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胸壁结核的X线及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胸壁结核特征.结果 胸部X线发现7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10例,凸出于胸腔8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6例;形成脓肿8例;骨质破坏7例,钙化2例,4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 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及CT对胸壁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17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X线及CT影像特征。结果胸部X线发现8例;所有病例CT检查均有软组织肿块,凸出于胸壁9例,凸出于胸腔4例,同时凸出于胸壁和胸腔4例;形成脓肿9例;骨质破坏6例,钙化3例,3例伴有肺内结核病灶。C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肿块内部结构及周边情况。结论 X线摄片是发现胸壁结核的基本手段,CT能清楚了解软组织肿块内部及周边情况,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增强CT对于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胸壁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分析7例胸壁结核的X线与CT征象,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资料完整7例胸壁结核患者的完整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总结分析其X线、CT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7例胸片中,3例没有发现病灶,1例可见肋骨破坏,2例肺野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1例见到钙化,但不能准确定位。CT均能显示病灶的位置及内部结构。根据本组病例及文献报道,胸壁结核的主要影像征象有:①胸壁脓肿,②钙化,③骨破坏,④胸腔内突出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摄片是胸壁结核检查的基本手段,但对于胸壁外或没有肋骨破坏和钙化的病灶易漏诊。CT能清楚显示病灶位置及内部结构,结合胸壁的穿刺活检,基本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X线摄影术和CT在胸壁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5例胸壁结核的X线和CT影像特征,经手术或病理确认,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胸部X线摄影发现了肿块13例,CT全部25例均有发现,X线摄影对胸腔中的肿块发现有一定的难度;肿块的清晰度和周围组织的细微情况,X线摄影不清晰,而CT则能清晰显示。结论 X线摄影术只能初步发现胸壁结核,CT扫描能清楚显示软组织肿块的精确位置和内部结构,以及肿块周边组织受损情况。对骨质受到的破坏情况,需CT甚至增强CT扫描才能了解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X线平片12例,分为三种表现:2例仅表现为钙化,1例仅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破坏伴钙化9例。CT检查8例,所有病例均显示骨质破坏伴瘤内不同程度的钙化,CT显示小的骨质破坏及细微钙化更有价值。MRI检查7例,所有病灶境界清楚,平扫T1WI呈低信号为主,1例病灶内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明显高信号,增强后4例病灶呈环形不均匀强化,3例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X线平片、CT及MRI图像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多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X线平片、CT和(或) MRI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盆软骨肉瘤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例骨盆软骨肉瘤,比较其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结果:CT能发现所有病例的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病灶内的坏死液化、钙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X线平片对早期骨质破坏,淡薄、模糊的钙化及坏死液化区的显示不如CT。结论:CT是诊断骨盆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髓瘤影像表现。2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19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在X线片上,1例正常,4例骨质疏松,18例骨质破坏,CT示100%均有骨破坏,12例伴软组织肿块,所有病例CT未见明确骨膜反应。9例脊椎MRI均示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 X线对骨髓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骨髓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0例颅骨EG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摄片检查2例,CT检查20例,MRI检查4例(其中2例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16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共26个病灶,累及颞骨13个,额骨7个,枕骨4个,顶骨2个。X线检查2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的圆孔状骨质破坏;CT检查示26个病灶,7个呈溶骨性破坏,19个呈边界清晰的穿凿样破坏,21例存在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示4例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形成,与脑灰质相比,在T1、T2加权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儿童颅骨EG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多数病例可被准确诊断。MRI对观察软组织肿块成分及病灶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搜集11例病理证实的骨盆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状骨质破坏6例,占54.5%;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占27.3%;多房性骨质破坏2例;CT扫描破坏边缘硬化2例,软组织肿块3例,该3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及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骨盆骨巨细胞瘤以囊状骨质破坏和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囊状破坏可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病例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和破坏腔内瘤组织均有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点,评价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肋间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全部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10例神经鞘瘤,男6例,女4例,3例位于左前胸壁,2例位于右前胸壁,4例位于左腋中线胸壁,1例位于右腋中线胸壁,其中有2例凸向肺内,最大层面位于肺内,与相应胸壁交角成钝角。相应胸膜增厚3例。邻近肋骨压迫性骨质吸收3例,骨质硬化2例。其中2例相应肋间隙增宽。CT平扫密度呈均匀实质性肿块2例,呈密度不均匀囊实肿块5例,密度不均匀以囊性为主肿块3例。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平扫及增强8例病灶内见低密度囊变区。10例病灶均有延迟强化表现及趋势。结论 CT检查对胸壁肋间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一般根据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术前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胸壁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胸壁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并与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本组37例胸壁神经鞘瘤的患者中12例位于胸膜顶、18例位于侧胸壁、4例位于前胸壁,误诊3例,比较手术及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91.9%。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壁神经鞘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其定性的价值。方法:结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再结合文献,提出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胸壁恶性肿瘤中,4例发生于胸壁软组织(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Askin瘤1例),2例发生于胸壁骨组织(肋软骨肉瘤、肋尤文氏肉瘤各1例)。影像学表现:肿瘤向胸壁外生长3例,向胸壁内生长1例,同时向胸壁内外生长2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胸壁骨质破坏,3例伴有肺转移。结论:X线及CT对胸壁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肺是否受侵等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MRI表现,明确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或随访证实的16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16例(17髋)病变为薄壁单房(14例)或多房状(2例)囊性肿物,位于部分或全部髋臼层面,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后外方,其中5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9例(10髋)向下延伸,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水平或其以上。上下范围为1.2-7.8cm,最大显示层面面积(横径×纵径)为0.6cm×1.9cm-2.7cm×4.5cm。CT平扫(5例)腔内为低密度,CT值8-35HU,平均16HU。9例行MR扫描,其中7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STIR呈高信号,2例(血性、脓性积液者各1例)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和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CT增强检查,囊壁呈轻-中度强化。10例显示扩张的髂腰肌囊与髋关节直接相通,7例可见其在关节囊的开口。结论 CT和MRI对髂腰肌囊扩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阅读经穿刺抽吸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片并记录各种征象。③结果15例病人扩张的髂腰肌囊均为圆形或卵圆形,内无强化的囊性肿物,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股血管外后方,髂肌(和腰大肌)内侧。10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腰大肌肌束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直至消失。3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5例延续到髋臼下方,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上,其中3例为倒水滴状。7例行增强扫描,其中5例囊壁呈细线样轻度强化。④结论CT扫描几乎对所有的髂腰肌囊扩张病人可提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29例军团杆菌病的胸部X线片与CT的影象学特点,即多样性与多发性,可呈大片状、斑片状、增殖样小结节状及条索状与肺纹理增重紊乱等,部分病例可发生脓肿形成空洞,空洞单发或多发,内有液平面或无,空洞形成快,闭合慢,有的伴有胸膜肥厚或胸腔积液。CT检查更有利于对病变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