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FICE辅助下氩等离子凝固术( APC)治疗肠化型Barrett食管( BE)的效果。方法选择肠化型BE患者72例,随机分为FICE辅助下APC治疗组38例(观察组)、普通胃镜下APC治疗组34例(对照组),分别在FICE内镜辅助、普通胃镜下行APC治疗。分别于BE黏膜完全消除后3、6、12个月进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内镜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分别为11、19、4、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 FICE辅助下APC治疗肠化型BE虽不能提高治疗效果,但能提高首次治疗后内镜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和出血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对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和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广基扁平息肉患者13例,31枚息肉,行内镜下APC治疗;大息肉内镜切除及活检后出血5例,APC术止血治疗;对照组广基扁平息肉患者20例,28枚息肉,行内镜下热凝电极治疗。结果 APC术和张电极在广基扁平息肉治疗中疗效相同,局部疼痛的副作用相似,但APC术导管探头无粘连,明显优于热凝电极治疗组55%的发生率(P<0.01)。APC治疗大息肉内镜切除及活检后渗血迅速有效。结论 APC术治疗胃肠广基扁平息肉及出血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在食管癌金属支架置入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食管癌镍钛合金支架置入后新生物过度生长者,应用APC治疗。结果:9例患者治疗后的评价均为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8个月复查局部没有肿瘤组织再生,支架无断裂。结论:经内镜APC治疗是解决肿瘤组织向支架内过分生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消化道病变内镜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采用内镜下APC单独或联合治疗509例消化道病变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53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及息肉残迹经APC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黏膜色泽正常,原治疗部位无复发。68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好转或消失。17例Barrett食管患者6个月后内镜及病理检查示14例恢复为鳞状上皮,12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38例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12例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晚期食管癌患者经APC治疗后实现再通。15例食管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APC治疗病灶消除。6例联合黏膜切除术早期癌患者治愈。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PC在消化道病变内镜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且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APC)术治疗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4-01/2005-05内镜诊断为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病人43例。先行内镜检查,同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后,全部病例均入院治疗。根据病灶不同部位、大小、高低和数量采用不同的次数和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以内镜下所有瘸灶灼除后黏膜平坦或略凹为止。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APC治疗43例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病灶数共计74枚,平均每枚病灶治疗时间为4.85s(范围2.4-4.8s)。3个月后随访,40例(93%)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2例病人内镜复查,其中29例病灶消失,3例遗留残余病灶再行APC治疗后消失。结论与既往治疗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的方法如激光、微波、热探头相比。APC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并发症少,应用APC术为消除消化道扁平隆起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病理证实伴有肠上皮化生的Barrett食管,在内镜下以APC完全毁损化生黏膜,并予以口服奥美拉唑40mg/d抑酸治疗。从末次治疗开始进行为期12个月的内镜随访监测,每次内镜检查时对再生的鳞状上皮进行间隔1cm的四象限活检,对可疑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活检。结果32例患者共接受61次APC治疗,31例(96.9%)达到完全的鳞状上皮再生,1例(3.1%)在再生的鳞状上皮间混有岛状的柱状上皮;除1例出现食管轻度狭窄外,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12个月后,共有4例出现内镜下可见的复发,另活检发现d例内镜下无异常患者的再生鳞状上皮下有柱状上皮残留。结论BE的内镜下APC联合抑酸治疗安全有效,能使鳞状上皮替代BE黏膜,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和残留。  相似文献   

7.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消化道出血为临床急诊中的常见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内镜下治疗手段为较迅速有效的方法,包括内镜下激光,微波,电凝,热极等多种治疗方法,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ution,APC)是近年来应用于内镜治疗上的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经临床应用,认为较电凝等方法更为安全有效。近年来我们应用APC技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食管疾病特殊内镜诊治如窄带成像(NBI) 染色放大内镜、超声内镜(EUS) 检查以及Barrett's食管氩离子凝固(APC) 治疗中注射间苯三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食管疾病如Barrett's食管或早癌等进行NBI 染色放大内镜检查、Barrett's食管内镜下行APC 术以及EUS 术等患者90 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VIO200D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258例老年患者共检出525枚息肉全部使用APC治愈,根据息肉大小和形态,使用APC灼除302枚(57.5%),APC切除89枚(17%),黏膜下注射后APC切除134枚(25.5%),局部渗血者行APC电凝或钛夹止血。术后2例(0.8%)出现少量便血,予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APC可作为老年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窄带成像辅助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辅助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的价值.方法 86例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Barrett食管,分别在普通模式及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以NBI放大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对所有NBI阳性部位均取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随机分为两组.Barrett食管的诊断时都用NBI内镜,治疗组42例,在NBI内镜辅助下进行APC治疗,内镜进入食管后,把APC探针经活检钳孔道伸出镜外1 cm,定位于需治疗黏膜1~2 cm处,以保证APC安全使用;对照组44例,在普通内镜下行APC治疗.于第3、6个月对两组进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3、6个月从内镜、病理随访的有效率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辅助APC治疗Barrett食管能有效逆转Barrett上皮,并提高高级别上皮瘤样变的检出率,减少Barrett上皮逆转的治疗次数,且能部分缓解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透明帽辅助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的优势.[方法]对18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HGMUE患者在无痛内镜下透明帽辅助APC治疗,评估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内镜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中、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无痛内镜下透明帽辅助APC治疗HGMUE效果较为理想,术中操作视野清晰,治疗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新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治疗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3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直至疣状病灶灼除后黏膜平坦或略凹、病灶表面泛白或泛黄为止。1个月后行内镜复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30例53枚疣状病灶均全部灼除,凝固次数依病灶大小而定。1个月后随访,28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内镜下疣状病灶平伏,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2例临床症状好转,内镜下疣状病灶基本平伏,胃黏膜炎症改善。少数病例有腹胀和腹部隐痛,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热效应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氩离子凝固器内镜下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通过对52例不同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果的回顾分析,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4月对2002年5月对5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内镜检查所发现的病变予以内镜下APC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者29例行止血治疗,消化道息肉样病变23例行APC切除治疗。结果 出血性溃疡中有1例因动脉性喷血而治疗失败转手术,其余均1次治疗成功,止血率达96.5%;对于小于5mm的息肉仅用APC凝固即可清除,大息肉或腺瘤则需先行圈套器切除后再用APC处理残端组织,效果满意且用EndoCut高频电刀切除大的宽基腺瘤安全可靠。本组仅1例出现无症状的局部粘膜下气泡。结论 APC对于大多数大门脉高压性的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满意,但对较大口径的动脉性出血则有疑问。APC结合智能电刀处理各种消化道息肉样病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刘军浩 《胃肠病学》2012,17(8):488-490
Barrett食管(BE)为公认的食管癌前病变,有发展成为食管腺癌的风险。内镜治疗是目前临床上BE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探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短段BE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经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于2010年6月一2011年12月在嵊泗县人民医院接受内镜30WAPC治疗辅以雷贝拉唑口服维持的短段BE患者,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2例短段BE患者纳入研究,11例完成内镜随访。9例患者首次APC治疗即完全清除病灶,2例患者接受2次APC治疗,按意向治疗分析总有效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灶完全清除后6个月、12个月内镜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APC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对清除短段BE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对于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例患者85枚消化道息肉行内镜下APC治疗,氩气流量设定为2L/min,功率40~60w,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20例患者经1—4次治疗息肉均消失,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方便、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肠癌前病变-肠息肉及腺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4月~2007年12月.对17例肠息肉和腺瘤的患者先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之后予以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六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结果 16例(94%)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内镜病灶消失,复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正常黏膜.1例(6%)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复查内镜仍见腺瘤残留,再次行APC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结论 APC为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肠癌前病变的新方法,治疗肠癌前病变方便、快捷、安全、疗效可.  相似文献   

17.
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新一代高频电刀技术.APC最早于1991年由Grund引入消化内镜治疗,积累了很多经验.1994年在德国APC技术被引入了气管内镜的治疗,近年来我国也引进了该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疗效稳定和使用安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氩等离子体表面凝固(argoplasmacoagulation,APC)是一种应用高频电流将电离的氩气(等离子体)无接触地热凝固组织的方法。由364例患的前瞻性研究,表明APC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支气管肿瘤除和止血方法。它不仅可在局麻下由可曲支气管镜,而且也可在全麻下由硬质支气管镜进行,与激光相比,APC费用少,而止血效果更好,与其他方法合用,可丰富支气管介入内镜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氩等离子体凝固在内镜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特殊治疗措施。氩气电离后形成具有导电性的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传导高频电流所产生的热效应来达到止血和(或)凝固病变组织的目的。APC在软性内镜下应用已有十年,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文献中得出结论,APC在软性内镜中应用是有效、安全、易操作且赞用低廉。  相似文献   

20.
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镜治疗已被广泛用于处理Barrett食管(BE)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方法包括激光、多极电凝、热探头、氩气凝同(APC)、光动力(PDT)、冷冻、内镜下黏膜切除(EMR)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破坏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上皮,但不损伤深层组织,同时不产生狭窄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应崩较多的是APC、激光和PDT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