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复制油酸-内毒素(OA LPS)介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观察大鼠血浆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抗炎因子在ALI发病机制中的意义。采用OA LPS序贯性两次致伤Wistar大鼠,复制ALI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10含量。结果显示,OA LPS组大鼠呼吸窘迫,PaO2早期低于8kPa,死亡率高,肺含水量显著增加,肺水肿、浸润等病变严重,伴透明膜形成,血浆IL-10含量显著升高;尤其在间隔4h两次致伤以后,上述各指标变化最大。结果表明,OA 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可以介导严重的ALI/ARDS,即在第1次伤后的非失控基础上,给予第2次较小剂量致伤,可以引发ARDS形成,同时还触发机体抗炎机制在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并且在两次致伤之间还存在一个“相对敏感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水和脂多糖吸入肺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比较海水型急性肺损伤(SW-ALI)和脂多糖(LPS)型急性肺损伤(LPS-ALI)的特点,为SW-ALI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海水组、LPS组,每组16只,海水组和LPS组分别吸入海水(4ml/kg)和LPS(4me/kg)建立AL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建模后0.5、1、2、4、8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于8h后榆测肺微血管通透性(PMVP)、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NKA)活性,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海水组和LPS组在吸入海水和LPS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迅速下降,30min时最低,分别为40.62±5.04、41.35±5.77mmHg.8h后虽然逐渐回升至52.83±6.38、58.35±7.01mmHg,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99.67±6.95mmHg,P<0.01);吸入海水和LPS后,PMVP分别增高至98.57±16.63、82.32±13.84μg/g,EVLWI分别增高至0.68±0.09、0.52±0.05,MPO分别增高至4.05±0.35、3.97±0.41U/g,MDA分别增高至5.73±0.48、5.95±0.51nmol/mg,NKA活性则分别降至3.35±0.26、3.18±0.22μmol/(mg·h).在2h时点以后,海水组的PaO2显著低于LPS组(P<0.05),PMVP、EVLWI显著高于LPS组(P<0.05),而两组的MDA、MPO含量和NKA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海水组肺水肿、肺泡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较LPS组重.结论 与LPS-ALI比较,海水吸入所致的ALI引起的肺水肿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字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二次打击前用药组(10只)、二次打击中用药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所有大鼠腹腔注射5 mg/kg LPS,并分别于LPS腹腔注射前1 h和腹腔注射后14 h对二次打击前用药组和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用雷洛昔芬30 mg/kg灌胃,LPS腹腔注射后16 h,所有大鼠均用戊巴比妥钠按40 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股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气管内滴入pH为1.2,0.5 ml/kg盐酸.盐酸滴入前及滴入后30,90 min和4 h查动脉血气分析,4 h后每组中选取5只大鼠行[18F]FDG microPET胸部扫描,而后取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血气分析显示二次打击中用药组大鼠能显著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并能使MAP稳定,[18F]FDG吸收度及肺组织病理评分在对照组分别为9.01±1.58,12.6±0.97,显著高于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的4.67±1.33(P<0.01)和8.20±1.23(P<0.01).结论 雷洛昔芬对大鼠AL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18F]FDG microPET能很好地评价ALI时肺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观察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肺组织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已酮可可碱 (PTX)的干预作用。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成脓毒症性肺损伤模型 ,用ELISA法或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血清TNF α、IL 6、IL 8含量及IL 1活性 ;斑点杂交检测肺组织中TNF α、IL 1β、IL 6、IL 8mRNA表达。结果显示 ,①脓毒症各组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对应时相点的假手术组 (P <0 0 1)。PTX干预后 ,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相对含量较未用PTX干预的大鼠有一定程度的减少。②脓毒症各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应时相点的假手术组 (P <0 0 1)。PTX 2 4h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明显低于脓毒症 2 4h组 (P <0 0 1)。提示脓毒症性ALI大鼠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表达及血清相应细胞因子含量或活性均升高 ,PTX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体内TNF α、IL 1、IL 6、IL 8的产生、抑制其在肺组织内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LI)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监测各项相关指标 ,测定血气分析及其他相关检查、检验。予氧疗 ,抗感染 ,抗排斥反应 ,保肝 ,营养代谢支持 ,利尿与扩血管等综合治疗。结果 肝移植受者 2 1例术后 4 8h内死亡 3例 ,其余18例中发生ALI 14例 ,占 77 8% ,经治疗后各脏器均恢复正常。发生ALI者术前原发病多为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结论 肝移植术后ALI发生与原发病、手术损伤、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出量有一定关系。临床除氧疗外 ,应做好全身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24h内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及活性变化的特点。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脂多糖致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测定致伤组肺组织GR,EMSA法测定肺组织GR活性。结果大鼠肺组织GR mRNA在致伤后表达下调,24h恢复至正常水平;肺组织GR蛋白质表达降低,伤后8h降至最低;肺组织GR活性在伤后1h降到最低,24h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治疗后期不能有效维持GR活性。结论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GR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mRNA表达降低及蛋白降解加速有关;GR活性被显著抑制,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 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o)水平的变化及对脂多糖刺激反应性的远期影响.方法 将实验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照射组,假照射组不接受照射,照射组给予6Gyγ射线照射.照射后10周,将假照射组和照射组小鼠按组别分别提前24 h和1h腹腔注射脂多糖(20 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0μl/只).取小鼠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小鼠血清中IL-10、IL-6和TNF-t的水平.结果 假照射组小鼠在给予脂多糖刺激1h后,血清中IL-10、IL-6和TNF-α水平与其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7.31、2.71和15.09,P分别为<0.01、<0.05和<0.01).照射组小鼠在给予脂多糖刺激1h后,血清中IL-10、IL-6和TNF-α水平与其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4.14、7.18和5.14,P均<0.01).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小鼠在给予脂多糖刺激24h后,TNF-α和IL-6水平无明显变化,IL-10水平升高了19.9%(t=2.84,P<0.05).结论 经6Gyγ射线照射后10周,小鼠免疫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在接受脂多糖刺激后,假照射组和照射组小鼠的抗感染能力也有差异.脂多糖对辐射后小鼠血清中IL-10、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脂多糖(LPS)处理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此细胞正常组以及LPS2h、6h、12h组IL-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LPS刺激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均明显增强,8h组两种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均最强,16h组的活性均减弱,24h组的活性低于2h组;两种细胞单独培养组的活性明显强于复合培养组;LPS刺激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L-6mRNA表达水平升高,8h达最高,16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单独培养组的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合培养组。说明LPS可促进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IL-6活性升高,增强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L-6基因的表达,复合培养可使IL-6活性和基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血清ACE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比色法测定了大鼠注射内毒素(L组)和氮芥 内毒素(NL组)后6个时相点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L组于注射内毒素后1、5h和12h血清AC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h逐渐下降,至72h趋于正常;NL组于12、24hAC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相无明显差异。两组ACE含量的动态变化均与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揭示检测血清ACE含量变化对判断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程度和了解ACE在血液循环调节方面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阐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演变,诊断标准,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0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近年来,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追综合征的命名和定义进行了更新和规范,对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临床诊断标准和综合治疗措施。随着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深入研究,从炎症失控、调控着手去认识发病机制,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内毒素(LPS)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肺巨噬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BP对LPS炎症反应增敏作用的部分机制,运用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LBP对LPS刺激后大鼠肺巨噬细胞IL-1β、IL-18mRNA表达与TNF-α分泌量的作用,同时用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其TLR4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BP显著增加LPS刺激后大鼠肺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和IL-1β、IL-18mRNA的表达,同时也增加TLR4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而LBP多抗能阻断上述作用。说明LBP可增强由TLR4介导的LPS信号跨膜转导功能,这可能是LBP对LPS起增敏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一次性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700μg/kg)方法复制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到内毒素发病组肺内粒细胞扣押,微循环障碍,内皮和上皮细胞受损等肺组织受损改变,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发病组,证实PGE1对内毒素所致的家兔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利多卡因对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只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I/R组,肠I/R(60/180min);利多卡因组(2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或再灌注60min后静脉给利多卡因2mg/kg。利多卡因再灌注即刻用药组MAP下降,肺通透性、血中TNF-α水平及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增高,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肺组织病理损害亦明显减轻;再灌注60min,用药对MAP、血中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病理损害也无明显改善。结果提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减轻肠I/R后肺损伤,可能与其减少PMN肺内聚集以及抑制TNF-α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鼠注射内毒素后1-72h6个时相点,肺组织主要病变为充血、瘀血、水肿,不同程度的肺萎陷;肺泡Ⅱ型上皮肿胀、退变。肺组织均浆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及活性下降,肺泡隔面积密度相应增加,者呈显著负相关。于注射内毒素后1-48h改变最为明显。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