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了载药淀粉微球,通过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情况,对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吸附法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4.54μg·mg^-1,药物包封率为39.72%;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9.32μg·mg^-1,药物包封率为48.95%。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缓释特性,其中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比吸附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有更好的缓释能力,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也有所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累计释药量只能得到7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药量能达到80%以上。结论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载药淀粉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但后者体外释药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并评价其体外质量。方法: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原料,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空白再微球,用吸附载药法制备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并对其形态、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粒径在20-100μm,平均粒径为53.4μm,载药量16.65%,包封率92.5%,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微球制备工艺较简便,各种因素较易控制,重现性好,载药量与包封率均较高,符合鼻腔给药微球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了载药淀粉微球,通过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情况,对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吸附法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4.54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39.72%;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9.32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48.95%。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缓释特性,其中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比吸附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有更好的缓释能力,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也有所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累计释药量只能得到7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药量能达到80%以上。结论 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载药淀粉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但后者体外释药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制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口蹄疫DNA疫苗为DNA疫苗的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一离子交联法制备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载药量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1.9μm,载药量为5%,产率为53.2%。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受载药量影响较小,而壳聚糖的交联固化度增高,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变慢。结论:以生物降解材料海藻酸钠、壳聚糖,用喷雾干燥法制备DNA疫苗微球,不需要超声和有机溶剂,因而有利于DNA疫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工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释药的影响,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微球,建立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多糖浓度、复配比例、加药量对微球释放的影响,绘制释药曲线,并对其进行释药方程拟合,分析释药机理。结果:微球的释药速率随着多糖总浓度、海藻酸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加药量较小时,释药速率较快,完全释放所需时间较短。释药曲线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度最高。结论: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微球,方法简便易操作,2 h内可基本释放完全,释放机制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甲睾酮聚乳酸缓释微球。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睾酮聚乳酸缓释微球。先设计单因素试验筛选制备微球的处方中的聚乳酸分子量、聚乳酸浓度、投药比(甲睾酮:聚乳酸);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微球的温度、转速、聚乳酸浓度、投药比。考察微球表面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168h体外累积释药率,并对微球的体外释药模型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双相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优选结果为聚乳酸分子量11万、温度30℃、转速500r·min-1、聚乳酸浓度0.1g·mL-1、投药比1:5。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5±0.2)μm,载药量为6.18%~6.62%,包封率为89.9%~91.3%,168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41.8±0.1)%,微球的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r=0.9945)。结论:甲睾酮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具有良好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需求,制备眼部局部给药的小粒径载环孢素A缓释微球,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液滴工艺,通过向制备体系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小粒径载环孢素A微球,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动态透析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2.4±0.8)μm,包封率为(82.8±1.8)%,载药量为(50.1±1.2)%,体外释放行为用Higuchi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采用静电液滴工艺,通过减小制备体系的表面张力,制备了球形度优良、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的载环孢素A的壳聚糖-海藻酸盐缓释微球,所得制剂的体外释药规律服从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8.
褪黑激素鼻腔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鼻黏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载体材料 ,环己烷为油相 ,司盘 80为乳化剂 ,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空白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 ,用包埋法制备了含药微球 ,考查了投药量与载药量、包封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含药微球的相关性质、体外释药及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所得淀粉微球形态圆整 ,粒径分布在 30~6 0 μm之间 ,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所优化的制备工艺可用于褪黑激素鼻黏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淀粉微球对乳酸环丙沙星的载药性能和吸附机理。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空白淀粉微球,以乳酸环丙沙星作为模型药物,吸附载药法考察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药量及包封率,并考察吸附时间、投药量对载药量的影响,同时对淀粉微球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索,测定了热力学参数。结果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空白淀粉微球对乳酸环丙沙星的载药量大于100mg·g^-1,包封率可达60%,吸附等温式符合Freundlich公式,可描述为Q=20.36Ce1.73,吸附过程中焓变等于-18.82 kJ·moL^-1,熵变等于-22.65J/mol·K^-1,结论淀粉微球可作为乳酸环丙沙星的载体,对乳酸环丙沙星的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法制备尼莫地平明胶微球。结果优选所制尼莫地平明胶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载药量为13.48%。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对其进行拟合。结论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尼莫地平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永顺  吴珍  董永成  杜士明 《中国药师》2011,14(11):1624-1626
目的: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6.82±1.25)μm,平均载药量为(52.08±3.26)%,平均包封率为(60.54±3.1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5846t1/2-1.207(r=0.9985)。结论: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体外释放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钦富华  胡英  高建青  夏晓静  郑弟 《中国药房》2012,(45):4263-4266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用于脉冲式释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用S/O/W(Solid-in-oil-in-water)法和S/O/O(Solid-in-oil-in-oil)法制备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比较2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的表面形态、包封率及载药量等,并考察2种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S/O/W法和S/O/O法制备的微球均圆整、无粘连、形态良好,但S/O/W法制备的微球表面较为平整,而S/O/O法表面均匀分布有较大的凹陷。S/O/W法制备的PLGA(75:25)和PLGA(50:50)微球包封率分别为(60.15±5.95)%、(49.50±3.69)%,载药量分别为(2.56±0.25)%、(2.10±0.16)%,10h内药物释放均为10%左右,而后随着聚合物的降解药物的释放量突然增加;S/O/O法所制微球包封率分别为(84.36±1.11)%、(77.94±1.42)%,载药量分别为(3.58±0.05)%、(3.31±0.06)%,24h内药物释放均可达50%左右,而后呈现较为平稳的释放行为。S/O/O法制备的微球包封率及载药量均较S/O/W法高;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药物释放呈现一定的脉冲行为,其中PLGA(75:25)微球体外释放行为受微球粒径的影响较大。结论:S/O/W法制备的PLGA微球具有一定的脉冲式释药效果,微球的粒径最好控制在120μm以下。  相似文献   

13.
南艳微  郑晓玲 《中国药房》2013,(17):1581-1583
目的:制备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壳聚糖微球(BSA-ACM),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BSA-ACAM),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BSA-ACACAM)。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溶液为囊材,对BSA进行反复包裹,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BSA-ACM、BSA-ACAM、BSA-ACACAM;采用扫描电镜测定微球粒径,Micro-BCA试剂盒测定载药量,考察包封率和24h体外释药特性,并进行Higuchi方程拟合。结果:BSA-ACM、BSA-ACAM、BSA-ACACAM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分别为(3.79±1.33)、(3.52±0.96)、(3.07±1.17)μm;载药量分别为(17.97±1.33)%、(16.95±0.46)%、(16.47±1.49)%;包封率分别为(65.78±4.98)%、(63.99±4.83)%、(55.00±1.50)%。微球体外释放速率与聚电解质膜包裹层数呈负相关,均符合Higuchi方程(r分别为0.9787、0.9869、0.9808),24h内累积释放量分别为32.15%、25.59%、16.72%,无明显突释现象。结论:多层海藻酸-壳聚糖聚电解质膜微球能减少药物的突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丽莹  关津  聂淑芳  潘卫三 《中国药房》2009,(33):2588-2592
目的:制备中药提取物葫芦素(Cuc)B-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应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以聚乙烯醇(PVA)浓度和投药比为自变量,微球的产率(Y1)、载药量(Y2)、包封率(Y3)、粒径(Y4)、24h累积释放量(Y5)为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改良的直接释药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Y1、Y2、Y3、Y4、Y5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较优的工艺条件为PVA浓度0.014,投药比0.066 5。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Y1、Y2、Y3、Y4、Y5分别为79.9%、7.83%、80.5%、56.18μm、6.98%。体外释放35d的累积释放量为86.73%。结论:制备的CucB-PLGA微球满足了长效缓释的要求,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高包封率的龟板水提物缓释微球。方法:分别采用海藻酸钙凝胶珠、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和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胶囊体系制备龟板水提物缓释微球,并考察其外观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等特性。结果:制得的龟板-海藻酸钙凝胶珠、龟板-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和龟板-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光滑,且粒径均匀;包封率分别是46.7%、49.9%和82.3%;海藻酸钙凝胶珠有明显的突释现象,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突释现象和缓释效果有所改善,而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球无突释现象,其缓释可达14小时以上。结论:龟板-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球包封率高,同时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小宝  陈仲清  杨莉  黄乐松 《中国药房》2008,19(13):998-1000
目的:优化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粉粒学特征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微球形态等重要粉粒学特征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分析试验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制剂,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525±0.047)μm,粒径在1.8~5.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载药量(6.067±0.312)%,包封率(58.05±1.169)%。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192h累积释药率达82%,t1/2=60.16h。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7.
薛红  ;郭建鹏 《中国药房》2009,(27):2109-2111
目的:研究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以零级、一级和Higuchi方程对释药行为进行拟合。结果:微球在人工胃肠液中连续溶出6h的累积释放度可达(92.84±0.35)%;以人工胃液为介质,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5.941t1/2—11.083,r=0.9917);以人工肠液为介质,药物释放符合一级速率方程(ln(100—Q)=—0.4874t+4.588,r=0.9964)。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胡英  孙宝莹  高珊 《中国药房》2012,(33):3105-3107
目的: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壳聚糖微球(QT-CD-CM),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药物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再用乳化分散-离子交联法、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微球,并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制备的QT-CD-CM形态规则、均质、无粘连,平均粒径(3.327±0.124)μm,包封率为32.4%,载药量为12.3%,在5%乙醇-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72h可以达到完全释药,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QT-CD-CM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良好,制备工艺简单,有望成为理想的槲皮素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蕾 《中国药师》2009,12(12):1713-1715
目的:制备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使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利培酮微球,观察微球的形态及粒径,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利培酮微球表面圆整,粒径集中在40~80μm之间。微球的包封率较高,达到80%以上,以低分子量PLGA(50:50)制备的微球,体外突释很高达到40%以上;以高分子量PLGA(75:25)制备的微球,在高载药量时突释较小,可持续释放达3周以上。结论:以高分子量PLGA制备的高载药量的利培酮微球,体外突释较小可缓释达3周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为载体,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为模型药物,制备去甲斑蝥素壳聚糖-丝素蛋白微球(norcantharidin-chitosan-silk fibroin-microspheres,NCTD-CS-SF-MS)。并考察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微球表面形态以及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壳聚糖与丝素蛋白的物理混合溶液为水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NCTD-CS-SF-MS。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er diffraction,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表征微球特性;采用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释药性能。结果:制备的NCTD-CS-SF-MS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184.0±5.0)μm,载药量(15.08±2.85)%,包封率(27.46±1.25)%。NCTD-CS-SF-MS在0.1mol/L HCl,PBS(pH=7.4)和9.0mg/mL氯化钠溶液的3种介质中的释放均遵循Weibull方程。结论:优化的NCTD-CS-SF-MS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载药量高,缓释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