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月间67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针对每例患者病情轻重及发病危险因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并根据病情发展随时调整.主要包括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及PCI术围术期三者护理的结合.结果:对出院后患者随访6~18个月,血糖不稳定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PCI术治疗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展开6—12个月的跟踪随访,使用心脏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调查表分析这286例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影响这种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跟踪随访结果显示6—12个月内有61例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33%;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性危险预测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独居、白细胞计数、甘油三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需要详细掌握相关独立性危险预测因素,尽可能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成立冠心病介入俱乐部,建立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出院随访率及治疗依从性,以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 动员238例已行PCI的患者,加入介入俱乐部,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个体化的用药监控,分别在1年、2年进行危险因素指标评价.结果 加入俱乐部患者1年及2年后,不良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均较加入俱乐部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每月1次随访率由原来的53.8%上升至84.9%.服药依从性由原来56.7%上升至89.1%.结论 建立冠心病介入俱乐部对PC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原发病,以期可达到预防心血管事件,降低再狭窄率,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对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方式、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济南市济钢医院心内科PCI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资料,将入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集束化基础上联合阶段性改变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评估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失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完成率、WHO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改变联合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进程,改善预后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急诊下行PCI术,分别植入1~4枚支架,电话和门诊随访观察患者服药后3个月及6个月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服用替格瑞洛期间有3例患者发生了鼻出血,发生率为6%;发生呼吸困难4例,发生率为8%;2例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率为4%。结论有效的护理观察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患者PCI术后用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迫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而成为严重的人类健康课题。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技术~([1]),国内紧急介入治疗的发展速度一直较快,PCI的应用挽救了大量具有致死性危险的冠心病患者生命,国内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手册的应用及其对患者随访率、正规服药率等与疾病长期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进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发放PCI术后随访手册,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年在随访率、正规服药率、重要临床及化验指标监测、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正规随访率、正规服药率、正规检测、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随访手册的应用,可提高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正规随访率、正规服药率、正规检测率、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与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128例冠心病PCI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冠心病PCI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并制定干预措施。结果:128例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用药依从率为58.59%(75/128)。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学历高中或以上、月收入3000元/月、就医方便、对药物知识了解、用药种类≤2种、家庭支持、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年龄≥60岁、学历初中或以下、月收入≤3000元/月、就医不方便、对药物知识不了解、用药种类2种、家庭不支持及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60岁、学历初中或以下、对药物知识不了解、用药种类2种是影响冠心病PCI术后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则是保护因素。与用药依次组相比,不依从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较低,且用药依从性差会增加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临床护理人员有必要对冠心病PCI服药依从性差的高危人群加强随访,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我院出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实施前(2018年7-12月)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实施后(2019年1-6月)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延续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接受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二级预防健康生活依从性评分、用药依从率、术后1年内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体系实施后,观察组二级预防健康生活依从性评分(9.23±0.77)分、用药依从率(92.50%)和术后1年内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87.50%、90.00%和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5±1.05)分、80.00%、47.50%、52.50%和80.0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者二级预防干预中引入医护药一体化延续护理干预体系,可获得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与二级预防健康生活依从性的积极效果,使其致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再发概率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案,但PCI容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2-3]。相关研究[4]显示,行PCI前给予患者负荷量瑞舒伐他汀类的药物能有效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负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67-868
选取142例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以上患者进行抑郁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抑郁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患者文化程度(OR=2.184;95%CI 1.117~4.269)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OR=2.171,95%CI 1.080~4.361)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患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应从心理和生理方面进行综合护理,降低术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苏喜 《当代护士》2016,(1):27-2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行PCI手术全部成功,术后24h、36h及30d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效果良好,可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吸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89例吸烟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吸烟状态分成2组:术后戒烟组(n=417)及吸烟组(n=272)。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吸烟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术后戒烟组(4.78%vs1.4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吸烟是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致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107例行冠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其它类型冠心病的血管阻塞积分进行计算,将其血糖、血脂等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和(或)伴高血压、糖尿病者48例(62.3%)。其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紊乱情况均较其它型冠心病更为明显。在急性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组中,血管阻塞积分与年龄明显相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吸烟者的发病年龄与HDL明显低于不吸烟者,而红细胞压积则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遗传、吸烟、血糖、血脂代谢以及CRP的异常等因素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129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6月,调查两组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心脏事件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压、LDL-C、BMI、FPG、运动、戒烟、服药依从性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认知,增加信念并付诸行动,积极控制PCI术后心脏事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赵春莉  陶惠 《护理学报》2016,23(8):40-4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为患者术后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成功行PCI术患者8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前与术后2年时的吸烟、血糖、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760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术前有48.0%患者吸烟,术后2年吸烟患者为22.6%;术后2年空腹血糖、收缩压和体质量指数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所有PCI患者术后2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值均较术前下降(P<0.05).危险因素改善原因中,饮食改善是因为患者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40.6%),戒烟、限酒和坚持运动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的告诫,分别占49.8%、59.3%和36.7%,能够严格遵医嘱服药的原因主要为自身认识到疾病对健康的影响(43.1%).结论 PCI患者术后2年危险因素虽有所控制,但个别危险因素仍由于诸多原因未达到控制目标,需加强PCI术后二级预防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因ACS伴严重心力衰竭并接受IABP辅助PCI治疗患者19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结果,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存活情况,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36例)和死亡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类型和发病至PCI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入院时血肌酐(Cr)水平、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和心功能4级的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4级、"罪犯"血管为左主干(LM)、术中发生无复流和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心功能4级、"罪犯"血管为左主干、术中发生无复流和术后TIMI血流3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经皮冠脉介入(PCI)已成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手段。PCI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改善左室功能和患者预后。但PCI术后的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却是一种少见但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作者就本院24例PCI术后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和处理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12月5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不良组(n=72)、良好组(n=367)。比较两组术前血清RBP4、ICAM-1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RBP4、ICAM-1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PCI术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2.14±5.16)个月。61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的439例患者中72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6.40%);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糖尿病、冠脉病变支数≥3支构成比、血肌酐、血清RBP4、血清ICAM-1均高于良好组,HDL-C低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低、冠脉病变支数多及血肌酐、血清RBP4、血清ICAM-1高均是影响冠心病PCI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RBP4、ICAM-1预测冠心病PCI术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重建冠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但冠脉介入操作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