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尤力良作前列腺增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7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2O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11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2O,且在膀胱洼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后出院,(1~3)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其中7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愈;剩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尤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克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耽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 对72例TUVP术后仍存在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72例患者中,单纯残余机械性梗阻32例,单纯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27例,残余机械性梗阻伴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4例,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9例.结论 残余机械性梗阻、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或无力是TUVP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TUVP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尿动力学随访,为排尿困难的分类及正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为合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21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直肠指诊、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及抽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明确诊断前列腺增生。对所有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18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正常。118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中有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50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114例患者(除去正常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4例)平均最大尿流率(8.32±3.15)mL/s,平均残余尿量(87.68±79.46)mL,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62.32±7.54)cmH2O,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为(86.43±18.35)cmH2O,平均前列腺尿道长度5.6 cm,与正常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例患者不适合行手术治疗,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能延迟显效。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避免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56-59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膀胱造瘘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收缩减弱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42例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收缩减弱糖尿病患者,按膀胱逼尿肌受损程度分为A组(Pdet21~39 cm H——2O)26例、B组(Pdet10~20 cm H——2O)16例。所有患者均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膀胱造瘘术,术后半年行尿动力检查,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A组与B组术后在Qmax、RUV、IPSS、QOL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最大Pdet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B组最大Pdet术前、术后无统计学差异。A组总拔除膀胱造瘘管率为88.5%,B组总拔除造瘘管率为56.3%,两组总拔除造瘘管率为76.2%。A组与B组总拔除造瘘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逼尿肌损伤轻的患者术后逼尿肌收缩力有所恢复,建议对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适应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学研究。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测出程度不等的膀胱出口部梗阻,膀胱出口部梗阻常与其它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外科手术可解除膀胱出口部梗阻,合并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术后大多可消失,但逼尿肌收缩无力术后恢复较差。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为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量化参数。  相似文献   

6.
[背景]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异常的诊断中的意义.[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间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310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排尿异常者为42例(13.55%),均行尿动力学检查,见术后排尿异常的主要原因有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16例)、逼尿肌不稳定(24例)及膀胱出口残余梗阻(2例).[讨论]尿动力学检查对术后分析排尿异常的产生原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在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以了解患者排尿状况改变的客观原因.结果:8l例有不同程度膀胱出口梗阻,45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轻微不稳定38例,逼尿肌不稳定47例,逼尿肌收缩增强74例,逼尿肌收缩减弱31例,逼尿肌无力15例.结论:尿动力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提示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BP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排尿障碍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1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5例,膀胱出口梗阻3例,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及膀胱出口情况,评价手术可行性及预测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8例经B超证实的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98例患者全部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53例患者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10例患者逼尿肌无力,6例患者膀胱顺应性增高,8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3个月再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觉对比,DI幅度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正相关性.结论 存在DI和BOO的BPH患者术后疗效最显著,术前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就越满意,而膀胱顺应性增高及逼尿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较差.因此尿动力学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式选择及对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180例BPH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将逼尿肌收缩强度分为6级:极弱(VW)、弱减(W-)、弱加(W+)、正常减(N-)、正常加(N+)和强烈(ST),把相应的患者分为6组,除了逼尿肌收缩极弱组保守治疗外,其余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结果 18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124例患者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降低,2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其中13例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7例治疗无效,因残余尿量增多而留置尿管.17例术后尿失禁,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该类患者最大逼尿肌压均大于最大尿道闭合压.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逼尿肌功能状态损害程度,以准确选择手术时机.逼尿肌收缩力为极弱患者,不宜行TURP,建议保守治疗,溴吡斯的明和巴氯芬等药物治疗TURP术后排尿困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吴越  邓玮  张国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793-1795,1799
目的探讨并评估经尿道低压灌注下四区分割法等离子体前列腺剜切术(FPKRP)患者术前选择性实施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手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1例,平均年龄69.5岁,平均病程5a。31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截石位插管测定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稳定性和顺应性、逼尿肌压力等。按四区分割法实施前列腺剜切术,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低顺应性膀胱术后加强膀胱容量训练,高顺应性膀胱加用α受体阻滞剂。结果术前27例I、Ⅱ度增生和4例III度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中、重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最大尿流率(Qmax)均〈15(11±3.6)mL/s,平均尿量〉160mL,平均尿流率〈10mL/s。不稳定膀胱(DI)7例(23%),低顺应性膀胱4例(13%),高顺应性膀胱2例(7%),无明显逼尿肌异常1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Qmax达17.3mL/s。6例膀胱测压未达到40cm H2O,且充盈过程中无DI发生,保留膀胱造瘘出院,半年后再次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部分恢复,2例功能无改善,则长期留置造瘘管。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具有直观、准确、量化、比较值高等优点,对BPH的手术方案、治疗时机选择和疗效预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RP组和PKRP组各48例,比较2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总的住院天数、IPSS、残余尿量、QOI等)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在平均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主观症状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包括P-Q图及逼尿肌收缩能力的评价.结果 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70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梗阻不明确32例,P-Q图提示膀胱出口无梗阻4例,P-Q图未测出38例.逼尿肌过度活动12例,逼尿肌活动低下或收缩无力36例.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如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下尿路症状既可由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亦可由逼尿肌本身功能障碍所引起,部分患者并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对正确诊治此类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逼尿肌功能,预测术后疗效。方法对23例合并AUR的BPH患者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功能(包括逼尿肌稳定性、顺应性、收缩功能),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69.6%)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幅度5.0~168(98±33)cmH2O(1.0cmH2O=0.098kPa);19例(82.6%)可见有逼尿肌随意收缩;所有病例均明确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4例(17.4%)患者术后不能排尿,需要留置导尿。手术前后患者年龄、DI的发生率、DI幅度、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逼尿肌收缩力强弱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AUR的BPH患者留置尿管10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预测术后的疗效。术前尿动力学检查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越好;术前膀胱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无DI出现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URP联合膀胱造瘘术对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施行前列腺电切术前经尿动力检查证实为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前服用阿呋唑嗪2周)、术后和术后6个月(留置膀胱造瘘管联合服用阿呋唑嗪),观察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和术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均明显增高,残余尿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排尿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并可拔出膀胱造瘘管,自行排尿。结论通过TURP联合留置膀胱造瘘管并口服盐酸阿呋唑嗪,对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恢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08例,其中Ⅰ度增生27例,Ⅱ度增生49例,Ⅲ度增生32例,有尿潴留病史53例,膀胱内出血10例,采用德国WOLF公司生产的前列腺汽化电切镜,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留置F 20三腔气囊尿管,并持续冲洗膀胱,留置尿管4~7 d,平均5 d。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5 min,手术出血量少,术中术后均无输血,病理检查4例为前列腺癌,余均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术后12例尿道狭窄,其尿道扩张后排尿均通畅。2例一过性尿失禁,1例2周后出血,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是一种高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良性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后的尿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方法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TUVP术后随访时间分为3组,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 ml/s上升至16.51ml/s,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由78.41 cmH2O(32例)下降至40.00cmH2O(26例),膀胱顺应性由22.76 ml/cmH2O升至41.11ml/cmH2O,最大尿意膀胱容量由285.93 ml升至339.63ml,结果同时显示手术对尿道外括约肌可能有短期的、可恢复性的损伤.结论该研究以客观的指标证实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可切实地解除由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尿动力学检查(UDS)对BPH诊断、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357例BPH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8±3.5)分,UDS检查均提示BPH诊断.其中17例患者UDS检查发现伴有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异常与不稳定收缩、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强度过高等),包括低顺应性膀胱5例、逼尿肌收缩无力6例、逼尿肌反射亢进1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8例、不稳定膀胱7例、逼尿肌排尿后持续低幅度收缩1例、尿道外括约肌痉挛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及UDS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340例术前UDS检查无膀胱尿道功能性疾患患者排尿通畅,无梗阻症状,I-PSS (2.3±1.5)分,UDS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间、总尿流时间、尿量及尿流曲线改善等);17例术前存在膀胱尿道功能疾患患者,术后排尿仍不满意,I-PSS(26.8±2.1)分,UDS示膀胱尿道功能疾患仍存在,膀胱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异常收缩无显著改变,但尿道膀胱镜检查未发现机械性梗阻.结论:手术治疗能解除大部分BPH患者的机械性梗阻症状,但对功能性梗阻患者效果可能不明显,手术前后有必要进行UDS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选择手术时机并对术后疗效进行正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