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以防误诊。方法:对15例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病例中,入院时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2例;误诊为急性心肌炎2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1例。结论:只要我们提高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就能减少误诊,早期诊断,让患者早日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应激性心肌病是强烈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引发的心脏综合征,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应激性心肌病可导致急性心脏衰竭、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破裂。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目前认为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性顿抑心肌是主要的致病机制。文中综述应激性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心肌病又称Tako-Tsubo心肌病或短暂性左室心尖球状扩张,是由刺激(心理或生理)所诱发的,表现为急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由多因素参与,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参与的发病机理有交感儿茶酚胺过负荷介导心肌顿抑、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痉挛、雌激素减低等。常见于绝经期女性,多表现为应激因素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症状,临床上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经积极治疗,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应激性心肌病是由精神刺激所诱发的以左心功能不全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特殊、可逆的心肌病,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似,均有发作性胸痛、胸闷,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ST-T段抬高,所以二者早期鉴别比较困难,易误诊。现报告应激性心肌病误诊为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  相似文献   

7.
1990年日本Hikaru Sato教授首先描述了此临床综合征,目前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有关此综合征的众多问题仍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常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其特征为患者极度精神刺激后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和轻度心肌酶增高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一过性左室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发生肺栓塞或室颤,冠脉造影正常而左室造影呈现一种特殊的心肌运动不协调,左心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而基底部心肌运动代偿性增强[1].  相似文献   

8.
吴学明  张丽霞 《河北医药》2011,33(15):2393-2394
例1,女,72岁。因胸闷6h来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大汗及恶心、呕吐,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不纯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iTC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2003年至2011年门诊或住院iTCM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首诊和随访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基本特点和预后。选择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率[(77±30)次/min比(138±42)7R/m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705±103)ng/L比(5423±1017)ng/L]、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53±8)mm比(62±16)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8±10)%比(39±14)%]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心率[(81±18)次/min比(924-20)次/min]、NT—ProBNP[(12704-320)ng/L比(6705±1300)ng/LI、LVDdl(584-11)mm比(64±15)min]、LVEFI(42±11)%比(38±13)%]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研究组NT—ProBNP、LVDd、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研究组NYHAm-Ⅳ级49例(86.0%0),治疗后为5例(8.8%);对照组分别为59例(84.3%)、14例(20.0%),研究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时研究组出现复合终点事件者9例(15.8%),而对照组为27例(38.6%),对照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即使存在基础心脏病,当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时,要注意iTCM的诊断。射频消融术或药物可使绝大多数iTCM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显著改善,预后显著优于D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脓毒症合并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重症脓毒症合并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血液净化组30例,分析2组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相关血流动力学及72 h炎症感染指标变化。结果CBP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氧合指数(Pa O2/Fi 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CBP治疗组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脑利钠肽及血乳酸等指标均降低(P<0.05),氧合指数上升(P<0.05),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亦降低(P<0.05)。结论对于重症脓毒症合并应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早期能有效清除炎症因子,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SCM)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亚洲心脏病医院确诊的SCM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诊断为SCM合并心源性休克.常规抗休克治疗效果欠佳,停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应用美托洛尔联合IABP后血流动力学改善.结论:对于SCM合并心源性休克,应慎用多巴...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肥厚性心肌病好发于青壮年,而老年人则极少累及,晚近发现老年人患此病并非少见。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发现有时与冠心病、高血压病极相似,因此老年人更易发生鉴别上的困难,而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1992年11月至1994年1月对30例老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观察与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和病情转归,总结和探讨TCM病人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例TCM病人给予口服可达龙等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等治疗,观察病人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4例TCM病人经治疗后心电图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缩小,心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一种可逆性的心脏病,控制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缩小,心功能恢复正常。正确及时的诊治和严密的观察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梅  刀安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79-3680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家族性DCM是指家族中有2个或以上家族成员患有特发性DCM[1]。该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2],现将本院收治的6例家族性DCM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心肌病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糖尿病心肌病性心力衰竭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心肌病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心率较慢、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水肿较重、血浆白蛋白偏低、血肌酐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性心力衰竭会加重患者心脏前后的负荷,削弱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特异的独立病变。是微血管病变及心肌代谢紊乱导致的心肌广泛灶性纤维化。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均不同于冠心病和原发性心肌病。本文总结了 2 6例糖尿病性心肌病 ,以探讨本病的诊治经验。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患者 ,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 5 6岁~80岁。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 1999年WHO诊断标准 ,病史在 10a~ 2 3a ,心功能IV级。具有以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有糖尿病病史 ;有心力衰竭症状 (心悸、气喘、咳嗽、水肿等 ) ;口唇紫绀、肺部湿 口罗音、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 ;ESG示 :ST -T改变、…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并发心功能不全称为肝硬化性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是肝硬化所特有的一种并发症。CCM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心电学检查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本研究旨在认识CCM的  相似文献   

19.
1985年Topoi等报道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严重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左室腔径缩小,收缩功能指数增加、舒张功能受损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并命名为老年人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Hypertensive Hyperrophie Cardiomyopathy of the elderly)本文将我院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检查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文宝  孙顺洋 《江苏医药》1999,25(2):165-165
我院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34例扩张型心肌病,占同期心血管住院患者的2.97%,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25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44.7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22年。检查时心功能木全正级者15例,皿级者7例,IV级者12例。2例干部,其余均为农民。入院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者2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2例,有7例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室性心律失常。二、诊断按1980年WHO/ISFC标准:(1)体检、X线及/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增大;(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3)心电图异位心律、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