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10例中BAEP异常83例,总异常率76%,其中内耳型异常26例占29%,脑干型异常57例占71%。结论 BAEP可分别反映出听觉传导通路中内耳及脑干病变受损,对前庭系统周围性眩晕及中枢性眩晕有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谭小红  谭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38-639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谱勒(TCD)在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2例前庭系统性眩晕和25例非系统性眩晕的患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2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49例,占79%;TCD异常57例,占92%。25例非系统性眩晕患者中BAEP异常1例,占4%;TCD异常9例,占36%。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BAEP检查对眩晕的鉴别、定位有很大的优越性,TCD检查有助于眩晕的病因学诊断,两者结合对眩晕的分类诊断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及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应用。方法:对11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记录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的数值。结果:116例中67例BAEP异常,异常率57.8%,其表现分为2组(1)内耳型38例(56.7%),表现为I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2)脑干型29例(43.3%),表现I波正常,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I~Ⅲ或Ⅲ~ⅤIPL延长。结论: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根据发生眩晕的部位和病因,可将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因病变部位不同,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为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我院自2007-2008年神经内科、耳鼻喉科65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了BAEP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对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分析,并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128例中有96例(75%)测定异常;异常病例中内耳型异常20例(20.8%),脑干型异常48例(50%),混合型异常28例(29.2%)。对照组检查无异常。结论 BAEP为无创和客观测定检查,对眩晕患者的损伤部位(脑干或听觉通路)具有定位诊断价值,可作为眩晕患者内耳型、脑干型或混合型病变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BAEP,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和Ⅰ/Ⅴ波幅比值及Ⅰ-Ⅲ、Ⅲ-Ⅴ、Ⅰ-Ⅴ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结果:前庭系统性眩晕96例,BAEP异常率64.6%,其中内耳型24例异常,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Ⅰ波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脑干型38例异常,表现为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Ⅴ波的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可为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病例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BAEP,观察I、III、V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和I/V波幅比值及I~III、III~V、I~V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结果前庭系统性眩晕96例,BAEP异常62例(64.6%),其中内耳型异常24例,表现为I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I波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脑干型异常38例,表现为III、V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III、V波的PL、I~III及III~VIPL延长,ILD相应增大。2组除I、III波PL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AEP可为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晓微  薛晓艳 《吉林医学》2009,30(5):454-454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眩晕分为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因病变部位不同,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90例前庭系统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AEP与TCD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 64例前庭性眩晕者进行了BAEP与TCD检查 ,并与 5 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 结果 :64例中BAEP、TCD异常率分别为 5 6.2 5 %、81 2 5 % ,BAEP表现分为两型 :①内耳型 12例 :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 ,LID相应增大 ,②脑干型 2 4例 :表现Ⅰ波正常 ,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Ⅲ波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 ,ILD相应增大。TCD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 ,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二者诊断符合率为 5 4 69%。 结论 :BAEP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TCD则有助于前庭性眩晕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院自2003年以来12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意在探讨BAEP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相关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组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21~75岁,中位年龄47.5岁。均符合眩晕诊断标准[1],即典型的有运动感的眩晕发作,伴眼球震  相似文献   

11.
李艳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3-84,86
目的 探讨中-青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患者TCD、BAEP、EEG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眩晕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TCD、BAEP、EEG检测.结果 试验组TCD异常98例(81.6%),BAEP异常88例(73.3%),EEG异常18例(15%);对照组TCD异常23例(23%),BAEP异常7例(7%),EEG异常5例(5%).结论 TCD用于脑血流动力学分析,BAEP反映脑干功能,EEG可了解脑功能情况,三者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病人 BAEP 的研究,发现6例的BAEP 为异常。资料显示:BAEP 的异常与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关,与眩晕程度和病程长短无关。并与9例其他疾病的眩晕病人(其中7例 BAEP 为正常)比较,我们发现 BAEP 的异常是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发作间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行TCD、BAEP、CDFI检测,并与51位正常受试者相应检测结果对照.结果:PCIV患者TCD异常率为80%,BAEP异常率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5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9例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A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术中行BAEP及LSR电生理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B组。对两组的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MRI术前判断责任血管99例(94.3%),术中所有患者均见到确切责任血管,均为动脉压迫。术中电生理监测显示LSR消失55例,1例未消失,术中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迟。A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5.9%(47例);术后发生面瘫6例(12.2%),眩晕4例(8.2%),听力下降伴耳鸣4例(8.2%)。术后12个月随访,除1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其余患者眩晕、听力下降、面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有效率为89.8%(44例)。B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4.6%(53例),术后发生面瘫1例(1.8%),患者无眩晕、听力下降及耳鸣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术后面瘫患者症状改善,手术有效率为91.1%(51例)。两组手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瘫、眩晕、听力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进程能较好控制听力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面神经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眩晕患者眼震电图描记法与姿势描记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瑶珠  王锦玲  黄维国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1,22(19):1770-1773
目的 测定与分析眩晕患的前庭眼反射与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方法 用眼震电图描记法(ENG)和姿势描记法(PSG)测定40例健康和82例眩晕患的眼震电图和姿势描记图及有关参数。结果 眩晕患ENG检查记录到13例自发性眼震,55例位置性眼震;半规管功能正常36例,减退27例,麻痹19例;视动中枢检查无异常。PSG检查正常人重心移动轨迹以中心型为主,眩晕患弥散型多见。健康与眩晕患各参数相比较,眩晕患轨迹长,面积大,速度快,差异显。结论 应用ENG和PSG可对前庭眼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作定量分析,可靠性、客观性强,对眩晕症的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表现及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1例偏头痛患者及31例对照组患者。收集详细病史,并测定其视频眼震图(VNG)并评估其前庭功能。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10例存在眩晕症状。对照组无明显眩晕症状。偏头痛组视频眼震图部分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出现眩晕。与偏头痛发作有密切关系。偏头痛患者不仅可以有周围性前庭功能的异常,也可以有中枢性前庭功能的异常。VNG检查结果对评估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94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卒中病人进行详细神经症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其他检查的研究,除椎基底动脉卒中以持续性眩晕发生率较高外,在眩晕的性质及其相关的症状方面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人的神经长束征、小脑征及BAEP异常率在颈性眩晕组(CV)、CV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VBI组和椎基底动脉卒中组呈递增的排列顺序。本文提出了CV与VBI在临床和电生理检查上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伴眩晕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前庭机能及损伤范围。方法 选择不伴眩晕的单侧突聋患者42例(42耳),分别进行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及Caloric试验;以伴眩晕的单侧突聋患者62例(62耳)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耳的前庭机能受损状况。结果 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的异常率为54.8%、52.4%,Caloric试验异常率52.4%;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异常率为64.5%、48.4%,Caloric试验异常率75.9%;正常对照组oVEMP、cVEMP异常率为26.0%、14.0%。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较正常耳 oVEMP和cVEMP异常率高(P<0.01);突聋不伴眩晕及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及Caloric试验异常率相当(P>0.05)。结论 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耳可以伴有前庭机能受损,且受损几率与伴眩晕突聋患耳相当,是否伴有眩晕可能与前庭机能损害的程度和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在筛查初诊眩晕患者时鉴别诊断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 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322位,自行填写中文版D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经详细的前庭功能检查,将患者分为BPPV组、前庭检查正常组和前庭检查异常组。结果:BPPV组 的DHI-2项得分为5.52±2.10,明显高于前庭检查正常组(3.94±2.91)(t=3.847,P<0.01)和前庭检查异常组(4.17±2.74) (t=4.149,P<0.01),3组间DHI-2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0,t=4.515,P<0.01)。BPPV组的DHI-条目13得分为 3.09±1.39,明显高于前庭检查正常组(1.97±1.63)(t=4.515,P<0.01)和前庭检查异常组(1.95±1.70)(t=5.305,P<0.01),3组 间DHI-条目13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02,P<0.01)。BPPV组、前庭检查正常组、前庭检查异常组之间VAS得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的两组之间的t检验发现:BPPV组和前庭检查异常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而BPPV组和前庭检查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I-2项和DHI-条目13在初诊 眩晕患者时,应该加入到病史询问中去,从而可有效、快速地鉴别BP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