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笔者在ICU病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现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欧志修  江婧婧  黄晓铭 《中外医疗》2012,31(17):123-123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临床观察我院ICU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共52例,其中气管直接插管患者有41例,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有11例,主要予以一般护理,呼吸机、人工管道及气道的湿化,预防感染,吸氧,吸痰,口腔护理等措施,分析护理影响临床效果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气管直接插管的41例患者中保留插管时间最短为12h,最长为13d,气管切开插管的11例患者中留置气管套管最短为2天半,最长为7个月,肺部感染患者为1例气管切开患者,后抗感染治疗有效及缓解症状后也拔管,未见导管脱出者,未见口腔溃疡者。结论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疾病的转归,护理人员要做到护理方式的合理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及胃内容物误吸等的发生.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人工气道护理的防控效果。方法:抽选84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与插管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入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气道护理,以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为标准评析两组的防控效果。结果:插管组患者的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相比之下均显著短于切开组(P0.05),插管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1.4%比较于切开组的45.2%显著更低(P0.05)。结论: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更加能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ICU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首要方法。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后可做机械通气、吸痰及气管内滴药,保证气道通畅,以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而气管插管或切开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愈率,选择患者易于耐受、留置时间长、便于固定及护理,并且符合生理状态的人工气道可以减低上述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黄海清  曾婷 《微创医学》2013,8(4):513-514
ICU是医疗机构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单元,多数患者需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最常见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1].气道出血是建立人工气道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气管及周围组织、各级支气管、肺组织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程度分为血痰、渗血和出血[2].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ICU收治的患者中气道出血36例,现就气道出血病因、护理对策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做到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是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与多功能呼吸机连接可监测通气量、呼吸力学等参数,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后,护理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我院ICU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经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建立不同性质人工气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并观察人工气道护理对降低该风险的作用。方法:154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和插管组各77例。切开组实施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插管组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两组均实施人工气道护理,包括气道护理、体位护理及口腔护理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而后根据观察及菌培养结果统计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诱因。结果:插管组其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插管组误吸导致呼吸机肺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切开组(P<0.05)。两组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感染诱发呼吸机肺炎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组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呼吸机肺炎几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气管切开后的诱发风险比气管插管更显著,而实施人工气道护理能够有效地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后,病人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变化,使口腔细菌易繁殖、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法并不能有效地清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口腔.为探寻人工气道病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取得更好的清洁口腔及洁牙效果,我院ICU 2001年以来,对建立了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应用3%双氧水+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ICU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28例重症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正确及有效的护理。结果本组ICU平均住院时间为7.8天。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14%(2/28),感染者ICU住院时间9天以上。结论 ICU重症颅内损伤并气道切开护理的关键是适当的气道湿化、合适的套管和吸痰方法、合理的吸痰时机以及无菌操作,以减少刺激因素和气道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罗晓琴  周春霞  瞿建美 《重庆医学》2008,37(15):1750-1750
人工气道中气管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能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在ICU中常规对此类患者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可连续反映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动态观察机体氧合情况,有利于早期观察到低氧血症,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反复动脉采血带来的疼痛及并发症.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科ICU 136例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中69例出现缺氧及SpO2下降的原因及采取相应改善缺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有效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等。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EICU成功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数百例,护理干预措施在人工气道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入住ICU的昏迷患者共52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徐建平  孙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70-2272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入住ICU的昏迷患者共52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感染原因,并探讨去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气管切开ICU肺部感染的患者44例,均留取深部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了解其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同时,分析感染的原因,以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肺炎链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是患者的主要感染病原菌;呼吸功能受损、ICU病房环境、应用呼吸机、消毒隔离制度不严等均是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染原因,并适当予以气道湿化,加强ICU病房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切口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陈燕妹 《当代医学》2009,15(30):118-119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有效气道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AOPP患者建立人工气道,20例行气管插管,4例行气管切开,并根据患者气道特征给予相应护理。结果24例患者顺利脱机,完全康复。结论根据AOPP患者特殊的气道生理特征而实施严格有效的气道护理,包括导管的护理。预防误吸、加强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人工气道感染等是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顺利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赵羽  唐志芳 《吉林医学》2011,(2):399-399
为保证危重患者的气道通畅,为机械通气等治疗提供条件,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人气管或直接置人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最常见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最近,我们护理了23例人工气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气管切开)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气管插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主要用于机械通气及气道分泌物的引流.现介绍我们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ICU人工气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能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1],是重症监护(ICU)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直接向外开放,如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切开与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及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或危重症监护室(ICU)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年龄≥70岁)80例,按人工气道建立方式不同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42例),气管切开组(38例),入选病例均接受专业、全面的护理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即刻抢救成功率100%,气管切开组患者在防止痰痂堵塞管道、呼吸机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衰竭治愈及院内死亡率方面均优于经鼻气管插管组,在并发院内感染或二重感染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气管切开及经鼻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是抢救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相比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能使老年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更易排出,减少气道堵塞,缩短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陈旭芳 《广州医药》2012,43(4):73-75
目的探讨急诊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ICU2010年10月—2011年3月间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 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中,5例患者因原发病死亡,2例因呈昏迷状态,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1例因气道问题而死亡,其余疾病明显好转转出ICU。结论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完整的气道护理方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