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渭南市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大荔县和临渭区5个县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状况,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 5750—2006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澄城县水中氟化物合格率为51.79%,白水县为45.24%,蒲城县为96.59%,大荔县为61.94%,临渭区为44.01%。5个县区之间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67,P0.05),2012年-2016年不同年份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3,P0.05),不同监测水期氟化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5)。结论渭南市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等5个县区生活饮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分布存在地域差异,澄城县和大荔县属于高氟区,白水县和临渭区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低于0.5 mg/L的样本量占比例较大;总体上丰水期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合格率稍高于枯水期,可能原因是丰水期降水量较多,稀释了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部分县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水质安全监测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2007年锡林浩特市牧区生活饮用水氟化物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燕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23-1124
[目的]了解锡林浩特市牧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掌握牧区饮水型氟中毒(地氟病)病区高氟水分布情况,为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9月,对锡林浩特市牧区1个镇、2个苏木、4个国有农牧场的生活饮用水(井水)测定氟化物含量。[结果]合计检测水样1 469份,氟化物含量≤1.2 mg/L的716份,合格率为48.74%;>1.2 mg/L的753份,超标率为51.26%,其中达到地氟病轻病区的占总水样的32.27%,达到中病区的占16.27%,达到重病区的占2.72%。氟化物含量超标率,南部区(693份)为22.66%,北部区(776份)为76.80%(P<0.01)。[结论]锡林浩特市牧区饮用水氟化物含量超标率很高,地氟病病区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现况,于2010年选取湖北省参加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的28个项目县,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分别对考核水样进行砷、氟化物、氯化物的检测;同时,以罗田县、赤壁市和武汉市的自来水水样进行水中氟化物、氯化物和总硬度检测的比对试验。结果显示,28个项目县对考核水样中砷、氟化物、氯化物测定结果为满意的分别占89.29%,46.43%,92.86%。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检测各有27个实验室获得满意结果,1个为基本满意。提示湖北省28个项目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总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生活饮用水中无机非金属指标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的检测能力,开展全国31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的实验室间比对质量控制考核。采用各参数不同浓度水平双样设计,以稳健统计方法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全部参数均获得满意结果的实验室25家,占80.6%;存在可疑结果的实验室4家,占12.9%;存在离群结果的实验室2家,占6.5%。结果提示,参加本次实验室间比对的大多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有生活饮用水中无机非金属指标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光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含氟量及含氟量与井深的关系、农村居民氟中毒比例,为安全饮水及改水降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及分析计算,并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氟中毒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47份水样中只有65份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占总数的14.54%,随着井深度的增加氟化物超标逐渐加重。全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合格率只占户口比例的17.39%,占人口比例的18.47%。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含氟量严重超标,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郑希玄  杜哲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66-2067
为调查临潼区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浓度本底和氟中毒防治效果,我们于2005—2006年对全区285个农村行政村309个水源和非农业人口生活饮用水61个水源进行氟化物浓度及病区人群氟中毒患病率调查,探讨水源氟化物含量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及改水工程20余年防病效果,为防治氟中毒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调查水源地址和深度,采集300 m l水样,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85)2001年修订版,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氟化物。按《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W S/T 208-2001),对病区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普查,普查率为93.77%。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宣武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影响。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南水”入京前,入京初期及后期宣武区8个街道居民生活饮用水中的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结果“南水”入京初期,宣武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南水”入京第2个月,氟化物、氯化物逐渐降低至“南水”入京前的水平,硫酸盐呈下降趋势但略高于“南水”入京前的水平。结论南水北调对宣武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农村安全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督测技术方案》要求,笔者于2008年3-9月,对大石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采集20个监测点生活饮用水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各20份。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符合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的枯水期监测点10个,覆盖人口89 231人,占监测点人口总数75.81%;丰水期监测点(村)9个,覆盖人口79 070人,占监测总人数的67.18%。枯水期指标合格率为96.6%,丰水期指标合格率为95.7%。结论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状况符合九五规划目标。沿海地区氟化物、铁、锰、总硬度指标超标,水质状况需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村牧区水源类型、取水方式、饮用水卫生现状,为制定饮用水卫生安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丰水期,采用<农村牧区饮用水调查表>对监测点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对水样进行采集、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2001)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 共调查11个县,农村牧区人口1 741 231人,占全省人口的32.3%.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1 013 283人,占58.19%;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727 948人,占41.81%.以地面水为饮用水源的人口1411 119人,占23.6%,其中,以饮用江河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53.6%(220252/411119)],饮用湖泊水人口所占比例最低[0.2%(837/411 119)].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人口1 330 112人,占76.4%,其中,以饮用泉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83.2%(1 107 048/1 330 112)],以饮用深井水人口所占比例最低[4.6%(60 598/1 330 112)].集中式供水水厂638个,其中,水源水经完全处理的自来水厂11个,仅占1.7%,饮用人口94417人,仅占9.3%.分散式供水取水方式中,人力取水、手压泵、机器取水覆盖人口分别为616 135、71 628、40 185人,占84.7%,9.8%,5.5%.共采集水样113件,合格51件,合格率为45.1%.地面水水样合格率[25.9%(7/27)]低于地下水水样[51.2%(44/86)],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56.8%(46/81)]高于分散式供水[15.6%(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检测的14项指标中,色度、pH值、锰、砷、硝酸盐氮均达到Ⅰ级标准;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8.6%,浑浊度、总硬度、铁、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耗氧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 青海省农村牧区饮用水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取水方式落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维稳部队饮用水中氟化物、砷的含量。方法按照GB/T5750.6-2006规定,对新疆27个维稳部队饮用水中氟化物、砷含量进行了抽测。结果抽检的1份南疆维稳部队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低于最低检出限(0.1mg/L)。抽检的26份北疆维稳部队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合格率为100.0%,其平均值为0.493mg/L,最小值低于最低检出限,最大值为0.76mg/L,高于我国饮用水标准(1.0mg/L),表明北疆维稳部队抽检的水样未存在氟化物污染的情况。对于砷含量,南疆维稳部队饮用水低于最低检出限0.001mg/L,北疆维稳部队饮用水中砷含量平均值为0.00085mg/L,最小值低于最低检出限,最大值为0.0043mg/L,低于我国饮用水标准(0.01mg/L),水样砷含量合格率为100.0%,表明抽检的新疆维稳部队饮用水未受到砷的污染。结论抽检的维稳部队饮用水未受到氟化物、砷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运城地区生活饮用水氟化物含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水源类型的饮用水氟化物含量不同。浅井水的氟化物含量明显高于深井水,地面水氟化物含量最低。不同地形地区地下水氟化物含量亦不同,浅井水中氟化物含量平均地区显著,高于丘陵地区,山区最低,深井水氟化物含量平原,丘陵区无明显差异,山区最低。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与硫酸盐,氯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吉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吉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农村安全饮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于2011年3-8月,对本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采集180个监测点生活饮用水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各1份。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符合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的枯水期监测点90个,覆盖人口410 925人占监测点人口72.36%。丰水期监测点87个,覆盖人口408 036人占监测点人口71.85%。枯水期监测指标合格率97.19%;丰水期监测指标合格率96.58%。结论本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状况符合规划目标。部分地区氟化物、铁、锰、总硬度超标,水质情况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制订改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3—5月,选择福建省14个县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县(市),每个县设约10个监测点,共计144个监测点。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质处理情况及其相应的饮用人口数等进行现场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对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测,根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14个县农村居民有61.29%以地下水为水源,38.71%以地面水为水源;从供水方式上看,有58.24%饮用集中式供水,41.76%饮用分散式供水。共检测水样288件,合格76件,合格率为26.39%。色度、浑浊度、pH值、铁、锰、氟化物、硝酸盐氮、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0.35%,0.35%,14.75%,1.75%,2.78%,0.69%,3.12%,0.35%,53.47%,21.18%,总硬度、砷、硫酸盐均合格。地面水水样合格率[35.38%(46/130)]高于地下水水样合格率[18.99%(3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农村部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差,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陕西省2008年以来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氟化物指标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评估改水降氟效果。方法 2008—2018年在陕西省全部涉农县(区)辖区设置农村饮用水监测点,于每年4—6月枯水期和7—9月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水质监测信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按照不同年度、枯丰水期、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和区域对氟化物达标率进行组间比较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 2008—2018年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为93. 37%,水质氟化物浓度范围为0. 001~9. 880 mg/L,中位数为0. 370 mg/L,水质氟化物超标供水工程累计覆盖人口366. 92万人;不同年份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 962,P <0. 001),且随着年份的递增,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呈上升趋势(χ~2=9. 241,P=0. 002);地表水氟化物达标率高于地下水(χ~2=1188. 563,P<0. 001);集中式供水工程不同水处理工艺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1. 231,P<0. 001),进行常规处理的水质氟化物达标率最高,为96. 63%(P <0. 001),仅采取消毒处理工艺的达标率最低,为84. 78%(P <0. 001);关中和陕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分布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分别占比88. 12%和92. 25%,陕南地区则以地表水为主,占比69. 99%;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生活饮用水氟化物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9. 335,P <0. 001),其中陕南地区最高,为99. 84%(P<0. 001),陕北地区最低,为89. 33%(P<0. 001)(χ~2陕南,关中=1755. 724,χ~2陕南,陕北=2033. 278,χ~2陕北,关中=27. 535,P <0. 001);降氟供水工程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为73. 80%,未见降氟工程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χ~2=3. 168,P=0. 075)。结论陕西省高氟水防治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应继续实施有效降氟改水措施,从水源供给和处理技术等方面最大程度地保障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合格状况,为西安地区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2017年西安地区农村饮用水水样,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对水样进行保存、运输并检验,结果判定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结果西安地区农村饮用水2016年与2017年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Z=-0.81、-0.23、-0.86,P0.05),硝酸盐氮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P0.05),具体到各个区县,周至县、高陵区的氟化物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鄠邑区的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西安地区农村饮用水在7个区县间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39.34、424.66、361.85,P0.05),氯化物、硫酸盐存在极强的正相关(r=0.88,P0.05),且西安地区东北部的氯化物、硫酸盐含量远高于南部。氟化物的超标率各区县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物、硫酸盐在临潼区、高陵区、阎良区含量较高,超标率临潼区高于高陵区、阎良区(P0.05)。结论西安地区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硝酸盐氮含量在2016年、2017年有一定的变化,氯化物与硫酸盐有极强的正相关,且东北部的氯化物、硫酸盐含量高于南部,4个指标超标率均不高,但个别超标水样会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水质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强水质监测和改水措施,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促进农村改水事业的发展.方法 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每年抽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进行枯、丰水期检测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检水样279件,合格121件,总合格率为43.37%,仅有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氨氮7个指标全部合格.结论 江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生活饮用水总体水质较差,存在不同的污染,需要在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加强管理和监测,改善水质卫生状况,保证群众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刘辉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49-149
目的对东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东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以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保证人群饮用水安全。方法在全市4县78个乡镇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饮水点进行采样,并根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相关规定和方法进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分析。结果在全市78采水点中,经检测,合格水71份,占91.03%,不合格水7份,占8.97%。主要存在的不合格项目包括pH、硫酸盐、氟化物。结论东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合格率较高,这与当地政府加强对农村生活应用水管理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全面掌握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中氟含量的情况,并及时筛查出高氟水源,为改水决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年4-9月,在尧都区辖区内的12个乡镇175个行政村中,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1口水井作为采样点进行采样.按照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中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的氟含量.按照GB 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共调查12个乡镇的175个行政村,生活饮用水中氟含量合格的行政村有80个,占45.7%;共采集水样873件(有1个行政村只有3口水井),合格478件,合格率为54.75%,水氟含量为0.24~5.44 mg/L,中位数为0.91 mg/L.水样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金殿镇(84.29%)>吴村镇(78.67%)>刘村镇(66.83%)>贺家庄(66.67%)>屯里镇(62.86%)>乔李镇(50.00%)、土门镇(50.00%)、大阳镇(50.00%)、县底镇(50.00%)>贾得乡(43.84%)>尧庙镇(26.67%)>段店乡(12.00%).不同井深水氟含量合格率间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066,P<0.01);且水氟含量合格率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r=0.517 7,P<0.01).结论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属于中、重度地氟病病区,建议应加大对高氟区的改水降氟力度,让当地群众早日脱离高氟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济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有关部门实施农村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30份水样,检测pH值、总硬度、氟化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细菌总数7项指标,同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58.4%的农村饮用水以浅层地下水为水源,51.6%的农户采用自备封闭式水井;31.5%的农户采用村集中供水,采取净化消毒措施的仅为8.4%;64.8%的水源周围20m内有污染源;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氟化物合格率分别为73.3%、30.0%、80.0%、6.7%。[结论]济宁市农村饮用水分散式给水比例仍较高,水源及水质卫生状况较差,饮水氟化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饮用水及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政策提供依据,于2006年8月至10月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的共10件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并进行垃圾和污水现状调查。按照《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要求,饮用水和厕所现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显示,全区农村供水方式均为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8件水样达到农村一级水卫生标准,2件达到农村二级水卫生标准。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占60.3%,非卫生厕占39.7%。生活性垃圾处理方式均为填埋,生产性垃圾处理方式中高温堆肥占48.8%,填埋占26.7%。63.1%的生活污水被排入到坑塘中,83.2%生产性污水排放到河流。提示顺义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较好,但应加强饮用水消毒和卫生管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