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四磨汤对产妇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78例予剖宫产术后6 h服用四磨汤,对照组134例不予服药。观察2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有无腹胀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腹胀情况及乳汁分泌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重度腹胀发生率分别为8.43%和43.2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后对产后乳汁分泌时间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乳汁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服用四磨汤可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并可有效预防腹胀及增加乳汁分泌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初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7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术后6 h予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 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42例,术后予常规饮食、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胀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肠功能恢复,产妇可早进食补充营养,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四磨汤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瘢痕子宫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8 h开始服用四磨汤,对照组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8 h改随意体位。观察2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口服四磨汤能使瘢痕子宫产妇术后更舒适,肠功能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早。  相似文献   

4.
穴位按摩结合口服中药对剖宫产术后排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口服中药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11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按常规给予指导,并于术后8h口服四磨汤口服液20ml(2支);实验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h开始进行穴位按摩促进排气。结果:两组产妇术后腹胀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穴位按摩结合口服中药可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5.
佟志刚 《中医药学报》2011,39(5):113-114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20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治疗组术后6h口服四磨汤,每次20mL,每日3次口服;药物对照组术后6h口服西沙必利混悬液每次20mL,每日3次口服;空白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饮食和治疗,对比3组产妇术后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肠功能恢复,产妇可早进食补充营养,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减少麻痹性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庄春霞  麦今宝  李燕红 《光明中医》2010,25(7):1171-1172
目的观察加味平胃散促进再次剖宫产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再次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100例,术后口服加味平胃散;对照组100例,手术后常规治疗、观察,不用中药。结果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产妇腹胀发生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泌乳时间、泌乳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平胃散能促进再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后产妇肠蠕动的恢复时间及乳汁分泌量的变化,探讨穴位埋线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处理基础上,选用足三里、上巨虚两穴,分别用羊肠线做穴位埋线。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42天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上巨虚穴位埋线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归附益母汤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0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产妇术后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归附益母汤口服,对照组予生化汤口服,5 d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对血性恶露量及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促乳汁分泌及产褥疾患发生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归附益母汤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平胃散联合西甲硅油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胃散联合西甲硅油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剖宫产手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服用平胃散,治疗组术后服用平胃散加西甲硅油,观察术后产妇腹胀腹痛程度、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症状及肛门排气时间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胃散联合西甲硅油能较好、较快地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及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运脾催乳汤。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木娇  苏渝  吴霞 《光明中医》2022,(19):3538-3541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应用通结催乳方联合乳房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吴川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乳房按摩治疗,观察组加服通结催乳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子宫复旧、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宫底下降速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2 d乳汁分泌评分和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应用通结催乳方联合乳房按摩效果确切,可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及胃肠功能、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剖宫产后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变化,探讨催乳药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饮食,观察组在产科常规饮食基础上,选用催乳药膳。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的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催乳药膳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磨汤口服液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正月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42-1043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在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20~35岁孕37~42周经腹剖宫产术后8 h服用四磨汤口服液的80例产妇为治疗组,另选择年龄20~35岁,孕37~42周剖宫产术后未服药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平均17.70 h,对照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平均33.54 h(P<0.01)。结论术后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蔡瑞艳 《河南中医》2014,(5):928-929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配合四磨汤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于术后6 h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位,并配合服用四磨汤,对照组于术后24 h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腹胀程度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来评价肠蠕动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且腹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术后针刺足三里穴位并配合服用四磨汤能够有效缩短肠蠕动的恢复时间,减轻腹胀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养血化瘀理气通下方药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5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80例手术后第2天开始服用养血化瘀理气通下方药(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益母草、桃仁、枳壳、大黄、甘草)连续服用10天;对照组280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连续10天口服益母草冲剂。观察两组剖宫产术后排便、腹胀、恶露、乳汁分泌及术后42天体检血色素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通气排便加快,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恶露日期显著缩短,乳汁分泌量增加,血色素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养血化瘀理气通下方药能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腹胀发生率,缩短恶露日期,增加乳汁分泌量,提升血色素水平,具有明显促进剖宫产术后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气下乳方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气下乳方(厚朴、枳壳、藿香、大黄、通草、王不留行、穿山甲、党参、丹参、黄芪等)。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气下乳方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成  张帆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45-46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扶正法对剖宫产术后促进乳汁分泌的疗效.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配以艾灸及加味生化汤治疗;对照组只予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乳汁分泌量分值及PRL值比较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经活血扶正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具有升高PRL值,促进泌乳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5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治疗,冶疗组加服四磨汤口服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运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满足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分别为(19.25±7.85)h、(24.78±8.95)h、(22.82±10.92)h,较对照组的(27.45±6.45)h、(34.36±7.29)h、(30.78±11.45)h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足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平均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为(52.75±16.24)h,较对照组的(60.78±16.45)h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20.
宣玲梅  陈赟 《新中医》2015,47(2):139-140
目的:观察内服厚朴汤合生化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和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术后常规给予缩宫素、抗生素及镇痛等处理。对照组口服产妇康颗粒,观察组采用厚朴汤合生化汤加减内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记录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于术后第1、3、5天测量宫底高度;记录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恶露完全干净时间;采用B超测量产后第42天子宫大小。结果: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5天,观察组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恶露完全干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产生第42天,观察组子宫三径线之和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服厚朴汤合生化汤能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子宫复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