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近十年来在神经病学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大的进展,并逐渐应用于儿童脑性瘫痪、孤独症、精神障碍、多动症等的评估和治疗,下面对其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1经颅磁刺激概述1.1经颅磁刺激基本原理通常应用的是"8"字形绝缘线圈,它与一电容器相连接,将其放在头皮的特定部位,当电容器瞬间放电的电流通过这  相似文献   

2.
肢体痉挛是康复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功能障碍,其治疗选择多样化,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矫形器具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近年来以经颅磁刺激(TMS)为代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已经成为康复领域治疗肢体痉挛的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TMS技术的分类与作用,以及TMS在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及脑瘫等肢体痉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幸存患者常会遗留严重的运动、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研究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1985年由Barker等首先创立的一种非侵入性调制脑功能方法之一,具有高频(1Hz)兴奋和低频(≤1Hz)抑制的双向调制、无痛、无创及操作方便等优点~([1])。近年来既作为研究工具,又作为康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脑卒中临床康复医疗中。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项无创、安全、操作简便的神经调控技术,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rTMS治疗精经精神疾病效果较好。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系统性疾病,药物效果较差,较难治疗。有研究显示,rTMS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步显示较好的前景,因此,本文对rTMS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信封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 TMS治疗。对比两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情绪识别能力及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严重程度[儿童孤独症量表(CARS)]、睡眠状况[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研究组核心症状改善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下半张面孔、上半张面孔、倒置及正立表情的情绪识别能力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BC评分、CARS评分、CSHQ评分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D患儿进行r TMS治疗可显著缓解其核心症状,提高情绪识别能力,减轻病情,改善睡眠状况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TMS)近年来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并被中国脑瘫康复指南推荐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儿童神经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对TMS的了解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对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TMS治疗脑瘫的理论基础、诊断、评估和治疗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1985年由英国的Barker教授等首先创立的一种非侵入性的现代脑科学技术[1],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神经学、神经康复学及精神心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12.
13.
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2%[1],但因血流动力学异常,多造成严重的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2],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梗死早期心肌水肿、脆性较大,不利于行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治疗[3],故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患者进行循环支持,通过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4],提高手术机会.本科于2013年8月收治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VSR患者,通过置入IABP,择期行VSR封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以组为单位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实施与效果.方法 根据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ICU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确定护士能级并将其分为若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以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实施以组为单位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主要包括:确定责任护士职责、确定组长职责,全面落实患者在ICU期间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比较实施以组为单位的全程管理模式前(2014年1-12月)及实施后(2015年1-12月)的护理质量指标和ICU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实施以组为单位的全程管理模式后护士在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等项目评分分别为(98.02±2.18)、(98.35±2.03)、(97.03±1.96)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以组为单位的全程管理模式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52%,与实施前(86.9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709,P<0.01).结论 以组为单位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肝肾疾患,导致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D-二聚体系纤维蛋白在体内的一种降解产物,其水平可作为机体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的标志[1]。临床研究[2]表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多伴有D-二聚体水平增高。本研究以46例伴有D-二聚体升高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辅助治疗D-二聚体升高的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位垫在小儿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骨科收治小儿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枕头或棉被来帮助患儿抬高其患肢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实施体位垫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83±6.2)d,明显短于对照组(96±7.8)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0%(28/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30/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30/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术后护理中采用体位垫,操作简单方便,可促进患儿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注册登录《护士进修杂志》的采编平台http://fsjx.cbpt.cnki.net→【作者投稿系统】→点击【注册】→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第二次投稿,以往曾注册过,则不需要注册)→护照系统提示填写注册信息(*项的信息必须填写,其他项目可在不影响您信息安全的条件下选择填写)。投稿用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进入【导航式投稿】或【一步式投稿】,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