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昆仑山旱獭鼠疫疫源地疫情状况,以便更好地掌握疫情动态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定点法和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在各疫点捕获的旱獭顺序编号单只装袋,记录时间、地点、生存环境进行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自毙材料和旱獭脏器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6月、7月定点观察法旱獭平均密度分别为0.31只/hm2和0.35只/hm2,路线法旱獭密度分别为0.20只/hm2和0.21只/hm2;6~8月旱獭染蚤率47.9%,蚤指数1.06;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为阴性。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处于静止状态,尽管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但6、7月份旱獭密度相对较高,应做好联防联控、积极协调,加大宣传力度,使"三不三报"制度常态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结果,掌握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鼠疫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血凝法、ELISA、胶体金层析法)检验,并分析2014年的监测结果。结果定点法观测旱獭平均密度1.42只/hm2,路线法观测旱獭平均密度0.63只/hm2;梳检旱獭132只,检蚤562只,染蚤率为47.72%,蚤指数4.25;搜集自毙动物材料27份,取捕获的活旱獭脏器172份,集36组体蚤进行鼠疫细菌学"四步"检验,未分离出鼠疫菌;监测旱獭血清360份、牧犬血清20份,检出牧犬血清阳性1份、滴度1∶16,27份自毙动物血清经血凝法、ELISA、胶体金层析法检测均为抗体阴性。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点病原学检测未检出鼠疫菌,但检测到1份牧犬阳性血清,今后还需加强动物鼠疫的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并掌握该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鼠疫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测,对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定点法观察旱獭平均密度1.22只/hm^2,路线法观察旱獭平均密度0.51只/hm^2;媒介监测旱獭染蚤率43.94%,平均蚤指数2.29;病原学未分离出鼠疫菌,体蚤集组接种小自鼠,未分离出鼠疫菌;血清学监测旱獭血清314份,牧犬血清64份,未检出阳性血清;自毙材料阳性血清2份。结论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点病原学未检出鼠疫菌,反向血清阳性2份,今后应加强鼠疫监测,加大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山西省大同市鼠疫监测点2006~2010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监测的各项指标与鼠疫流行的关系,为防治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资料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大同市5个鼠疫监测县(区)的监测资料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整理,分析达乌尔黄鼠密度、小型鼠类密度和鼠体蚤、洞干蚤、巢蚤蚤指数和染蚤率以及血清学结果。结果黄鼠密度平均为1.05只/hm2,小型鼠类平均密度为4.12%;黄鼠体蚤染蚤率平均为18.53%,平均蚤指数为0.48,黄鼠洞干蚤平均染蚤率0.85%,洞干蚤指数为0.01,鼠巢平均染蚤率17.65%,平均蚤指数为1.14;鼠疫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大同市监测点的主要宿主和媒介的各项指标仍比较高,虽然血清学结果未检出阳性,但大同市受到周边地区动物鼠疫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仍存在异地疫源传入发生鼠疫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013—2022年吉林省达乌尔黄鼠(以下称黄鼠)疫源地蚤种类构成情况,为吉林省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吉林省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全部监测点的媒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媒介种群构成。结果 累计梳检达乌尔黄鼠17 509只、探达乌尔黄鼠洞干20 929个、梳检小型啮齿类动物4 298只,累计获蚤16 747只。在获得的所有蚤类中方形黄鼠蚤为绝对优势种,占85.09%,其次是二齿新蚤,占11.94%,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675.44,P<0.05)。2018—2019年黄鼠体蚤种群数量较高,2020—2022年呈下降趋势;黄鼠洞干蚤年际变化较大,平均蚤指数0.19,2019年后有下降趋势,2022年为0.10;小型鼠染蚤率波动范围为12.22%~19.48%;蚤指数波动范围为0.23~0.43,2017年为最低至0.23。结论 分析显示,吉林省达乌尔黄鼠鼠体蚤和洞干蚤以方形黄鼠蚤为绝对优势种群,其次为二齿新蚤,与以往监测结果接近,种群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黄鼠体蚤和洞干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山西省鼠疫监测点2004-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了解鼠密度、媒介数量与鼠疫流行的关系.为山西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山西省12个监测县(区)鼠疫监测结果,按照"鼠疫监测方案"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乌尔黄鼠(简称黄鼠)、子午沙鼠(简称沙鼠)、小型鼠类的鼠密度和鼠体蚤、洞干蚤、窝巢蚤蚤指数和染蚤率,统计血清学检查结果.结果 2004-2008年,平均密度黄鼠为1.12只/hm2,沙鼠密度为7.42%(2130/28 700),小型鼠类密度为8.03%(3886/48 400).黄鼠鼠体染蚤率为25.78%(1933/7497)、蚤指数0.59;沙鼠鼠体染蚤率44.19%(2028/4598)、蚤指数1.84.挖剿黄鼠巢362个,获染蚤巢70个,获蚤333只,染蚤率为19.34%(70/362),蚤指数为0.92;挖剿沙鼠巢177个,获染蚤巢34个,获蚤124只,染蚤率为19.21%(34/177),蚤指数为0.70.探黄鼠洞7171个,获染蚤洞干62个,洞干染蚤率为0.86%(62/7171),蚤指数为0.01.鼠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山西省鼠疫监测点的主要宿主数量及媒介密度仍较高,尽管血清学检验未检出阳性结果,但鉴于周边省份动物鼠疫流行特征.仍存在异地疫源传入引起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surveillance sit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during 2004 - 2008 and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rat density and vectorial quantities on plague epidemic intensity, thus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gu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thods To collect the data of surveillance during 2004 - 2008 in the 12 counties of plague surveillance by retrospective method. Sort and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operational scheme for plague surveillance-calculate the rat density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meriones meridianus and the small rodents, and the flea index and the flea infection ratio of body flea, burrow track, cave. The results of serological test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As showed in the results, the mean density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was 1.12 merely in each hectare, and that of meriones meridianus and small rodents were 7.42%(2130/28 700) and 8.03%(3886/48 400), respectively.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and meriones meridianas were 25.78% ( 1933/7497 ) and 44.19% (2028/4598), respectively;the flea index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and meriones meridianus were 0.59 and 1.84,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nests excavated with flea for spermophilus dauricus was 70, and the numbers of nests and flea were 362 and 333, respectively.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19.34 % (70/362), and the flea index was 0.92. The number of nests excavated with flea for meriones meridianus was 34, and the numbers of nests and flea were 177 and 124, respectively.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19.21%(34/177), and the flea index was 0.70. The number of caves explored for spermophilus dauricus was 7171,and the number of burrows with flea was 62, so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0.86%(62/7171 ), and the flea index was 0.01. Conclusion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nsity and large quantity and considering the epidemic features of animal plague in periphery provinces in recent years, plague may still happen and spread in Shanxi province diespite the negative results of all those serological tests, by means of importing from other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0.
新疆2株人蚤鼠疫菌栓形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人工感染患鼠疫败血症而濒死的灰旱獭和经人工饲养装置定量鼠疫菌感染的人蚤灰旱獭株共552只,在整个观察期间末形成栓塞。以强毒鼠菌株7239号2.1×109个菌/ml狗血,感染和田人蚤狗株,其菌栓率为3.4%,这为人——人蚤——人的鼠疫传播途径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证实1972年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玉龙喀什乡发生人间腺鼠疫流行的媒介是和田人蚤狗株。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荔城区1985-2004年鼠蚤动态情况,科学评估动物鼠疫监测结果。方法用SPSS(11.51)软件包对近19年来荔城区鼠疫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检验出阳性鼠5份,褐家鼠、臭鼩鼱的密度保持相对稳定。黄胸鼠的鼠密度呈现二次高峰,从2000年起又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已经接近1986-1990年间黄胸鼠密度。而黄毛鼠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总蚤指数和染蚤率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虽然荔城区鼠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20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还具备鼠疫流行的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开展灭鼠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古尔图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及时发现该地动物鼠疫疫情,防止动物鼠疫传到人间。方法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中有关方法进行。结果 2010年灰旱獭平均密度为0.93只/hm2,长尾黄鼠平均密度为16.5只/hm2;长尾黄鼠体外总蚤指数为9.2,其中方形黄鼠蚤占77%;长尾黄鼠鼠疫间接血凝阳性率为0.65%;共检出鼠疫菌23株,其中1株检自灰旱獭,5株检自长尾黄鼠,12株检自方形黄鼠蚤,4株检自似升额蚤,1株检自宽新蚤;2010年未发现人间鼠疫疫情。结论 2010年乌苏古尔图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呈高强度流行。动物鼠疫疫情发生后,除加大动物鼠疫疫情监测外,还加强了人间鼠疫疫情监测,有效地防止动物鼠疫疫情传到人间。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1959—1988年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1959-1988年发生的23起63例人间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省人间鼠疫地在理分布上具有分散性,孤立性,局限性和与鼠疫疫源地的关联性,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间断生,突发性。不均衡性和集中于狩猎旱獭期的季节性,传染源主要是染疫的鼓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肺型鼠疫病人,死于鼠疫的患者尸体和其他染疫动物尸体可能起到过传染源的作用;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传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江西省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江西省鼠疫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20个县区开展鼠疫监测,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调查鼠密度、鼠种构成;对捕获鼠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肝、脾、血清;蚤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江西省未报告人间鼠疫疫情;2018—2022年动物鼠疫监测显示室内鼠平均捕获率为2.64%,野外鼠平均捕获率为3.67%;5年来鼠种结构稳定,褐家鼠和黄毛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的优势鼠种;平均染蚤率为0.879%,平均蚤指数为0.010;鼠疫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江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但不排除疫源地复燃和外省输入疫情风险,应持续规范鼠疫监测工作,加强疫情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流行区位于东经85°04′~86°,北纬43°12′~44°,属北天山伊连哈比尔朵山北坡,参与本次动物鼠疫流行的动物种有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长尾黄鼠(Citellusundulatus),银色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媒介昆虫有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方形黄鼠蚤(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us)斧形盖蚤(Callopsylladolabris),草原硬蜱(Ixodes crennlatus)。流行范围600平方公里。流行强度:啮齿类动物检菌率2.70%,血清学阳性检出率为6.25%,滴度在1∶40~3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沿准噶尔盆地荒漠一带鼠疫疫情,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2012年开展鼠密度、种群构成、鼠体蚤、洞干蚤和血清学监测。结果捕获大沙鼠566只,密度为5.3只/hm2,有效洞群平均鼠密度3.9只/洞群;捕获各类夜行鼠669只,捕获率11.3%;鼠体获蚤2 012只,染蚤率68.0%,蚤指数5.5;探洞64个获蚤73只,指数1.1;分离各类鼠血清材料1 156份,其中F1抗体阳性血清47份。结论大沙鼠和其他各类鼠血清学检出阳性血清,大沙鼠有效洞群平均鼠密度明显降低,提示区域内动物间鼠疫处于高流行状态,应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鼠疫防治工作,严防鼠间鼠疫向人间蔓延。 相似文献
18.
1991—1995年青海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是以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nya。a(以下简称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包括30个县(市、镇)、118个乡,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1991~1995年,根据青海省鼠疫防治“/\·五”规划的要求,共组织95个队(组),在六州、十五个县进行了鼠疫监测工作,剖检各种动物50110只,昆虫23898只,分离鼠疫菌引株,其间10个县有动物鼠疫流行,4个县发生人间鼠疫。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三材料与方法回.三本文以1991~1995年青海省各鼠疫监测点总结、报表、鼠疫疫情、鼠疫疫区处理资料和鼠疫苗专业实验室复判档案为依据。1.… 相似文献
19.
高俊武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5):545-547
目的了解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疫疫情动态,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甘肃、宁夏两省(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和国家《动物鼠疫监测标准》,对1999-2005年宁夏3县(区)14个乡镇56个行政村进行人间鼠疫监测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及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7年来,未发现鼠疫病人;阿托善黄鼠平均密度1.59只/hm~2,体蚤指数1.65匹/只,染蚤率55.08%:从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等检出鼠疫血清阳性33份,阳性率0.12%.滴度在1:20~1:2560;鼠疫细菌学检验为阴性。结论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局部有鼠间鼠疫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科学监测为主,落实灭鼠灭蚤、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鼠疫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甘肃鼠疫及其防治(1958—1980)》、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及历年鼠疫监测总结等资料,按《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诊断鼠疫病例,以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四步检验方法检验鼠疫菌。结果 1958—2018年全省9个县发生人间鼠疫32起71例、死亡44例,病死率为61.43%;其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发生21起、发病31例、死亡25例,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发生1起、发病26例、死亡11例,民乐县、肃州区和甘州区非鼠疫疫源地发生10起14例、死亡8例;动物间鼠疫检出鼠疫菌主要在6—8月,除1968年、1979—1981年未检出鼠疫菌外,其余年度均检出菌,共计2 023株,年均检出鼠疫菌34株,菌株主要来源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占全省检菌数的98.27%。结论甘肃以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流行为主,动物间鼠疫流行几乎连年不断,约十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人间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甘肃省鼠疫预防和控制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区域间、部门间联防联控,夯实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灭獭灭蚤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牧羊犬作为传染源的科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预防策略;引进新的检测方法并采取更有效的监测,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动物间疫情动态,做好突发人间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