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支持他汀药物早期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据大多来自普伐他汀。 ·研究证实普伐他汀早期用于ACS(数小时或数天)迅速改善内皮功能,显著减少冠脉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并安全可靠。 ·目前临床实践中他汀药物早期应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患者也未得到最大益处,这种治疗实践与临床研究证据的脱节有待消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给药1次,8周后观察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C、LDL-C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的TC、LDL-C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调脂,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应用两种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155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对照组(A组):44例;10mg/d普伐他汀组(B组),55例;20mg/d普伐他汀组(C组),56例。随访1年,观察心脑血管事件,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且C组疗效更优于B组(P<0.05)。B、C组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和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C组的效果优于B组。B、C组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均较A组显著降低(P均<0.05~0.01);且C组对上述3项的降低作用更优于B组(P均<0.05)。早期应用普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相似。结论:治疗ACS,早期应用普伐他汀20mg/d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155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对照组(A组)44例;10mg/d普伐他汀组(B组),55例;20mg/d普伐他汀组(C组),56例。随访1年,观察心脑血管事件,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且C组疗效更优于B组(P<0.05)。B、C组复发性心绞痛(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和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C组的效果优于B组。B、C组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均较A组显著降低(P均<0.05~0.01);且C组对上述3项的降低作用更优于B组(P均<0.05)。早期应用普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相似。结论治疗ACS,早期应用普伐他汀20mg/d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降脂治疗的时间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胆固醇浓度的改变及对内皮功能恢复的关系知之较少。该研究评估了降脂治疗对上述参数的早期影响。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组1和组2喂正常饲料;组3和组4喂0.5%胆固醇饲料12周,此后用0.05%胆固醇饲料再喂养12周;组5和组6喂食0.5%胆固醇饲料12周,此后再喂以正常饲料12周。在其中最后的4周里,组1、3、5的饮食中加入低剂量普伐他汀2mg/d。  相似文献   

7.
宋贺  胡慧华  赵静 《山东医药》2007,47(26):115-116
2002年1月~2006年2月,我们采用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红蛋白(myohem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myohemoglobin isoforms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Mb)浓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6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CRP浓度,并结合血清LDH、CK—Mb、Mb浓度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CRP与Mb浓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3组血清LDH、CK-M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浓度检测联合血清Mb浓度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争取及早实施抢救治疗,可大大降低其死亡率。现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即发病24 h之内)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性治疗在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的益处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atecoronarysyndromes ,ACS)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为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个隐匿发展的慢性过程 ,为发生ACS的基本原因。现有充分证据说明AS病人发生ACS的关键因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具有明显的抗AS、降低ACS发生的效应。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粥样斑块的特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始动步骤很可能是动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近年来Ross等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单纯由于脂质沉积所致,而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我们对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商品名:普拉固,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IL-6和CRP的影响进行观察。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5年8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5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所有患者随机(随意选择)分为…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造成的急性冠脉闭塞、心肌缺血或坏死。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缺血及抗血栓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引发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造成社会负担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对老年人群及所有人群都是一项预测危险的重要指标。新公布的降低冠心病人胆固醇水平的研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普伐他汀生存研究(4S)、胆固醇和发作性事件(CARE)研究以及局部缺血性疾病长期使用普伐他汀研究(LIPID)。4S和CARE研究包括少量老龄组病人:4S有1021例,年龄65~75岁病人,CARE有1283例,年龄65~75岁病人。从LIPID研究中获取使用普伐他汀对老年和年青冠心病人的效果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大型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冠心病(CAD)干预性研究中,治疗总在事件发生数月后进行。我们则致力于研究在急性CAD病人事件发作的危险期应用普伐他汀是否有益。 方法 PAI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目的是通过对心血管事件中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因此近年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已完成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WOSCOPS(West Of Scotland Coron ary Prevention Study)和AFCAPS/TexCAPS(Air Force/Rexas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 revention Study)研究确立了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预防中的地位.CARE(Chole sterol And Recurrent Events Trial)、LIPID(Long-term Intervention with Prava stati n in Ischemic Disease)和4S[1](Scandinavian Simvastain Survival Study) 等研究则提供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在这些试验中无论是普伐他汀,还是辛伐他汀,都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总死亡率,减少AMI发生.这些有益作用也存在于老年、妇女和糖尿病等亚组人群.尽管上述这些重要的研究为制定正确的冠心病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由于研究对象均为ACS后2~6个月的病人,而不包括ACS早期的患者,因此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应用是否安全有效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型临床实验证实 ,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中都显示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及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搭桥术的需求率 ,而二级预防实验均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病 3~ 6个月后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近年研究发现 ,他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因此近年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已完成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WOSCOPS(WestOfScotlandCoronaryPreventionStudy)和AFCAPS/Tex CAPS(AirForce/RexasCoronaryAtherosclerosisPreven tionStudy)研究确立了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预防中的地位。CARE (Cho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生情况及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Ⅰ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肌钙蛋白Ⅰ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分别测发病时晨起空腹血糖,观察其血糖平均值及异常血糖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论是异常血糖的发生率还是空腹平均血糖水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均最高,肌钙蛋白Ⅰ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对较低,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Ⅰ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居中。结论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