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2):71-73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协同以干细胞因子和FL为主的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SCF+IL-3+IL-6+FL+EPO组合高效扩增CD34+细胞[1],并结合该细胞因子组合接种到预先照射(20Gy)的hBMSC上,d10结束培养,收获细胞分别作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数.结果本法获得的脐血CD34+细胞纯度较高(92±0.04)%,在hBMSC组培养的d2,造血细胞几乎都粘附到hBMSC上,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细胞比例不断下降.hBMSC组与无hBMSC组相比,除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外,CFU-GM、BFU-E、CD34+细胞扩增倍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且10d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支持并维系体外造血;②hBMSC协同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0+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 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的目的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能使细胞数有效扩增,但同时也耗竭了具有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对多细胞因子组合介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黏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在预先建立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层上,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培养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和单用细胞因子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并提高造血细胞上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而单用细胞因子组促进脐血造血细胞扩增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强,提高造血细胞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差.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虽可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但在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支持下,多细胞因子可有效地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扩增,并优于单用细胞因子及骨髓基质细胞,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协同多细胞因子有效地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黏附和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 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 (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体系,该体系分4组:A组为培养过程中不加细胞因子和基质细胞;B组为单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组为单用细胞因子支持;D组为细胞因子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支持。在0、6、10及14天检测细胞总数、CD34 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同时检测CD34 细胞上CD49d 及CXCR4的表达数。结果表明:在体外14天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D组CD34 细胞、CFU数及CD34 CXCR4 细胞和CD34 CD49d 细胞扩增数均高于A、B、C组(P<0.05);B、C和D组在各时间点各测量指标与A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6天后,B组各测量指标与C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支持脐血MNC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与趋化作用和与粘附作用相关的造血细胞亦较扩增前明显增加。单用细胞因子扩增会造成造血细胞的耗竭,单用基质细胞支持可扩增或维持造血细胞的量,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FBMSC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
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 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 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 细胞数,CD34 CXCR4 细胞数,CD34 CD49d 的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并将SCF FL TPO 3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天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表明,经过14天的培养,脐血细胞得到了有效的扩增,TNC数,CD34 细胞数,CD34 CD49d 的细胞数于7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而CFU数,CD34 CXCR4 细胞数于第10天达高峰.在移植6周后,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的存活率和人源性CD45 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1.39±0.63)%,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31.25%和(0.73±0.16)%,亦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扩增脐血移植组有6只NOD/SCID小鼠骨髓细胞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7-10天可能是收获细胞的最佳时机;SCF FL TPO 3种因子组合扩增7天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NOD/SCID小鼠,其植入水平优于未扩增的脐血;上调脐血造血细胞上CXCR4,CD49d的表达可能会增加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协同以干细胞因子和FL为主的细胞因子对脐血CD3 4 +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 4 + 细胞 ,以SCF +IL 3+IL 6 +FL +EPO组合高效扩增CD3 4 +细胞[1] ,并结合该细胞因子组合接种到预先照射 (2 0Gy)的hBMSC上 ,d10结束培养 ,收获细胞分别作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4 + 细胞数。结果 本法获得的脐血CD3 4 + 细胞纯度较高 (92± 0 .0 4 ) % ,在hBMSC组培养的d2 ,造血细胞几乎都粘附到hBMSC上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CD3 4 + 细胞比例不断下降。hBMSC组与无hBMSC组相比 ,除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外 ,CFU GM、BFU E、CD3 4 + 细胞扩增倍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脐血来源的CD3 4 + 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 ,且 10d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 ,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支持并维系体外造血 ;②hBMSC协同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接种于底层已制备好的人AGM区基质细胞S1~S5饲养层的24孔板中,同时设无饲养层组及取自同期胚胎的躯干成纤维(hFT)细胞为对照,体外培养28 d,每7 d收获细胞并检测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4+CD38细胞含量,并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结果在未加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的条件下,5株人AGM区基质细胞hAGMS1~S5对造血细胞总数、CD34+及CD34+CD38细胞、造血细胞集落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及维持作用,与无饲养层组、hFT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总数在21 d达到峰值[扩增(25.13±4.83)倍],CD34+、CD34+CD38-细胞在扩增14 d达到峰值[(2.68±0.51)倍、(2.38±0.45)倍],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HPP-CFU)亦在14 d达到峰值[(2.62±0.85)倍].hAGMS1~S5的造血支持作用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AGMS3、S4优于S1、S2及S5.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具有维持及扩增作用,特别是hAGMS3、S4两株细胞具有更好的维持作用,为胚胎早期造血发生机制和诱导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模式细胞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脐血血浆支持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0份去血小板的脐血血浆混合后用于研究其对造血细胞培养的支持作用。发现按10%的终浓度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琼脂培养体系时,集落产率稍高于用GM-CSF作刺激因子组。当按30%终浓度加入含EPO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时,可支持CFU-GM、爆式红系集落(BFU-E)、巨核细胞集落(CFU-Meg),粗-巨噬细胞与红系细胞混合的集落(CFU-GEM),粒-巨噬细胞与红细胞、巨核细胞混合的集落(CFU-GEMM)生长,而混合成人血浆则无此作用。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单个核细胞条件液(PHA-MNCCM)对大部分集落有促进作用,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国产IL-3可提高CFU-GEM产率,但似乎不利于含巨核细胞的集落生长。研究结果提示,脐血血浆含有丰富的造血刺激活性,利用脐血血浆进行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可能为简化并推广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生成素对CD34~ 造血祖细胞的协同扩增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为了探讨Tpo对CD34~ 造血祖细胞的协同扩增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选出90.11%-97.57%纯度的脐带血CD34~ 细胞,在周的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观察了Tpo与干细胞因子(SCF),IL-3,IL-6,红细胞生成素(Ep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同组合的扩增效率。结果表明,Tpo具有明显的协同扩增作用,细胞总数、集落形成细胞(CFC)和CD34~ 细胞可分别被新增329.50±25.20倍,16.09±3.38倍和11.77±4.78倍,SCF IL-3 IL-6 Tpo组的扩增作用最强,含Tpo实验组的扩增效率明显高于不含Tpo组;同时,含Tpo的组合还使CFU-MK,CD41a~ 细胞,BFU-E和CFU-GM分别扩增了34.67±4.62倍,17.29±2.34倍,14.97±2.89倍和14.46±3.19倍。表明Tpo具有明显的扩增造血细胞的作用和刺激多系造血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我们发现由于细胞因子(SCF)和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复合物同时激活c-kit和gp130信号系统,有利于CD34~ 细胞的扩增。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同时激活这两个信号系统对更原始的脐血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ong-term culture-initiating cell,LTC-IC)和混合造血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的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脐血CD34+细胞扩增和改善其移植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脐血CD34+细胞对造血生长因子的扩增效应及其植入成人骨髓基质的能力。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对其进行体外扩增,并利用铺展贴壁实验研究其移植效率。结果:脐血CD34+CD38-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高于骨髓和外周血;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存在的情况下,10~14天造血祖细胞可扩增近100倍,细胞总数超过500倍;但经2小时铺展贴壁后,仅有36%的脐血CD34+细胞植入经照射预处理的成人骨髓基质,若经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和IL-3预处理6~8小时后则有68.0%~89.6%的CD34+细胞植入基质。结论:细胞因子有可能在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数量,改善其移植效率,使脐血祖细胞在“质”和“量”上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离脐血干/祖细胞(CD34^ CD38)进行体外长期培养,观察分析其增殖、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和染色体核型的特征。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FITC和CD38-PE标记的CD34^ CD38脐血原始细胞,在含细胞生长因子IL-3、IL-6、GM-CSF、EPO、SC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6个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30d的干/祖细胞表面标记,并用G显带方法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经7~12d培养,脐血干/祖细胞(CD34^ CD38)开始增殖。培养6个月后,每孔接种1个细胞,细胞数增殖至250~350个;每孔接种10个细胞,细胞数可增殖至400~500个。每孔接种1个细胞其细胞增殖峰持续时间(8~9代)比接种10个细胞(6~7代)长:经体外长期培养增殖,细胞仍强烈显示十/祖细胞表面分子标记(CD34^ CD38^-);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构未见异常。结论 脐血干/祖细胞(CD34^ CD38^ )经体外特异性培养增殖,可为大量脐血干/祖细胞移植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人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后表面标志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及其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重组白细胞介素6、干细胞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长期培养脐血造血细胞,并对其表面标志及细胞增殖周期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脐血中CD3^+细胞、CD4^+/CD45RO^+和CD8^+/CD45RO^+细胞培养3d稍有增加,培养7d达高峰,14d显下降,培养21d时处于更低水平。CD  相似文献   

14.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脐血干/祖细胞用于成人脐血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从10份新鲜的脐血标本中纯化的CD34^+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的IMDM培养基的悬 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由SCF、Flt-3Ligand(FL)与IL-1β、IL-3、IL-6、G-CSF、Epo(合称136GE)组成的3组细胞因子(A组:136GE+FL;B组:SCF+136GE;C组:FL+SCF+13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适龄产妇脐血中分离出CD34^ CD38^-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后观察分析CD34^ CD38^-细胞分裂增殖、凋亡以及干细胞因子对CD34^ CD38^-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从10例健康产妇脐血中分选出CD34^ 和CD38^-标记的脐血原始细胞.在添加IL-3、IL-6、GM—CSF、EPO、IGF—1和SCF6种混合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6个月,观察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干细胞因子对CD34^ CD38^-细胞生长的影响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38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脐血CD34^ CD38^-细胞可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增殖,无异常或过度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通过控制培养条件,脐血CD34^ CD38^-早期造血祖细胞可在体外较长时间培养增殖,以作为大量脐血原始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 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以此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8天,在第0、7、10、14及18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34+、CDl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和(G2+M+S)期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①从脐血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但不表达CD34和CD133;②外源性细胞因子及脐血源间充质下细胞均支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组效果最好,在第10天上述榆测指标达到峰值,分别为第0天的(6.91±1.91)、(7.75±1.24)、(6.49±1.33)、(15.62±1.29)和(28.26±6.58)倍,且维持造血至少18天.结论 ①从脐血巾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下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②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脐血源间允质干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大量扩增和纯化具有典型表型、形态和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以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江分离脐血CD34^+细胞及外周血去B、去T淋巴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然后以GM-CSF、IL-4、TNFα、Flt3配基(FL)、SCF等不同的细胞因子配伍分别诱生DC,通过流式细胞仪、电镜、光镜分析其特性,同时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脐民外周血诱生DC的方  相似文献   

18.
X Pei  L Wang  L Xu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6):289-293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capacity of different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HGFs) combinations for inducing CD34+ cells to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committedly to granulocytes, erythrocytes, megakaryocytes and dendritic cells (DC). METHODS: CD34+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umbilical cord blood by using a high-gradient magnetic cell sorting system (MACS), and expanded with HGFs in a liquid culture system. Colony forming cells and antigen expression were studied by colony forming assays and FACS. RESULT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HGFs, including SCF, IL-3, IL-6, GM-CSF, Epo and Tpo increased BFU-E, CFU-GM, CFU-MK and CD41a+ cells by 14.97 +/- 2.89 fold, 14.46 +/- 3.19 fold, 34.67 +/- 4.62 fold and 17.29 +/- 2.34 fold, respectively. Combination of HGFs allowed gene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DCs. Cultures of CD34+ cell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LT-3 ligand + GM-CSF + IL-4 + TNF-alpha yielded 24.28% +/- 2.14% CD1a+ cells, while the control cultures did not.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induce CD34+ cells to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committedly to different lineage of hematopoietic cells and DC.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价值日益突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已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至2012年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支持作用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体外扩增",英文检索词为"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xpansion,CD34+cell expansion,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最终选择35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分泌多种具有造血支持作用的细胞因子,表达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等。因此,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临床联合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提高造血重建的能力,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背景:单份脐血难以满足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需对其进行体外扩增,这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培养条件,而且容易导致干细胞自身分化,从而影响移植效果.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3基因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导脐血CD34+细胞,观察白细胞介素3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一基因组学体外实验,于2008年在承德医学院完成.材料:健康成人外周血由承德市中心血站提供,脐血由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提供,提供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提取白细胞介素3 mRNA,应用RT-PCT扩增白细胞介素3 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IL-3.设立2组:实验组利用基因枪技术将pcDNA3/IL-3导入脐血CD34+细胞中,对照组未行转染.主要观察指标:采用人白细胞介素3 ELISA试剂盒检测脐血CD34+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3水平.结果:扩增的白细胞介素3基因cDNA理论上应为616 bp,实际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紫外线下可见预期大小的条带,反转录合成的cDNA完整.BamH Ⅰ和XbaⅠ双酶切后,电泳可见616 bp的插入片段,与白细胞介素3基因序列相同.转染第1~7天,实验组脐血CD34+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3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对照组(t=3.46,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3基因cDNA克隆成功,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IL-3,pcDNA3/IL-3能在脐血CD34+细胞中短期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