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为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愈率,对40例危重型HFRS合并ARF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在350u/dl以上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联合治疗(HP/HD)。结果对MMS的清除率(52%)明显高于对照组(28%),治愈率达到92.5%亦较对照组(86.1%)显著提高(P<0.01)。提示:HP/HD清除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同时,能较理想的清除尿毒症主要毒性物质之一MMS,从而提高了HFRS合并ARF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原发病因以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及感染为多,占82%,并通过对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某些指标比较,提出感染及严重创伤引起的ARDS预后差。其他因素,如年龄、氧合指数(PaO2/FiO2)值,并发休克、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影响ARDS的预后。早期诊断可减少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病例。结果2例死亡,1例经溶栓,扩张冠状动脉和BiPAP通气治疗好转。结论AMI合并ARDS虽少见,但确定存在,多数情况下易被误诊为左心衰竭性肺水肿,遇不易鉴别病例需行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一直困扰临床的实践迄今未获解决。1989-1998年我们对院内死亡的2325例患者按照国内外ARDS诊断标准进行了回顾性筛查,并对其中94例死于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患者的诊断进行了重新评估确认,同时还将近3年在ICU中心抢救成功的18例ARDS病例与上述死亡病例中相关参数相近的14例进行对比,旨在探索发生在高海拔区ABDS死亡与存活病例的诊断标准参数的差异,评估治疗方法和效果。对象与方法1.诊断标准:根据本地区正常血气标准参数,参照…  相似文献   

5.
按本例有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因,临床表现符合急性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PaO2/FiO2)等也满足了ARDS的临床诊断标准,但X线胸片只表现为一侧弥漫性透过不良,能否诊断为单侧性ARDS。请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的新概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急性肺损伤的新概念毛宝龄自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已报道引起ARDS的原发病有100余种。有些原发病与呼吸系统无关,却也出现呼吸窘迫。因此,ARDS的同义词竟多达30余种。目前以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的应...  相似文献   

7.
借助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和1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DCM组HLA-DRB1*11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26.19%对13.1%,P<0.05),其RR=2.36。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HLA-DRB1*11基因可能与DCM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WardleEN.Nephron,1994;66:380~385(英)]目前,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死亡率仍然大于50%,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其它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死亡率也大于50%。临床上决定...  相似文献   

9.
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在诊断嗜睡症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客观评价嗜睡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正常人、17例发作性睡病及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MSLT检查。结果正常对照平均MSLT为20.1±6.7分;快速眼动睡眠(REM)0.1±0.3次。发作性睡病组平均MSLT3.1±1.9分(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OSAS组比较,P<0.05);REM睡眠次数3.4±1.4次(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OSAS组比较,P<0.05)。OSAS组平均MSLT5.7±3.2分,REM睡眠次数1.7±1.4。结论MSLT试验的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及REM发生的次数对发作性睡病及OSAS患者的嗜睡严重程度及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报道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RMSSD心率校正值(RMSDC)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SD心率校正值(SDC)、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校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著高于男性。各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与低频成分(LF)和ASDC(ASD的心率校正值)相关最密切(r分别为-0.65和-0.61),其次与RMSDC、PNN50、HF、VLF、RMSSD、TOT、ASD、SDC、SD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与TOT、ULF、VLF、SD、ASD、RMSSD等呈负相关(P<0.05)。多项参数有明显昼夜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 M 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 O)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 A M I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3 h 分别测定其血清一氧化氮( N O)、超氧化物岐化酶( S O D)及丙二醛( M D A)的含量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3 h 的 N O、 S O D 含量较治疗前含量显著减少( P < 0.05)。 M D A 含量显著增加( P < 0.05)。尤以冠状动脉再通组 N O、 S O D 含量减少( P < 0.01), M A D 含量增加( P < 0.01)更明显。而未通组在治疗前后的 N O、 S O D、 M D A 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 N O、 S O D 含量减少, M A D 含量增加与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在对 A M I患者行溶栓治疗同时,应同时积极采取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救治感染性 MODS/MSOF22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多脏衰(MSOF)系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所引起.国外文献报道,在ICU中的发生率为48%[1],我科经过20+a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抢救成功161例,死亡64例,病死率为28-4%;抢救成功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依据1995年庐山会议制定’95重修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断标准[2],急性重症感染和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MODS/MSOF患者225例,其中男129例,女96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3.
孙强  刘炳忠 《山东医药》1997,37(7):21-22
治疗30例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结果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机械通气前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支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显著差异,后者PaO2降低更明显,PaCo2较高。死亡者全部燕发多脏器衰竭(MOF),未并发MOF者均存活。MOF一创伤早期出血性休克及创伤后期的感染性休克有关。提示救治ARDS的关键是及早行机械通气,迅速纠正休克,同时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活性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3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SOD下降,MDA升高,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RBCC3bR)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直线相关分析:SOD与RBCC3bR呈显著正相关(P<001),MDA与RBCC3bR呈显著负相关(P<001),SOD、MDA与RBCIC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活性氧的增加是引起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II 型糖尿病与 HLA-DQA1 基因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扩增HLADQA1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区基因片段,γ32P末端标记9个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SSO)进行斑点杂交,本文首次对98例中国人Ⅱ型糖尿病(NIDDM)与HLA的关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NIDDM全组及常见型亚组0401等位基因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C值分别小于0.01和0.05,RR0.247,这与IDDM中DQA1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不同,提示NIDDM与HLA确有关联,但和IDDM发病与HLA的关联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的基本概念与高危因素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沈阳,110001)康健于润江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死率高。实际上,对于医学界来说,它并不陌生。早在194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7.
目 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对D-二聚 体(DD)含量 的 影 响。方 法:选 择135例住 院 治 疗 的ACS患者。根据糖代谢情况,患者被分为单纯ACS组(48例),2型糖 尿 病(T2DM)+ACS组(46例)和糖 耐 量 减 低(IGT)+ACS组(41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 比 较 各 组 的浆DD水平。结 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ACS组比 较,T2DM+ACS组和IGT+ACS组的甘油三酯水平[(1.12±0.39)mmol/L,(1.52±0.92)mmol/L比(2.57±1.17)mmol/L,(2.32±0.96)mmol/L]显著 升 高(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ACS组、T2DM+ACS组和IGT+ACS组患 者 血 浆DD水平[(360.50±74)ng/ml比(795.24±134.10)ng/ml比(663.31±116.06)ng/ml,(702.40±126.64)ng/ml]均显 著 升 高(P均<0.01);而T2DM+ACS组和IGT+ACS组的 血 浆DD水平显著低于单纯ACS组(P均<0.05)。结论:急 性 冠 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纤溶系统功能较单纯ACS患者 减 退。  相似文献   

18.
MDS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28例MDS(RA18例、RAEB和RAEB-T10例)和10例ANLL为研究对象,采用APAAP和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刺激前后)的MIL-2R和培养血清中STL-IR,结果表明:经PHA刺激培养48h后,MDS和ANLL患者Tac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RAEB和RAEB-t组Tac+率比RA低,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STL-2R在MDS各亚型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RAEB及RAEB-t为著。认为MDS患者免疫反应及监视能减弱;STR-2R与mIL-2R无相关;IL-2R表达异常可能与造血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尹德胤  闫克杰 《山东医药》2002,42(16):52-5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情凶险 ,病死率较高。近年来 ,我院收治ARDS患者 3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1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 0 0 0年ARDS诊断标准 ,男 2 3例 ,女 8例 ,年龄 1 2~ 66岁。感染性休克 1 0例 ,洗胃液误吸 8例 ,颅脑外伤 7例 ,多发骨折 4例 ,溺水 2例。患者均有呼吸窘迫 ,PaO2 /FiO2 ≤2 0 0mmHg ,PaCO2 <35mmHg 2 4例。 31例患者行气管插管 6例 ,气管切开 2 5例。治疗方法 :①全部病例均行动脉血气、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功能及心电图监测 ;②积极治疗原发…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6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者32例,合并冠心病者28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OXLDL,并同时测定其他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中OXL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男女之间差别无显著性。Ⅰ,Ⅱ,Ⅲ期患者血浆中OXLDL亦明显升高,且各期之间相差无显著性。单纯者和合并冠心病者OXLDL均明显升高,但后者更高。无论LDL-C是否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浆OXLDL均升高,但LDL-C升高者OXLDL更高。OXLDL升高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百分率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XLDL与TC、LDL-C、ApoB100呈正相关(r=0.25,0.22,0.26,P<0.05,<0.05,<0.025),与HDL-C呈负相关(r=-0.22,P<0.05),与血压、年龄、病程无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中OXLDL明显升高,OXLDL升高可能参与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治疗时除给予降压治疗之外,应加强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