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大鼠幽门括约肌在化学性炎性痛时氮能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采用还原型辅酶Ⅱ和亚铁氰化铜直接显色的组织化学法,分别显示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及甲醛诱发胃痛后2种神经元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甲醛致胃炎性痛时大鼠幽门括约肌粘膜下丛及肌间神经丛NOS和AChE阳性神经成分活性均降低,仅于括约肌肠侧端或胃侧端偶见单个分布的2种酶弱阳性胞体,肌内2种神经纤维数减少,酶活性也弱.图像分析肌内NOS和AChE阳性神经纤维活性平均光密度,甲醛组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提示在甲醛引起的胃急性化学性炎性痛时肠神经系统中NO-和ACh能神经参与了幽门括约肌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幽门括约肌在化学性炎性痛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能、胆碱(acetylcholine,ACh)能神经元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变化,以及电针抗化学性炎性胃痛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 ①甲醛灌胃建立胃痛模型.②电针"足三里"穴镇痛.③采用还原型辅酶Ⅱ和亚铁氰化铜直接显色的组织化学方法及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显示括约肌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及VIP、CGRP免疫反应性(IR)神经元成分.结果 ①正常括约肌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有散在NOS或AChE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CGRP-IR、VIP-IR纤维较丰富,2~3个弱阳性神经元胞体形成丛.以上几种神经元胞体在括约肌增厚部位普遍较多,神经纤维形成浓密的丛状结构;邻近括约肌的胃、肠端侧也有丰富的阳性神经元成分.②甲醛致胃痛时括约肌黏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NOS、AChE和VIP阳性神经元活性均降低.图像分析显示,肌内NOS、AChE和VIP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值,甲醛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甲醛组CGRP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③电针使NOS、AChE、VIP、CGRP的组织化学特性恢复至接近正常状态.结论 电针对正常胃肠功能起调控作用并参与胃肠动力障碍的调节,其机制是通过括约肌内的神经及其递质,特别是肠神经系统(胆碱能、NO能、VIP能、CGRP能神经)的自主调节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大鼠胃幽门括约肌AChE阳性神经支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幽门括约肌胆碱能神经元的特性性分布状态。方法:采用AChE组织化学方法在冰冻切片和胃-幽门-十二指肠连续全层撕片上显示AChE阳性神经元成分。结果:括约肌的解剖结构特异,于胃端侧与肠端侧括约肌肌层结构复杂,有较丰富的ENS直接支配。括约肌的粘膜下层及肌层有富含胆碱能神经元的内源性小神经节和AChE阳性纤维网,尤以大弯侧最多。AChE阳性神经丛的密度及丛内胞体数量,在与括约肌紧邻的胃和肠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幽门括约肌胆碱能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状态可能与其对括约肌舒缩的特异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O能神经元在大鼠幽门括约肌的特异性分布状态及其功能,方法:采用还原型辅酶Ⅱ组织化学技术,在冰冻切片和胃-幽门一十二指肠连续全层标本上显示NOS阳性神经元成分,结果:幽门括约肌粘膜下丛及肌间神经丛均有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在与括约肌紧连的胃和小肠,胃的神经丛大而丛间距较大,神经纤维粗而稀疏,小肠神经丛小而密集,纤维较细。胃幽门括约肌大弯侧神经元元胞体和神纤维均明显比小弯侧多,而前、后壁之间无明显差异。结果: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活动除接受两侧胃肠的神及其递质调控外,而其自身含有内在的NO能神经元也具有直接的自主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观察大鼠肠道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4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AChE、NOS、SP、VIP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分布.结果 4种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遍布肠壁各层,其分布状态有相随性和相似性规律,即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AChE阳性神经元在肠壁各层都十分丰富,NOS和sP阳性神经元以肠肌丛较为丰富,VIP阳性神经元以黏膜下神经丛和黏膜层较为丰富;分布密度依次为AChE>NOS>VIP>SP.4种神经元彼此有共染(递质共存)现象,肠肌丛内神经元互相有突触样联系.结论 AChE、SP、VIP和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而肠肌丛内各种神经元在形态学上有密切联系,由此推论在肠动力功能调节上它们可能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第 3个月龄至足月 (10个月胎龄 )人胎幽门括约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第 5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处的圆形细胞中部分细胞出现较弱的NOS阳性反应。第 6个月胎龄时 ,该处圆形细胞NOS阳性反应增强 ,并分化形成梭形NOS阳性神经细胞 ,部分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向内环肌层方向延伸 ,有的到达粘膜下层。第 7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细胞胞体明显增大 ,细胞数增加 ,胞质增多 ,染色增强 ,突起伸长 ,在肌层、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出现NOS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第 8~ 10个月胎龄时 ,幽门括约肌内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纤维呈NOS强阳性反应。其胞体分布以肌层最多 ,粘膜下层较少。NOS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以肌层最高 ,粘膜层基部次之 ,粘膜下层较低。本研究揭示了幽门括约肌内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家兔Oddi括约肌 (sphincterofOddi,SO)中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对SO肌电的影响。方法应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法 ,观察家兔SO中NOS阳性神经元和其纤维的分布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 ,观察NOS抑制剂NG 硝基 L 精氨酸 (NG nitro L arginine ,L NNA)及一氧化氮前体L 精氨酸对SO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在SO的近胆总管侧 ,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均明显多于SO的近十二指肠乳头端。根据细胞大小、形态不同 ,NOS阳性神经细胞可分为两种 :一种神经元胞体较大、突起较多、染色较深 ,主要分布于SO的环肌和纵肌之间 ,并且可见由众多NOS阳性神经元所组成的神经节 ;另一种为胞体较小、着色较浅、只有 1~ 2个突起的神经元 ,仅偶见于粘膜下层。NOS阳性神经纤维位于SO各层 ,其中环肌层最丰富。局部灌注L NNA 2 0 0 μg/(kg·min) ,SO肌电活动的振幅明显增大 (P <0 .0 1) ,肌电的频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这种作用可被L 精氨酸反转。表明抑制NO合成 ,可引起SO时相性收缩活动增强。结论大量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肌间神经丛 ,少量偶见于粘膜下神经丛 ,NO是家兔SO的一种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 1(GLUT 1)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 (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 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9例HD及 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 ,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 ,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 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 ,GLUT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ajal细胞与NOS神经在胎儿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模式.方法采用18~26周龄胎儿小肠全层铺片和冰冻切片的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结果胎儿肌间神经丛周围Cajal细胞体为梭形或卵圆形,核周胞质较少,常见2~3个细长的突起,彼此间形成完整的独立细胞网络.NOS阳性神经广泛分布于小肠的肌间神经丛和环肌内,其中,以肌间神经丛最为丰富,构成神经节、节间束及三级神经纤维网的主要神经成分.肌间神经节内的NOS阳性神经元轮廓较清晰,多数为DogielⅠ型神经元,成簇密集分布,每个神经节内含有数个至数10个NOS阳性神经元.NADPH-d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未发现NOS阳性神经和Cajal细胞有共存现象,但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走行与Cajal细胞及突起间的距离较近.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胚胎发育中晚期,肌间神经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可能已具备对Cajal细胞及胃肠平滑肌调控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9例HD及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胃窦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变化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方法 制作SAP模型,进行胃排空率测定及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胃窦肌间神经丛进行染色及计数,并对胰腺进行评分.结果 SAP大鼠胃排空率减低(P<0.01),胃窦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结论 SAP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增多,推测胃窦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参与了肠神经系统的重塑.  相似文献   

12.
比较观察血管活性肠肽能神经元在大鼠肠道内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VIP神经成分。结果:(1)大肠壁各层,肠肌丛及节间束内富含VIP神经纤维,丛内终末网形成较密网,凯绕着阳性或阴性神经元胞体,其分布密度结肠〉直肠。  相似文献   

13.
铅对大鼠肠道神经元和血管平滑肌细胞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β NADPH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铅对大鼠肠壁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和血管平滑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腹腔注射醋酸铅 ( 4 0mg·kg- 1 ) 1 5d后 ,大鼠肠道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数量减少 ,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肠壁内血管平滑肌NOS活性下降。上述变化提示NO的生成减少可能是铅中毒时腹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基丁酸(GABA)在大鼠肠神经系统中与乙酰胆碱、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的共存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对大鼠肠神经系统内谷氨酸脱羧酶(GAD)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共存关系进行观察。结果:GAD样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肌间神经丛,与AchE、NOS、VIP存在共存关系。双重标记神经元分别占GAD阳性神经元的5.6%、62.6%和51.1%,而占AchE、NOS、VIP阳性神经元的3.4%、19.8%和43.5%。结论:在肠神经系统中GABA可能通过调节其它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着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肠缺血后大鼠回肠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缺血回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白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用AchE对大白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肠缺血后,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AchE活性减弱。结论 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抑对肠缺血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舌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伤害性刺激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对大鼠舌内NOS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损伤后舌内NOS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大,染色加深,由其发出的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在舌体、舌尖段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附近出现深染的细颗粒状物质,其神经纤维至终末沿途可见到梅花状的NOS阳性结构。在舌根段肌肉组织和腺体周围的NOS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粗,有的纤维内出现了膨体结构。结论舌内NOS阳性神经在伤害性刺激时,一氧化氮参与了病理性伤害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第3个月龄时,肌间神经丛处有单个分布或三、五成群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少,染色淡,有的神经元一端有小的突起。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逐渐增大,粘膜下层也出现单个的NOS阳性神经元。第6-7个月龄时,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稀疏地分布在靠内环肌一侧,肌间神经丛内形成神经纤维网,网中出现胞体较小淡染的NOS阳性神经元。在环肌层内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结论大肠壁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与各层组织细胞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组织化学方法,对5只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研究,发现肌间神经丛的一些神经元,沿毛细血管周围分布,有的甚至与毛细血管壁相紧贴,我们将其称为“毛细血管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胞体呈梭形、梨形或多角形,均呈NOS阳性反应,而AChE反应阴性。这种神经元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和Cajal间质细胞(ICC)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肠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n=12),同时设同批次同种系大鼠6只作为对照组(n=6).3个月后采用NOS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的形态学变化,并对两组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神经节、节间束和Cajal间质细胞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神经节、节间束和ICC数量均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和ICC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引起肠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对大鼠胃肠动力和肠神经系统回肠肌间神经节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SD) 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用5%牛黄胆酸钠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制作SAP模型.24 h后,胃内灌服1%台盼蓝溶液,测定小肠推进比.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肌间神经节VIP和NOS阳性神经元.结果;SAP组胰腺病理评分增高,大鼠小肠推进比率(30.20±3.82)%,低于假手术组(51.3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肌间神经节VIP和NOS阳性神经元,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抑制性神经元VIP和NOS的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