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琰涛 《河南中医》2006,26(8):37-37
近年来,笔者采用归脾汤治疗伴有自汗症状的肿瘤患者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2~65岁,平均(52.73±1.30)岁。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伴自汗症状。其中肺癌5例,乳腺癌16例,胃癌4例,肠癌8例,宫颈癌5例,肝癌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  相似文献   

2.
张××,男,41岁。1980年10月21日诊。自汗出,身如水洗,尤以在吃饭、活动,情绪波动时为甚已六年。曾服补气、健脾、调和营卫、收涩固摄之剂久治不愈。刻诊:口干微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滑有力。证属阳明蕴热,迫津外泄。治宜清透阳明,投重剂白虎汤加大黄: 生石膏6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3克、大黄粉6克(冲服)。服药3剂,汗出顿减,口干渴亦除。继进3剂,汗出即止而愈。【按】自汗一症,临证多属阳虚、气虚、  相似文献   

3.
高向学 《山西中医》2006,22(5):58-58
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笔者采用桂龙玉屏汤治疗自汗患者5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男,18岁,学生.1988年7月15日诊.自高考复习以来,食欲不振,睡眠欠佳.7月4日晚彻夜未能入眠,5日晨起,腹泻频作,每1—2小时一次,夜间亦然,粪便清稀,或如水样,或见完谷,腹不痛,口中和,无里急后重,高考的几天,坚持夜间补液,口服氟呱酸、黄连素等药,病情无缓解.高考结束随即入院,又治疗一周,腹泻未减.刻诊:面容憔悴,神萎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法宜补气健脾,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龙骨、煨葛根:黄芪30克,枣仁、煨葛根各20克,当归、白术、茯神、大枣各15克,远志5克,木香、元肉各10克,龙骨30克,生姜5片.服药一剂,腹泻次数大减,当晚亦能安然入睡.守前方再进一剂,腹泻止,吃睡如常人.  相似文献   

5.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临床上主要为治思虑过度,劳伤心牌所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易惊,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等证。笔者在临证中用此方治疗口舌生疮,疗效满意,现举案例如下: 王某,女,32岁,工厂职工,1985年12月18日就诊。患者口舌生疮溃烂已有十年病史曾先后服用过凉血、解毒中药以及核黄素等西药,虽症状暂时有好转,但每逢疲劳过度,或过食热燥之物则发作,经久反复不愈。证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口舌生疮溃烂疼痛,遇食物刺激则痛,且伴有牙龈出血、心悸、失眠,畏冷、四肢不温,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时溏泄、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涩无力。脉证合参,此为心脾两虚,气血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多倾向于活血化淤为主,主张“痛无补法”,而对补益方药的临床应用重视不够,用归脾汤者报道更少。笔者通过数例临床观察,效果颇佳,现举2例如下: 例1:向某某,男,86岁,退休工人。心慌气短,怔忡4天,于1980年4月30日初诊。患者自1960年起开始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多次检查诊断为“心动过速”、“冠心病”。每于劳累或受凉即发病。诊见心慌胸闷,头晕,倦怠纳差。双日无神,面见(白光)白无华,舌浅少苔,脉结代。查血色素6克。证属心脾两(?)、血不养心。治宜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拟归  相似文献   

7.
<正> 脑震荡后遗症,中医称为“头部内伤”。一般可分为轻伤、中度及严重内伤。如果治疗与休息不当,部分患者可遗留长期头痛、眩晕及记忆力不集中等症。对于头部内伤后期的治疗,笔者临床应用归脾汤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丁××,女,46岁,技术员,初诊81年9月21日。一年前大扫除时不慎被高处落下石块砸伤右侧头部。头皮擦伤、血肿,当时昏不识人半小时左右。经西医抢救治疗后创伤愈合,而头痛、眩晕经久不解。目前症状:头痛、眩晕、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8.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试用严用和所撰《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对19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一、方药组成党参、黄芪、炒白术、龙眼肉、茯神、酸枣仁、木香、当归身、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二、病例选择1.轻、中度贫血患者,具有头晕、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候。  相似文献   

9.
<正> 房性早搏一证,属中医心悸、怔忡证范畴。笔者用归脾汤辨证加减治疗房早,以心脾两虚见证而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纳差等  相似文献   

10.
子宫骤然出血过多,中医名之为"崩",以其经血暴下,横决莫制;"漏"乃淋漓不断,常因缠绵成损.因此,崩漏重症,如不及时处理,其结果造成严重贫血,危及生命则一.考其病因,济阴纲目引良方论曰:妇人崩中,由脏腑伤损冲任,血气俱虚故也.冲任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无伤损,则阴阳和平,而气血调摄.若劳动过多,致脏腑俱虚,而冲任之气亦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但薛立斋氏又主郁怒伤肝之说,按中医辨症治疗规律,有若干疾病暗合于神经系统者,恒以肝为鹄的,两者参合而论,则崩漏之由来,可能因精神刺  相似文献   

11.
阳萎,一名阴萎。因思虑劳倦,损伤心脾发病者屡见不鲜。笔者运用加减归脾汤治愈6例。处方:党参、黄芪各15~30克,焦白术、茯神、远志、巴戟天、龙眼肉各10克,淫羊藿15克,水香6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浓煎二汁,分服。例1.沈××,男,49岁。1971年10月诊。因劳神太过,致阳事不坚,渐至萎软,不能入房。形体尚丰,面(?)少华,头昏心悸,气短体  相似文献   

12.
贫血在临床较多见,属于祖国医学血盘、虚劳、血症的范畴。笔者多年来,用归睥汤加减治疗原因不明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收到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二例如下。例一庄××、男、38岁,于1985年5月26日来我院诊治。患者症见:面色(白光)白,纳谷寡味,大便稀,小便少,头晕、心悸、睡眠不实、多梦、自汗多,齿龈有不规则的出血,四肢及躯干有散在的皮下出血点。检查血象:血红蛋白45克/L,血小板38×10~9/L,  相似文献   

13.
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脾胃肾等脏器功能失调,心神不宁。以入睡困难,夜寐不安或彻夜不寐致使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症的疾病。当今世界经济和人类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的同时,很多人在精神上难以适应。由于生活、家庭、感情、事业、婚姻等多种因素给人类造成思想压力,在长期得不到精神放松的情况下外加乱用药物,就会导致失眠多梦。长期失眠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  相似文献   

14.
归脾汤治疗皮肤病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归脾汤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始载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当归、远志、茯神、黄芪、桂圆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大枣、生姜组成。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笔者近年来将本方之人参改为党参,茯神改为茯苓,加减用治皮肤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5.
归脾汤治疗不寐症拜泉县第四中学医务室董淑华归脾汤原载于宋代严和用的《济生方》一书中,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笔者以本方治疗不寐症44例,男性21例,60岁以上8例,中轻年13例;女性23例,其中老年9例,中轻年14例。在发病上,性别无明显差异,中轻年...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运用归脾汤治疗出血证,效果显著,介绍如下。胃溃疡出血赵某,男,54岁。患者胃痛泛酸5年,近日胃痛加重,又出现紫黯色类便,并伴有嗳气纳呆,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沉细。化验大便潜血阳性.x线钡餐检查胃小弯处龛影直径1×1.5厘米,壁光滑。诊断为胃溃疡出血。经多次治疗,效果不佳。证属脾虚失摄出血。拟归脾汤去枣仁、远志,加白及5克(研末冲服),乌贼骨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疼痛泛酸减轻,黑粪色稍淡,余症同前。前方加蒲黄10克(布包)。再服5剂,疼痛泛酸消失,化验大便潜血阴性。改服归脾丸,每次1丸,  相似文献   

17.
加味归脾汤治疗轻度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5年4月~1996年3月就诊,符合DSM-Ⅳ抑郁诊断标准,但无自杀念头,有自觉症状,中医辨证属虚证的10例患者,单独给予加味归脾汤治疗,并以哈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改善程度。结果:10例中有效6例(60%),未见副作用。由此认为加味归睥汤  相似文献   

18.
心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西药不能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中治疗心悸中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心悸的病因病机,结合目前的实践经验和临床研究,简要分析归脾汤在心悸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加味归脾汤治疗轻度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符合DSM-Ⅳ大抑郁症发作诊断标准、但无自杀倾向、HRS抑郁量表评分30分以下、辨证为虚证的中老年或因某种原因不能服用抗抑郁药的轻度抑郁患者30例为治疗对象,其中男性7例,平均年龄63.7岁,女性23例,平均61.7岁。治疗以加味归脾汤为主,原则上不并用抗抑郁药。有失眠、焦虑者给予苯并二氮革类抗焦虑药和催眠药(30例中24例,使用1种药物者11例,使用2种药物者13例)。食欲不振者给予十全大补汤(30例中4例)。治疗时间1~8周,平均3.53周。  相似文献   

20.
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用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