ,全切除 2 8例 (38.36 % ) ,大部分和部分切除 45例 (6 1.6 4% ) ,死亡 3例 ,复发 16例。经额颞入路和翼点入路 10例 ,全切除 4例 (40 % ) ,大部分切除 6例 (6 0 % ) ,死亡 1例 ,复发 1例。经蝶入路 7例 ,全切除 3例 (42 .86 % ) ,大部分切除 4例 (5 7.14% ) ,死亡 1例 (鼻漏术后继发颅内感染 ) ,复发 1例。经双额前颅窝扩展入路和额眶蝶入路 5例 ,全切除 3例 (6 0 % ) ,大部分切除 2例 (40 % ) ,无死亡及复发。结论 垂体肿瘤手术时 ,一般采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入路 ,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垂体肿瘤向鞍旁一侧生长时应选择额颞及翼点入路 ;对巨大或侵袭性垂体腺瘤适宜经双额前颅窝扩展入路和额眶蝶联合入路 ,该入路视野宽阔 ,全切除率高 ,复发及死亡率低 ;经额下入路手术视野小 ,全切除率低 ,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主要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颅眶区肿瘤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在 2 2例颅眶区肿瘤中 ,9例采用了额眶外侧入路。男 5例 ,女 4例。年龄 14~ 44岁。肿瘤最大 5cm× 4cm× 4cm ,最小 2cm× 2cm× 2cm。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9例经额眶外侧切除颅眶肿瘤中 ,眶内球后肿瘤 4例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沟通瘤 2例 ,涉及中颅窝及颅眶鼻窦沟通瘤 3例。 6例全切除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没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额眶外侧入路是治疗颅眶区肿瘤比较好的入路 ,因入路低、广显露 ,适合切除眶内肿瘤又兼顾中、前颅窝肿瘤切除 ,尤其对颅眶沟通瘤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35例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经眉弓锁孔手术经验.其中,垂体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7例肿瘤病变全切除15例,18例动脉瘤均行夹闭.1例前...  相似文献   

9.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颅内外沟通瘤42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颅内外沟通瘤 42 (男 31,女 11)例 ,年龄 1~ 6 8(平均 32 .2 )岁 .病程 10 d~ 13a.肿瘤位于前颅凹 2 0例 ,其中颅 -眶肿瘤 14例 ,包括神经纤维瘤 7例 ,脑膜瘤 4例 ,海绵状血管瘤、小细胞恶性瘤与转移瘤各 1例 ;颅鼻沟通瘤 6例 ,有嗅神经母细胞瘤及脑膜瘤各 2例 ,骨瘤与胶质瘤各 1例 .肿瘤位于中颅凹 10例 ,其中颅外部分位于颞下凹者 8例 ,包括神经纤维瘤与脑膜瘤各 2例 ,侵入性造釉细胞瘤、胆质瘤、粘液软骨瘤及黑色素瘤各 1例 ;颅外部分位于蝶窦者 2例 ,有嗅神经母细胞瘤与胆质瘤各 1例 .颅后凹 12例 ,其中颈静…  相似文献   

11.
Li Y  Zhang TM  An YZ  Shi JT  Fu JD  Qiu E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1597-1599
目的探讨侵犯颅前、中窝的泪腺肿瘤的经颅眶入路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犯颅前、中窝的泪腺肿瘤的临床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76岁,平均42.5岁。病史2个月~27年,平均43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部疼痛。对所有病人均经颅眶入路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23例病人中腺样囊性癌11例,恶性混合瘤6例,泪腺腺癌2例,鳞癌1例,导管癌1例,肌上皮癌1例,良性混合瘤1例。对18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7年,平均35个月。结果术后4例病人上睑下垂;1例术后眼球固定、视力丧失。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病人。随访结果:4例病人肿瘤复发,死于泪腺腺癌全身转移1例。结论泪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易破坏颅骨,侵犯颅前、中窝,经颅眶入路可获得充分的眶尖减压和肿瘤显露。但肿瘤难以全切,容易复发,术后需放、化疗,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切除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途径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入路颅眶沟通肿瘤手术切除治疗34例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范围进行探讨。结果 19例眶源性肿瘤,其中17例患者手术全切后痊愈,2例次全切以保留视力。15例颅源性肿瘤,其中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未复发;5例视神经胶质瘤行球后至视交叉前切除,1例颅内复发行放疗;3例视神经胶质瘤姑息处理,术后放疗效果差。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经颅入路切除可增加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早期手术可增加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临床上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的病例,验证该区域显微解剖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资料与方法:资料1998—2003年收治的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的手术:前床突脑膜瘤8例,眶颅沟通瘤12例,海绵窦内肿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方法 对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眶颅沟通瘤:采用眶上入路。对海绵窦内肿瘤,肿瘤主要位于海绵窦前部或前中部,无骑跨中后颅窝,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眶额入路,切除眶板达眶上裂,打开视神经管,磨除前床突。结果 12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全切除率为83.33%。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4例海绵窦内肿瘤,2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侵袭性垂体瘤,1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结论 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颅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Zinn腱环切开并向后切开海绵窦上壁可显露海绵窦内肿瘤。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上外侧壁,为在硬脑膜外切除海绵窦内的垂体腺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磨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对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可增加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活动度,为切除鞍内肿瘤提供了较好的手术空间。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总结分析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效果 ,探讨如何提高全切率、降低手术死残率、改善手术效果 .[病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自 1997年 11月至 2 0 0 1年 9月间的 5 8例脑膜瘤病例 ,采用 6种手术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翼点入路 4例 ,经额下入路 2例 ,跨矢状线入路 2 4例 ,乳突后枕下入路 5例 ,枕下正中 寰椎入路 2例 ,按肿瘤部位入路 2 1例 .5 8例病人中切除脑膜瘤共 61个 ,术后CT复查示全切 5 2例 ( 90 % ) ,次全切除 2例 ( 3 % ) ,大部切除 4例 ( 7% ) .术后恢复良好 4 3例 ( 74 % ) ,好转 9例 ( 16% ) ,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 4例 ( 8% ) ,死亡 2例 ( 4 % ) .[讨论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部位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熟悉显微神经解剖关系 ,熟练应用手术技巧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死残率  相似文献   

16.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16例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的采用颞枕及其幕上下联合入路,对幕镰型后方者采用Poptmn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乙状窦后及其幕上下联合入路。结果本组全切肿瘤1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新增神经功能障碍3例,偏瘫1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个体化设计,尽可能采用简便适用的手术入路。正确的手术入路和对局部解剖的熟悉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颅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外科治疗为主的36例鼻-颅沟通性肿瘤患者资料,颅面联合入路30例、经前额剖颅入路5例、单纯鼻侧切开入路1例.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硬脑膜缺损用自体组织严密修补,颅底区组织缺损用额部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结果 肿瘤全切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主要为脑神经损伤3例;伤口感染2例,局部加强换药延迟愈合;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1例,一过性的精神症状1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7年,8例死于肿瘤(局部复发5例,全身转移3例),失访1例.存活>2年24例,>3年15例.结论 鼻-颅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是比较好的术式,同时应用额部带蒂复合组织辩行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胡煜  代建  黄诚  汪涛  程兆海 《安徽医学》2014,(3):343-344
目的:分析内镜下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的效果,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22例I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rouse(2000)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分级, T 1期4例,T2期6例,T3期12例;随访6个月~7年。结果全部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下完整切除肿瘤,并发症少。总复发率为13.63%(3/22);单纯鼻内镜手术10例,1例复发,复发率10.00%(1/10);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7例,1例复发,复发率14.29%(1/7);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入路5例,1例复发,复发率为20.00%(1/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IP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对于T 1、T2期I P可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对于累及上颌窦的T3期病变,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和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入路,疗效相似,但泪前隐窝入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9.
0 引言 颅咽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 1 .7%~ 4.6 % [1 ] .对本病的传统手术方法一般采取经颅入路 ,如经额下、经颞下或经脑室入路切除病变 [2 ] .近些年来已有采取经蝶手术切除本类肿瘤的报道 [3,4] .我科近 1 5年来手术治疗颅咽管瘤 1 87例 ,其中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 2 0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 1 1~ 5 5 (平均 2 6 .8)岁 .其中 1 1~ 1 5岁 6例 ;1 6~ 30岁 8例 ;≥ 31岁 6例 .病程 8mo~ 7.5 (平均 3.5 ) a.1 .2 症状与体征 主要为内分泌症状、视觉障碍和颅内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颅窝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手术治疗中颅窝底肿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获完整随访115例.结果 翼点入路手术共68例,全切60例;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50例,全切44例;单鼻孔蝶窦联合翼点入路2例,全切1例;额下入路3例,全切1例;额颞入路3例,均全切;颅眶颧联合入路2例,均次全切除.随访115例资料中,89例未见复发,14例经放疗,化疗,再次手术等治疗至今得以长期生存,6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术式,术中娴熟应用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合理处理,有利于提高中颅窝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