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皮病分类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皮病呈谱性表现。为了对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许多作者对此病的分类诊断作了长期细致地研究。目前对局限性硬皮病分类较肯定,而对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亚型分类主要是根据皮损的范围、部位和皮损程度等因素,采用二类法或三类法。还有的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半定量皮损计分法。近来对血清型和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观察,也有一些进展。这些亚型分类诊断有助于研究硬皮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疾病转归与过程、治疗方法和药物,指导临床医生及时科学地处理患者。  相似文献   

2.
急性活动期的硬皮病皮损有内皮细胞凋亡现象。成纤维细胞在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时,其增生速度较单独培养时快,而胶原合成量较单独培养时少。凋亡相关基因c-myc,bcl-2及fas系统在硬皮病患者中有异常表达。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硬皮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硬皮病的发病机理,及探讨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硬皮病皮损中TGF-β1,Smad_3和Smad_7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TGF-β1,Smad3和Smad7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TGF-β1,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皮损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GF-β1和Smad3呈正相关。结论TGF-β1,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皮损中均表达上调,提示它们在硬皮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TGF-β1和Smad3在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Smad7作为细胞内Smad信号的抑制剂在硬皮病皮损中表达上调,可能为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与硬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活动期的硬皮病皮损有内皮细胞凋亡现象。成纤维细胞在与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时,其增生速度较单独培养时快,而胶原合成量较单独培养时少。凋亡相关基因c-myc、bcl-2及fas系统在硬皮病患者中有异常表达。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硬皮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硬皮病的发病机理,及探讨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OX40及Bcl-2在红斑狼疮皮损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亚型红斑狼疮患者的皮损及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OX40及Bcl-2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的皮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亚型红斑狼疮的皮损及活动期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中OX40及Bcl-2的表达水平均增高,与正常人以上指标差异显著;而不同亚型红斑狼疮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OX40及Bcl-2在红斑狼疮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寻找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未经治疗的硬皮病(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5例同期在我院整形外科进行手术患者的健康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采用组织原位RT-PCR法检测SD患者皮损及对照组患者正常皮肤中Smad3和Smad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2组患者Smad3与Smad7 mRN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分型与不同分期SD患者皮损中Smad3与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皮肤相比,SD患者皮损中Smad3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Smad7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正常皮肤中Smad3与Smad7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SD患者的皮损中Smad3与Smad7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与分期SD患者皮损中Smad3与Smad7 mRN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SD患者皮损中Smad3 mRNA的上调与Smad7 mRNA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其病理发生机制,提示Smad3与Smad7mRNA的检测对SD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结节性硬皮病,患者在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4年后,胸、背部出现瘢痕疙瘩样皮损,根据病史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结节性硬皮病。该型硬皮病多继发于系统性硬皮病,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化萎缩性苔藓(LSA)并发局限性硬皮病(LoS)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硬皮病的疾病谱。方法分析1例LSA并发LoS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全身皮损进行性增多无痛痒5年余。2年前初次就诊时明确诊断为LSA,治疗后皮损仍进行性增多,且硬化。此次就诊时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或密集粟粒至黄豆大瓷白色、略带光泽的扁平丘疹,部分萎缩、硬化;四肢、左手足片状或带状暗红色硬化性斑,部分皮损上有瓷白色扁平丘疹。初次就诊时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符合LSA。此次就诊时左小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LSA并发硬皮病。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LSA并发LoS。结论该例LSA并发LoS的患者临床过程、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表明,硬皮病可能是谱系性疾病,或许可以认为LSA是浅表性硬皮病。  相似文献   

9.
结节性硬皮病或称瘢痕疙瘩样硬皮病是其一种少见的变型,临床上类似自发的瘢痕疙瘩而发生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人中,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粘胶素(tenascin)是近期发现的一种克隆化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被认为是组织再造的一种标记。以往的研究已证明了粘胶素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真皮中呈持久性的中等水平;在硬斑病和增生性瘢痕损害中粘素强阳性但短暂存在。为进一步研究结节性硬皮病的发病机理,作者用免疫反应粘胶素作为一个标记来表达皮损中纤维化活性,对1例40岁的女性结节性硬皮病患者做了研究。在患者胸部急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法检测20只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皮肤、血浆及肺组织TGF—β1、ET-1、AngII的表达水平,并以2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①免疫组化法检测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皮损中TGF—β1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纤维化肺组织中表达程度也高于对照;皮损及纤维化肺组织中ET-1表达程度也高于对照;但AngII在皮损及纤维化肺组织中表达与对照无明显差异。②ELISA法检测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血浆及肺组织中TGF—β1表达上调;ET-1在血浆中表达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在肺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ngII在血浆及纤维化肺组织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提示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发病与上述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恒磁场治疗限局型硬皮病7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分系统型和限局型两种,限局型常好发于躯干、四肢和颜面,呈圆形、椭圆形条带状或不规则形,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较差。我科从1995-2000年试用恒磁场治疗限局型硬皮病7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和住院中皮损典型的患者,诊断明确,治疗前皮损处于硬化期。76例中,男31例,女45例,年龄14~61岁。病程半年以内44例,1~2年24例,2年以上8例。发病部位以躯干最多,计67例,四肢、头面9例。本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剂量UVA1光疗对斑块状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斑块状硬皮病患者采用中剂量UVA1(30 J/cm2)局部治疗30次,以皮损弹性、面积、颜色、疼痛、硬度变化等指标设计临床疗效评价表,对皮损治疗前、中、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束后随访6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明显下降(Z=-3.85,P<0.05),组织病理表现改善,临床疗效随访6月无变化。结论:中剂量UVA1治疗斑块状硬皮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硬皮病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20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以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为对照.结果:硬皮病皮损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增强可能与硬皮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硬皮病有许多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皮损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1],但对于较大的皮损,无法实现单纯手术切除。我们采用微小毛胚移植方法,成功治疗1例线状硬皮病,不仅毛发存活,其下方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亦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对系统性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及相关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体外培养建立疾病组和对照组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然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别测定两组成纤维细胞Dnmt1、Dnmt3a、Dnmt3b、MBDI、MBD2、MeCP2、Kaiso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观测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前后Col1α2、Smad7、MMP1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系统性硬皮病组皮损成纤维细胞Dnmt1、Col1α2表达增高,Smad7、MMP1表达减少(P〈0.05)。经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后,系统性硬皮病组皮损成纤维细胞异常表达的Col1α2降至正常水平,而Smad7、MMP1表达也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Dnmt1等表观遗传机制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发病过程。5-氮杂-2-脱氧胞苷可能成为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与病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必硬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可出现三型皮肤损害。该文介绍了三型皮肤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认为其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反应,内膜细胞/血管的改变及成纤维细胞基质有关,并阐释了T细胞激活的几种机理。  相似文献   

17.
硬皮病患者皮损转化生长因子β1、β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在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7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TGF-β1、β2mRNA的原位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TGF-β1mRNA在硬皮病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2mRNA在硬皮病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与对照组相近(P>0.05);硬皮病皮损中TGF-β1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程度均高于TGF-β2mRNA(P<0.05).结论 TGF-β1mRNA在硬皮病皮损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在硬皮病病理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参与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因子[1],近年国外研究发现在硬皮病皮损处PDGF蛋白表达增高[2]。我们采用Northern杂交方法检测了培养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PDGF-B链mRNA的表达,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主要试剂:PDGF-B链cDNA探针,β-actincDNA探针,购自ATCC(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随机引物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研究对象:病例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局限性硬皮病3例、系统性硬皮病1例,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标准。男1例,女3例,年龄21~56岁,病程0…  相似文献   

19.
硬皮病皮损CTGF,COL-Ⅰ Ⅲ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皮病(SD)发病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Ⅰ,Ⅲ型胶原(COL-Ⅰ,Ⅲ)表达的关系,探讨硬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SD患者皮损中CTGF蛋白及COL-Ⅰ,Ⅲ蛋白表达,18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CTGF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强于对照组,在系统性硬皮病(SSc)表达高于局限性SD(P均<0.001);②COL-Ⅰ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强于对照组,但在SSc组、局限性SD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OL-Ⅲ在SD患者皮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近(P>0.05);相关分析表明COL-Ⅰ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r5SC=0.728,rSD=0.71,P均<0.01)。结论COL-Ⅰ与CTGF在SD患者皮肤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SD的病理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4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Ⅰ型胶原(COL-1)在硬皮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三者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硬皮病组(21例)、晚期硬皮病组(21例)及正常对照组(10例)皮肤石蜡包埋组织中HSP47、b FGF及COL-1的原位表达情况。结果:HSP47、b FGF及COL-1均弥漫表达于正常皮肤和硬皮病皮损的细胞质中。HSP47在早期硬皮病组和晚期硬皮病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三者分别在早、晚期硬皮病组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皮病皮损中HSP47与CO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9,P=0.000);b FGF与COL-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9,P=0.000);HSP47与b FGF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93,P=0.000)。结论:HSP47、b FGF及COL-1在早、晚期硬皮病皮损中表达均明显上调,HSP47、b FGF及COL-1可能参与硬皮病的病理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