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气与味从不同层面描述了中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对于认识中药的共性和个性,以及指导临床运用都有实际意义。"四气"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4种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既是满足病人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落实中医治疗措施和提高中医治疗率的需要。正确的服药指导能保证、甚至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能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本文从重视给药前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做好患者服药温度、服药时间、服药频次和服药禁忌的指导,加强服药后观察,做好出院病人的煎药指导等方面,提出护士应做好中药的服药护理以保证患者服用中药的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对中药内服相关知识了解现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对198例成年患者中药内服相关知识自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成年患者对中药内服的时间不了解占首位(57.07%);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中药有无副作用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患者对中药内服健康教育的形式需求中以医护口头宣教的比例最高(95.45%).结论:成年患者对中药内服的相关知识缺乏,希望得到系统的知识指导.护士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中药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中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增加内服中药的顺应性,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相似文献   

5.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方法 132例单侧肢体骨折术后肿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消肿治疗,比较两组7 d后肿胀治疗效果、7 d内不同时间点肿胀减轻人数、肿胀完全消退时间。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肿胀消退率大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中药组肿胀减轻人数比例均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肿胀消退率,加快消肿速度,缩短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质量优劣的最主要体现就是"疗效",因此中药的质量标准需要能够准确地表述其疗效特征。中药药效组分理论质量标准研究模式以"临床疗效"为核心,依据不同药效物质组合(药效组分)产生不同临床疗效的客观事实展开。采用传统中药葛根为模型药物,综述其质量评价的历史沿革,并在中医理论与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的指导下,以临床功效为基础,探讨葛根的"标准物质"(药效组分),采用不同药效组分对应不同临床疗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中药葛根的药效组分质量标准总体研究模式,为中药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中西医结合就是给某位患者治疗开中药处方时,完全的用中医的理论,这时必须忘掉西医的理论;开西药处方时,完全的用西医的理论,这时必须忘掉中医的理论,而不是同时用中西医的理论混合在一起给患者来开处方。1无论什么病用中药必须辨证1.1比如中医用中药治疗感冒时,用西医的理论来指导开中药,也不管寒热虚实、气虚血虚,用西医的理论去治疗感冒,效果未必见效。如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会收到很好的疗效。1.2又比如治疗癌症,一见到癌症患者,医生就先想到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把中医的理论简单化,就用这三条理论作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加火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本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30例采用中药治疗,自拟"祛疣汤"(当归、紫草、红花、木贼草、蝉衣、黄芪、板蓝根、土茯苓、生薏仁、土贝母、磁石、甘草),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38例,采用中药"祛疣汤"加火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1)。提示:中药加火针治疗疗效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性可分"学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性理论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而且还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当今科学技术的融人使中药药性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章从中药的物质可分性和功能可分性两个方面提出了"中药药性可分"的观点,旨在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涵,拓展其发展空间,更好地指导中医药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乳痛灵内服配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乳痛灵,每次6粒,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口服乳癖消,每次6粒,每日3次。两组皆配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皆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总体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2%。对照组分别为84%和88%,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乳痛灵内服配中药离子导入是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各类型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颗粒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00例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每个类型的感冒患者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中药饮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间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及阴虚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各型感冒患者的痊愈时间、解热时间及起效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各类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自拟加味干金苇茎汤治疗急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患者获较好疗效。中药免煎颗粒即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将单味原药材经过现代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无须煎煮,即冲即服。笔者以中药配方颗粒组方,发现与传统中药饮片煎剂临床疗效相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给予中药保守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10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减轻时间、压痛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均有统计意义。结论:经过临床治疗对比,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采用不同途径给予中药保守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辅助采用针刺治疗后患者的腹痛情况立刻得到减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浅论如何提高中药调剂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生处方,将中药饮片按照调剂操作规程,及时准确调配和发放药物,并指导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药调剂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技术工作,它集中了中药鉴别、中药炮制、中药学等专业知识,综合了中药学理论和中因临床经验,特别是体现了名老中医的个人特色和医疗风格。因此,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现就如何提高中药调剂质量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自制中药与指导患者自身功能锻炼及预防治疗腰腿痛52例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提高疗效,如何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如何预防降低患者的腰腿痛的复发率.方法:以自制中药与功能锻炼治疗腰腿痛52例.结果:自制中药与功能锻炼治疗及预防椎盘间突出腰腿痛,病人容易接受,可以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制成不同的剂型,效果立竿见影.结论: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是由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变所致腰椎复合关节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刺激或损伤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临床证候群.自制中药根据稚间盘源性腰腿痛,辨证论治给予加减,做到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温化寒湿、营养间盘,以达强腰补肾的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药毒性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毒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中药毒性理论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科学揭示中药毒性理论的实质,中药毒性现代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科学界定中药个药毒性属性基础上,对"无毒"中药重点进行"辨证(病)使用基础上的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观察,对"有毒"中药着重进行毒性机理和安全使用条件的研究,同时要重视临床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要素"的中药药性认知模式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药性概念、构成及表征的复杂性长期困扰着研究人员,亟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从认知科学角度看,中药药性理论的产生就是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面对中药及其作用的感官信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指导下进行储存、提取、重建、总结,进而形成有关药物疗效性质概念的认知学过程;中药药性认知过程具有其特殊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策略。本研究遵循中药临床应用特点,明晰其特殊认识要素,结合现代化学、生物学、数学研究手段,在本室5年前期工作基础上,构建基于"三要素"的中药药性认知模式,并以辛热药为示例进行实践,以期实现传统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解读,为阐明药性本质提供思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不同中药结肠透析方案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法组和机器法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机器法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人工法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机器法组和人工法组尿素氮(BUN)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机器法组疗效优于人工法组(P<0.05)。结论:不同中药结肠透析方案可不同程度延缓CKD 4期患者肾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