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HIV和梅毒感染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此类疾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上半年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的HIV和梅毒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境和入境远洋船员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出境和入境船员间HI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从年龄和婚姻构成分析,已婚的青壮年人群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近几年的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的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实施行为干预措施,从而遏制性传播疾病在口岸的进一步蔓延,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调查监测,为对远洋劳务人员实施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在远洋劳务人员出国前以船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他们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的信息,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艾滋病暴露行为进行逐项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干预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性病感染率明显下降,刮面刀、牙刷分开使用等方面明显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在非婚性行为等其他方面干预后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远洋劳务人员出国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助于他们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健康体检和机场入境通道哨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出入境人员实施艾滋病监测,对HIV感染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国际海员和劳务人员为主体的“海外迁徙工人”具备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偷渡遣返人员和来自周边一些国家的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值得关注。〔结论〕应对出入境人员中的HIV易感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防御和抵抗HIV/AIDS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和强化以哨点监测为核心的综合监测体系,合理设置监测内容,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 ̄2005年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19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福建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以回国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入境人群高于出境人群和境内人群;以异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必须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艾滋病在国内外的流行趋势,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快速传播。〔方法〕对艾滋病在吸毒、性病、劳务人员、交通员工等高危人群中的流行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目前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高达3610万人,比10年前联合国有关专家预期的数字高出50%以上。在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仍以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为主;而在我国,截止到2001年底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736例,其中经静注毒品感染艾滋病的占68.0%;经性途径感染人数占7.2%,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的监测结果显示,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逐年增多。1997年~2000年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出入境人员中就检出HIV感染者700例,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中艾滋病的感染率在迅速增长。〔结论〕应在口岸建立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点对性病患者、吸毒者、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劳务人员、交通员工进行重点监测,这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 ̄2005年共对229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外籍人员感染率为0.46‰;30 ̄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来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我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浙江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艾滋病的口岸监督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8—2007年浙江口岸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浙江口岸20年共检出HIV感染者107例,总检出率为0.18‰;以中青年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4.35:1;3/4以上是已婚者;以商务、劳务人员和船员居多;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浙江口岸HIV感染的流行状况依然严峻,必须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与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流行的现状和传播途径,以便提出防治建议。〔方法〕对2002 ̄2005年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的70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传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同时通过吸毒途径传播的危害不容忽视。〔结论〕必须加强对口岸高危人群和吸毒人群的HIV监测与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加强对HIV流行的综合防治能力,防止艾滋病在出入境人员中传播,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对远洋渔民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在远洋渔民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方法〕选取2004—2006年由舟山口岸出境的远洋渔民为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在出境前采取各种宣传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在入境时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各调查组的艾滋病知晓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在进行干预前的总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总知晓率和各项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出境前和入境后总知晓率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VCD录像片和卫生知识宣传窗最为满意。〔结论〕通过采取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播放艾滋病知识VCD录像片和卫生知识宣传窗有更好的效果。可以提高远洋劳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以了解云南国境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方法〕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检测出的98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云南国境口岸HIV感染者的流行分布相当广泛;HIV感染者主要集中于性活跃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在职业分布上,以边民、劳务人员为主,外籍人员HIV感染率显著高于中国籍人员,入境人群HIV感染率高于出境人群。〔结论〕云南省面临着输入性艾滋病病例传入后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社区女性性工作者(CFSWs)性病艾滋病(STD/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AIDS相关的行为状况,探讨针对CFSWs的宣传干预方法。方法 2002年5~6月,对广东某市2个镇娱乐场所和妇教所的CFSW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21名CFSWs,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3.9%,AIDS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4.0%。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每次都用的占51.1%,从来不用的占13.8%。5.8%的CFSWs有吸毒史。结论 CFSWs对AIDS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高危性行为仍较普遍,应加强对此人群的STD/AIDS的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推广安全性行为理念,防止HIV在此人群的流行并通过她们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性病专科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状况,以及艾滋病、丙肝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性病专科门诊403例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该就诊者血清进行HIV、HC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性病门诊403例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83.4%~98.3%。最近3个月内与小姐发生过性行为者占20.6%,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者占21.1%,近1年内曾患过性病者占12.2%。403例监测标本中HIV抗体阳性样未检出;HCV抗体阳性样共检出并确认2例,占0.5%;TP抗体阳性样共检出4例,占1.0%。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艾滋病哨点监测的重点人群。此次监测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所欠缺,高危行为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监测,加大该类人群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江川县舞厅暗娼性病/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评价江川县性病/艾滋病健康促进与干预措施实施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县内32个舞厅的卖淫妇女实施3次性病/艾滋病健康促进与干预措施,以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高危行为改善均有显著效果。结论:实施的效果良好,并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0年遵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的感染、知识和行为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4~7月来性病门诊就诊的15周岁以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作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防治相关干预的比例不足1%,艾滋病的知晓率仅为42.0%,HIV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沈阳市性病患者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为在本市性病患者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沈阳一所医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自愿匿名的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并现场收回问卷。结果性病患者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91.4%的被调查者对艾滋病存有恐惧心理,与妻子/丈夫或女/男朋友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能用安全套的占17.2%,与妻子/丈夫和女/男朋友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仅占8.6%。结论性病患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多渠道提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并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强度干预措施对建筑工人艾滋病、性病知晓率的影响,为有效开展建筑工地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徐汇区6个工地的620名工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在不同的建筑工地分别施加不同强度的干预措施,观察工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变化情况。[结果]高、中、低度干预组两次随访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水平都有明显上升;HIV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非HIV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但后者干预后知识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前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变化趋势为低度干预组缓慢升高、中度干预组升高后速度趋缓、高度干预组快速升高后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建筑工人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干预措施强度越高,近期效果越明显;高度干预措施远期效果明显,而低度和中度干预措施远期效果相近;三种不同强度的干预方式对预防艾滋病、性病均效果良好,在实际工作中可视具体条件选定干预措施;本研究的经验可为相似人群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佛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佛山市选择建筑工人、工厂工人、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以及劳务市场寻工人员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一般特征,流动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艾滋病防治需求及可能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 98.69%的流动人口听说过艾滋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5.61%,艾滋病防治知识最主要通过电视节目获得。流动人口近一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40.84%,在近1年与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20%和31.78%。10.30%调查对象近1年曾出现性病相关症状,患病后84.19%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HIV抗体阳性率为0.12%。5.23%的非婚性行为者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调查对象中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佛山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有歧视态度比例较高,该人群中依然存在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控制南京市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方法对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流动人口开展一系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作问卷调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除“接受未筛选的血液及血制品可传播艾滋病病毒”外,其余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正确知晓率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态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特别是“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交往”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3.2%(504/1168)上升到干预后的69.7%(798/1145)。求医行为以去公立医院看医生为主,干预前75.3%(879/1168),干预后上升到93.3%(1068/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居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减少了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