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玲芳  胡晓丹  张琼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26-526,532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颗粒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患儿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中药颗粒剂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近似,其体温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对照组30例采用盐酸丙咪嗪口服。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治疗小儿遗尿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颗粒剂在我院运用1年余,治疗各类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我们2000年3月~2001年3月运用中药颗粒剂柴葛加味方(经验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以下简称治疗1组),并与中草药柴葛加味方30例(以下简称治疗2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对照,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组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共90例;年龄均为3~12岁。治疗1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其中3~7岁16例,7~14岁14例;辨证属风热证者24例,外寒里热证者6例,兼证夹痰者11例、夹滞者12例、夹惊…  相似文献   

4.
解玲芳  胡晓丹  张琼 《现代中医药》2011,31(1):42-43,71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别用中药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0.5 h、1 h、2 h、4 h、6 h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前1 h对照组体温下降优于治疗组,第4 h、6 h对照组体温上升高于治疗组。结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优于治疗组,但治疗组退热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外邪,以发热为常见症状的一种病证。在儿科尤为常见,起病急,进展快,需及时处理,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病毒配合对症退热,虽起效迅速,但易反复且药物副作用大。笔者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对收住的50例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人,疗效较为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裴勇 《中医研究》2011,24(7):30-31
近年来中药免煎颗粒剂的提取、制粒工艺不断创新,使成品质量得以保证;中药免煎颗粒剂用量小,携带、服药方便,便于贮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配的特点,使中药免煎颗粒剂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中药免煎颗粒剂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慧明 《光明中医》2015,30(2):389-390
目的对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外感发热患儿94例,均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精心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发热消退时间、病程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外感发热有显著疗效,可促使患儿发热症状快速消退,缩短患儿病程,家长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外感高热是儿科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传变迅速、病程较短等特点。为此 ,我们运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5 4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以发热为主症 ,体温在 37 6℃ (口温为准 )以上 10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 4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2例 ;年龄 6个月~ 1岁 13例 ,1岁~ 3岁 18例 ,3岁~ 7岁 15例 ,7岁~ 13岁 8例。对照组 48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6个月~ 1岁 10例 ,1岁~ 3岁 17例 ,3岁~ 7岁 12例 ,7岁~ 13岁 9例。1 2 临床主症 发热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接受外感发热治疗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右旋布洛芬栓塞肛,观察组采用右旋布洛芬栓塞肛并加用中药足浴退热,比较两组退热效果及控温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足浴法辅助退热能快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且控温时间长,患儿舒适感明显较对照组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小儿直肠滴人技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200例,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无痛苦,深受患儿及家属欢迎,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陕西中医》2009,30(3):326-327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门诊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很多外感疾病,如感冒、乳蛾、咳嗽等,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肺炎等疾病。在临床上我科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本病,对于解表、解毒、退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首如下。  相似文献   

13.
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发热,在明、清小儿推拿发展鼎盛时期其治法就已比较成熟;而中药泡澡治疗小儿发热也古已有之,宋.刘防所撰《幼幼新书》里就记载有《圣惠方》、《婴孺》、《婴童宝鉴》等古籍中的一些治疗发热的浴儿方。近年来,笔者将二法结合,用治小儿外感发热,起效更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发热,在明、清小儿推拿发展鼎盛时期其治法就已比较成熟;而中药泡澡治疗小儿发热也古已有之,宋.刘昉所撰<幼幼新书>里就记载有<圣惠方>、<婴孺>、<婴童宝鉴>等古籍中的一些治疗发热的浴儿方[1].近年来,笔者将二法结合,用治小儿外感发热,起效更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腧穴涂搽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腧穴涂搽法与传统物理降温法对小儿外感高热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外感高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采用中药腧穴涂搽法治疗;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物理降温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体温变化情况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6.79%,总有效率96.2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退热起效时间及体温复常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主要症状及体征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腧穴涂搽法是一种起效快、应用方便、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确切的外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90例老年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桃红四物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93.33%(4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两组治疗后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治疗偏头痛疗效相当,但中药免煎颗粒剂具有服用量少、服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小儿外感高热,审证求因,探索截热之法并拟定方药,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 细审致病之因:病必有因,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主要是六淫邪毒为多。据临床所见任何不正常之气,大多夹有邪毒致病,古有无毒不起热之说。因此,重视邪毒致热的因素有利于治疗。2 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除邪毒因素外,尚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易感、易热、易变为之不足,但治疗得当则易愈亦是其有利之处。掌握此特点,对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感触,一旦发病则应及早治疗以求速愈,或避免传变。3 截热方法举要3.1 解表清热法:以辛凉解表兼清气分热药物为主,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基于"风咳"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免煎颗粒剂辩证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12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咳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祛风止咳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14d时进行中医症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证属风热袭表型的退热疗效。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及病房外感发热的患儿119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足浴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结果:体温均值两组比较,0.5h时段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h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h时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袭表型外感发热中药足浴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与单纯应用布洛芬混悬液组对照相比,0.5h、1h内退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5h后两组退热效果一致,6h后体温反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