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46例,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根据消化系统重建方式分为管状胃组26例与全胃组20例.管状胃组给予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全胃组给予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肺部并发症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P<0.05);2组病人术后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全胃组下降更显著(P<0.01);管状胃组病人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3周,且均明显高于术后同期全胃组评分(P<0.01).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相对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病人术后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短期生存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1例(4.2%),胸胃综合征1例(4.2%),胃食管吻合瘘1例(4.2%),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5例(21.7%),胸胃综合征3例(13.0%),胃食管吻合瘘2例(8.7%),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好,肺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谭益 《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2,118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3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155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检查肺功能及心功能。用改良EORTC QLQ C-30法行食管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 310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1周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管状胃组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管状胃组在身体功能和情感功能好于全胃组,反流症状低于全胃组。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相比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影响较小,且生命质量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返流次数、≥5 min酸返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长酸返流时间、pH<4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食管重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程度,降低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意义和术后结果。方法:收集食管癌病例20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常规胃代食管吻合术式。分析术后并发症,测定术后14天和1月肺功能,术后14天胸胃排空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4天和1月,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每次平均进食量和食物通过上消化道的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无胸胃潴留。结论:管状胃能减少胸胃潴留和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管状胃组40例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全胃组40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管状胃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和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7.5%、32.5%12.5%和0,全胃组分别为40.0%、65.0%.32.5和2.5%。管状胃组的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P<0.05~P<0.01);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有效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呼吸功能、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PDQ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QLO-OES2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VV%、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采取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符合条件、患有食管癌且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管状胃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均存在一定的胃食管反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 h酸反流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pH值<4的总时间、以及pH值<4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较低(P<0.05)。在治疗完成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管炎症、糜烂、溃疡、以及吻合口异常,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管状胃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管状胃成形术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1例,按采取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组,管状胃组:31例,传统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的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肺并发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减少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很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方法。方法:按根治要求切除恶性肿瘤,关闭残胃断端,在保留胃的前壁分别置作3cm宽的隧道出、入口,出、入口间距为3cm,经胃粘膜下层打通出、入口,构成胃壁“隧道”。游离食管粘膜3cm,由隧道入口至出口,距出口远端胃浆肌层断缘0.5cm处,横行切开胃粘膜3cm作为吻合口,行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关闭出、入口,置游离的食管粘膜于隧道内。结果:本组300例术后无1例早期死亡和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各2例。结论:经胃粘膜下层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可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右胸、腹、左颈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术,其中20例患者采用管状胃成形术重建上消化道(管状胃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胸胃缝缩术(胸胃组)、,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5~4.5h,平均手术时间(3.5±0.2)h。管状胃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胸胃组(P〈0.05)。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3.0±3.5)个月,胸胃组和管状胃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者分别为7例和1例、12例和2例。管状胃组患者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胃排空障碍和营养障碍。结论:在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经腹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组(38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34例)则行食管-管状残胃吻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出现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有12例(31.6%),而管状胃组中仅有4例(11.8%)(P=0.043)。术后经胃镜检查发现患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在传统组中有9例(23.7%),管状胃组中有2例(5.9%)(P=0.036)。结论近端胃切除后食管-管状胃吻合,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pH监测提示: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5min酸返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00的总时间、pH值<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结果传统手术组>管状胃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管状胃组反流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管状胃成形对预防或缓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方法:将93例确诊食管癌行胸段食管癌切除和胃食管吻合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传统手术组47例和管状胃手术组46例,术后观察胃食管返流症状情况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有16例(34.04%)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和反酸等临床症状,而管状胃手术组有6例(13.04%),组间比较,P<0.0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够明显预防或缓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在保证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管形胃代食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管形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2008年8月同期对比40例管形胃组和40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用药的情况及胃镜、钡餐复查的情况。管形胃组切除胃贲门部及胃小弯侧,原位移植入食管床替代切除的食管,与食管残端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管胃组术后早期心肺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随访6月管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严重的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症及明显的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消化道动力药和制酸剂的量和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本术式重建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在保证肿瘤切除率的同时,明显减少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