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用益气扶正、活血祛瘀法治疗子宫肌瘤93例。其中治愈42例,好转4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6%。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多见于 30 50岁的妇女 ,以 4 0 50岁者最多见。笔者自 1990年至 1999年间 ,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自拟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 16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6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已婚者 160例 ,未婚者 8例 ;年龄最小者 2 2岁 ,最大者 62岁 ,其中 2 0 30岁者 2 3例 ,3140岁者 35例 ,4 150岁者 84例 ,5162岁者 2 6例。病程最短者 6个月 ,最长者 7年 ,其中 1年以内者 2 7例 ,12年者 31例 ,2 3年者39例 ,34年者 30例 ,4 5年者 12例 ,56年者 2 0例 ,67年者 9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1.2…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 UM)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高达20%以上。目前这种良性肿瘤是全子宫切除最多的原因,虽然全子宫切除是治疗该病的育效方法,但由于手术所致创伤及相关的并发症。许多病人不愿接受。近年来对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关注,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在药物保守治疗方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米非司酮(RU486)及中医治疗的应用逐步增多,药物治疗虽不能全部根治子宫肌瘤,但可明显改善症状及缩小肌瘤。 相似文献
4.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慎安为常州市名老中医,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每获佳效.笔者有幸师从汪老,现将其运用自拟"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3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慎安为常州市名老中医,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每获佳效。笔者有幸师从汪老,现将其运用自拟"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33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选33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8岁,最大56岁;单个子宫肌瘤5例,多发性子宫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桂红鳖甲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口服桂红鳖甲丸;对照组68例,口服安慰剂。两组均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7.1%,明显优于对照组(26.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5.3%,明显优于对照组(22.1%),P〈0.01。结论:桂红鳖甲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笔者2007~2008年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肌瘤大小对106例瘤体小于4cm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者,采用口服宫瘤消胶囊配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我们运用自制消瘤片对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30例患者,进行了严密系统地门诊临床观察,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观察对象一、病例选择:本组30例均系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门诊患者。经妇科双合诊检查及B型超声显像仪或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属"癥瘕"病之气滞血瘀型(或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下腹部胞中有块,固定不移,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痛或胀或满,血块下后痛减,舌质暗,脉沉或弦或细或涩。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疾患或全身机能衰竭或瘤有恶变趋势或合并妊娠者不在观察之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临床中越来越多出现气滞血瘀证型患者,更重要的是临床效果反馈验证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数据统计、科研研究四方面阐释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的研究进展,提倡基于经典认知疾病,研究疾病,发挥中医的整体动态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卵巢囊肿患者3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160例,给予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2组性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卵巢囊肿大小变化、临床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性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卵巢囊肿大小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3.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生化、血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少腹逐瘀汤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患者的血流动态及微循环,改善性激素水平,缩小卵巢囊肿大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窍蠲痛汤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氟桂利嗪基础上加用通窍蠲痛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1个月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同时比较停药后3个月的远期预防性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停药3个月的远期预防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停药3个月在临床症状、中医症状积分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蠲痛汤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偏头痛,可明显减轻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用于偏头痛发作期及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肾康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夹湿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30例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肾康丸治疗)30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中医证候。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 Up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TC,Alb,TG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Al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g,APTT,D-D,TT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FG,D-D,APT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康丸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显著减少24 h Upr,升高Alb,改善中医证候、高凝状态,降低血脂,明显减少和缓解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氨基酸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气滞血瘀证30例和气虚血瘀证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以液相-质谱联用为技术平台,通过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检测血清样本中20种氨基酸含量,同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分析。结果:根据PLS-DA图显示对照组与冠心病不同证型之间氨基酸代谢轮廓明显不同,其中冠心病组缬氨酸、组氨酸、鸟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较对照组含量升高,而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酰胺含量降低。气滞血瘀组和气虚血瘀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有组氨酸,瓜氨酸等,且2种证型中气虚血瘀组中含量较高。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中的氨基酸代谢机制紊乱,为区分冠心病中医证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71-373
目的 :对比研究腰突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0例,A组90例为气滞血瘀证型,B组90例为肝肾亏虚证型,C组90例未予中医辨证。A、B两组均口服腰突颗粒煎煮剂,每次服用20 m L,日2次;C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一次75 mg,日2次。三组均以10 d为一疗程,持续服药2疗程。服药前、服药1疗程后、服药2疗程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服药2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三组治疗1、2疗程后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2疗程后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突颗粒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肝肾亏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为临床诊断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01部古代文献与1 121篇现代文献研究,归纳气滞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构建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对45名高级职称医师及研究者进行相关咨询,明确诊断量表研制的形式及内容,并据此设计了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研究调查表;通过调查表收集1 076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等统计学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筛选量表条目,并通过界值与赋权形成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结果:本量表包涵10个条目,分别为疼痛、情志不遂、胀痛、窜痛、胸闷、肿块和包块、舌上瘀斑或瘀点、舌质紫暗、脉涩和脉沉,最高诊断分数达到51.5分,当分数≥20分时,即可诊断为气滞血瘀证。本量表的特异度81.91%,敏感度80.35%,判断准确率80.94%。结论: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特异度、敏感度及判断准确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盆腔瘀血症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为主治疗盆腔瘀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寒湿瘀阻4型,以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为主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9例,好转4例。结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与血瘀,且互为因果。因此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关键,中药内服与灌肠并用,内外合治,使药力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络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7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均行经络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9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经络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证候计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计量诊断。建立计量诊断赋分表,确定诊断阈值,为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宏观辨证提供数理统计学依据。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其中气滞血瘀证168例,非气滞血瘀证198例。参考气滞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的四诊内容,结合临床病例确定量化标准的候选相关因素,应用统计比较方法选定相关因素;运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建立相关因素赋分表;应用最大似然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试验研究方法进行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建立了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计量诊断赋分表,并确定量化诊断阈值为26。经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其敏感度、特异度、粗符合率、错判率、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4.64%、88.89%、91.53%、8.47%、8.52;94.29%、90.32%、92.42%、7.58%、9.74。结论本计量诊断赋分表中各指标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诊断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该表经过回顾性、前瞻性检验考核,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和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