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吕华 《解剖学报》2002,33(3):334-336
目的 通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owth factor,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的检测,揭示两者在体内外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体外培养的HEP-2喉癌细胞和MGE803胃癌细胞以及由两者在裸鼠皮下形成的实体瘤 bFGF和FGFR-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这两种肿瘤细胞中 bFGF的阳性染色存在于整个细胞。FGFR-1的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两种肿瘤细胞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1.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1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其生物功能,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方法:通过对封闭条件、酶标板类型及抗原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bFGF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采用建立的最佳检测条件对39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bFGF自身抗体IgG和IgM的检测。结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肾炎、皮肌炎(DM)、不明原因发热(FOU)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PT)等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抗bFGF的IgG、IgM自身抗体,各组的平均值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着bFGF的自身抗体,对bFGF自身抗体的调查研究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的探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定向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本文将体外具有促进MSCs增殖分化及毛细血管增殖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bFGF基因转入骨组织工程首选种子细胞——MSCs,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其瞬时与稳定表达,并检测转基因细胞增殖活力及碱性磷酸酶(ALP)与骨钙素(OC)合成情况。结果表明,bFGF基因能被转入MSCs并得到稳定表达,转基因细胞增殖与OC合成明显增强,ALP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转基因MSCs可使bFGF持续高效发挥作用,克服了使用外源性bFGF半衰期短,需反复大剂量给药的缺点;bFGF基因转染可促进MSCs增殖并调控其定向分化,使其获得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为把组织工程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用分子组织工程学技术高质量地修复骨缺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bFGF、FGF受体I在HEp-2喉癌和MGE803胃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 1,FGFR 1)的检测 ,揭示两者在体内外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方法 ,检测了体外培养的HEP 2喉癌细胞和MGE80 3胃癌细胞以及由两者在裸鼠皮下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这两种肿瘤细胞中bFGF的阳性染色存在于整个细胞。FGFR 1的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两种肿瘤细胞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阳性染色细胞主要是围绕于坏死区的肿瘤细胞。 结论 此两种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均能表达bFGF和FGFR 1。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 1结合后进入细胞核 ,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其生物功能 ,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Hpa、bFGF表达及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pa、bFGF表达和MVD、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Hpa、bFGF共表达病例有更高MVD与单独一种阳性表达相比。Hpa表达和bF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bFGF可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且Hpa、bFGF在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bFGF与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材料 :1986~ 1996年本院外科切除胃癌标本 12 4例 ,所有标本均经常规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分别供HE、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选择正常胃黏膜 2 0例作为对照。2 .临床资料 :本组 12 4例胃癌标本 ,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按WHO 1997年胃癌分类标准 :乳头状腺癌 2 2例 ,管状腺癌 5 5例 ,黏液腺癌 6例 ,印戒…  相似文献   

7.
8.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和价值。采用ELISA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VEGF在胃癌的生长、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VEGF水平与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血清VEGF水平判断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rhbFGF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rhbFGF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rhbFGF单克隆抗体,采用Ig亚类ELISA试剂盒鉴定抗体亚类,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HRP标记McAb并建立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2株(分别命名2D3、5F7)可分泌特异性McAb的强阳性细胞株,腹水抗体效价在10-5以上,IgG亚类均为IgG1,轻链为K链。Western blot证明2株McAb特异性良好,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rhbFGF最低检测限达到2 ng/ml。结论成功制备高效价的抗rhbFGF单克隆抗体,建立抗rhbFGF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ELISA法、氯胺T和RT—PCR法检测bFGF在不同作用剂量下对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结果(1)MTT检测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明确的促增殖作用,并具有剂量相关性;(2)氯胺T法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HPr含量无显著性差异,RT—PCR法显示各组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bF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无促进作用;(3)ELISA法表明随着bFGF作用浓度的升高,FN的表达表现为增高趋势,且以100ng/ml浓度下作用最显著。结论bFGF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但不引起瘢痕的过度形成。  相似文献   

11.
粘膜改变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1张树华1刘晓虹2刘爱国1吴照敏1郑国均作者单位:1滨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566032滨州地区地直机关医院256600我们通过对胃癌和胃良性病变不同部位粘膜、粘膜肌和肌层的观察,试图对不同部位胃癌预后有别的原因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 40例正常前列腺 (NP)、3 8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 )和 3 6例前列腺癌组织 (Pca)中b FGF的表达。结果 :BPH和Pca组织中 ,b FGF的表达明显高于NP组织 (P <0 .0 1)。b FGF表达升高的程度与BPH的分度、Pca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b FGF可能为BPH和Pca组织自身分泌 ,与其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bFGF干预对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就诊并进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159例进行研究,并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阻生牙拔除术后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bFGF干预,包含患者70例;对照组包含患者89例,阻生牙拔除后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术后疗效判定以显效、好转、无效以及总有效率评价,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和干槽症)的发生率以及血清IL-6水平,研究使用SPSS 20.0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70例观察组患者和89例对照组患者可比性良好.观察组显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率69.66%,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和80.90%,P<0.05.此外,研究中术后不良反应的统计结果提示,观察组的术后干槽症发生率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19.10%),P<O.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水平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IL-6水平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水平更低,P<0.05.结论 bFGF联合治疗对提高下颌阻生齿拔除术术后效果具有良好效果,且可以降低IL-6表达,使血清IL-6表达水平更趋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初治AL患儿化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37例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VEGF和bFGF的水平.结果:治疗前,AL组以及ALL组、ANLL组血清VEGF和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VEGF和bFGF水平在AL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L缓解(CR)和未缓解(NR)患儿血清VEGF和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R患儿血清VEGF和bFGF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NR患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R患儿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bFGF在AL患儿血清中呈高表达,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可作为AL患儿疗效观察指标,并且与患儿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SP法 ,对 5 5例BTCC及 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结果 在正常移行细胞呈阴性表达 ,在BTCC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且过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发组 (P <0 .0 5 )。结论 bFGF在BTCC侵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FGF表达可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二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检测84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水平[(392.33±118.54)pg/mlVS(139.64±72.31)pg/ml,t=12.4098,P〈0.01;(692.8±14.5)mg/LVS(62.3±6.5)mg/L,t=262.3721,P〈0.01],其水平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结论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与胃癌蛳曼润、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TGF—β1水平对预测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培养条件下3T3成纤维细胞在血纤维蛋白凝块上生长的可能研究。方法:采用Giemsa染色和MTT检测法,经过电镜扫描,分段对比观察,研究3T3细胞在血纤维蛋白凝块上的生长情况。结果:rhbFGF促进细胞生长产维持细胞存活的最佳浓度是100ng/ml,在含有100ng/ml的低血清培养基中细胞可在血纤维蛋白凝块生长。经48h培养以后仍有大量的细胞存活。结论:3T3成纤  相似文献   

18.
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b FGF)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 ,发现 :经过 1~ 2 d的刺激 ,成骨细胞产生很长的突起 ,细胞数量和活力较对照均有显著升高 ;经 rb- b FGF 1h的刺激后 ,c- fos基因的表达即明显高于对照 ,刺激 1~ 2 d后 c- fos基因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这表明 b FGF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 ,提高c- fos基因的表达量。 c- fos表达量的提高 ,可能是各种刺激在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 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 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