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病因及预后探讨(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6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及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发性、同时有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症状、体征者 34例 ,占 56% ,给予相应的治疗且预后好。继发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感染者预后差。 2 5例随访至 1~ 3岁 ,1 5例痊愈 ,占 60 % ,6例好转 ,4例无改变。结论  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因素密切相关。治疗除针对病因及对症治疗外 ,应注意患儿全身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陈小聪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87-1089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2例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及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18例,同时并发低蛋白血症8例。继发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3例,占45%,颅内感染6例。12例积液量大者行穿刺放液,并发低蛋白血症者输白蛋白,疗效较好。28例随访半年以上,22例痊愈,占78%,3例好转,5例无变化。继发于重症脑病及颅内感染者预后差。结论:低蛋白血症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婴儿不典型化脑也是外部性脑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除针时病因及营养神经外,应注意改善患儿全身营养状况,积液量多者主张穿刺放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对收治的106例小儿经头颅CT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均有不同的前囟隆起、头围偏大、惊厥等临床表现,其中76例(71.70%)有围生期窒息史、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和颅内出血、脑炎、外伤等病史。结论外部性脑积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婴儿脑发育异常的一种少见表现,具有一定临床表现的一过性高颅压症候群,对其及时合理的治疗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强 《四川医学》2003,24(1):26-26
目的:总结分析脑积水的病因、诊断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5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积水患者,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6例,交通性脑积水26例,均在全麻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脑积水完全缓解46例,占89%;6例无明确改善占11%。48例出院患者随访3月至12年,预后良好者44例,占91.7%。结论:脑积水症状不一,诊断明确后有病因者先解除病因,如无效或无明显病因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即使脑积水晚期也应尽力手术,可使脑积水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脑积水的病因、诊断和侧脑室分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52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积水患者,其中梗阻性脑积水26例,交通性脑积水26例,均在全麻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脑积水完全缓解46例,占89%;6例无明确改善占11%。48例出院患者随访3月至12年,预后良好者44例,占91.7%。结论:脑积水症状不一,诊断明确后有病因者先解除病因,如无效或无明显病因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即使脑积水晚期也应尽力手术,可使脑积水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跟踪观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病因不明的小儿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跟踪变化。结果 双侧额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者18例(100%),双侧裂池增宽者18例(100%),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者16例(88.89%),前纵裂池增宽者18例(100%),脑基底池扩大者14例(77.78%),脑室轻度扩大者3例(16.67%)。1岁时CT复查,18例(100%)均出现外部性脑积水战少。2岁6个月时再次复查CT平扫,18例中15例(83.33%)外部性脑积水消失,另外3例(16.66%)外部性脑积水进一步减少。结论 CT检查及跟踪观察对于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芝兰  丘小奎 《吉林医学》2013,34(11):2099-2100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65例EH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了解外部性脑积水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结果:外部性脑积水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8%)、早产儿(23.1%)、颅内感染(20.0%)等。主要临床表现是:运动发育迟缓(55.4%)、易惊、烦哭、睡眠差(53.8%)、肌张力和姿势异常(46.2%)等。结论:应依据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分度,治疗其病因及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可减少其发生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冯娟  赖丹娜  张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087-1089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机治疗外部性脑积水(EH)的疗效。方法将外部性脑积水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发病6个月内开始治疗,对照组在发病6个月后开始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部性脑积水需要早期查明病因、早期干预、早期采取有效治疗,这是促进本病痊愈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急性脑积水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止良 《西部医学》2010,22(3):464-46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SAH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治愈35例,占58.3%;死亡25例,病死率为41.6%,其中血糖升高者病亡率为62.5%,发病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60.0%。结论SAH伴急性脑积水的症状体征难以与SAH鉴别,动态CT或MRI检查可确诊,有意识障碍、反应性血糖升高者死亡率显著增加,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SAH伴急性脑积水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动态观察、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加深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2年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外部性脑积水39例,继发性74例;在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治愈41例,好转27例,9例转往上级医院,36例放弃治疗。结论外部性脑积水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脑前部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者原因较多,治疗不及时则预后欠佳;应对其加深认识,临床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反复抽搐或头围增大的患儿时应行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并追查原发病,以便积极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周性脑积水的发病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06在我院儿科就诊的64例婴幼儿外周性脑积水患儿,分析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发病原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围产期因素36例(56.25%),包括围产期窒息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19例,早产6例,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共6例,母亲围产期感染5例。非围产期因素16例(25.0%),其中以感染因素最多见,呼吸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引起2例。原因不明12例(18.75%)。大多数病例(62例)经治疗后无明显异常,仅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围产期因素是婴幼儿外周性脑积水的发病的主要因素,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但少数因围产期缺氧引起的病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影响婴儿手足搐搦症发病与治疗有关因素分析徐书珍,程国强(滨州市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婴儿手足搐搦症;治疗;相关因素维生素D(VitD)缺乏性婴儿手足搐搦症是婴儿时期常见疾病。作者现就我院17年来收治的522例婴儿手足搐搦症患者发病及...  相似文献   

13.
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简称EH)为儿科神经专业常见的婴儿早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非梗阻性脑积水。特发性者预后较好,为一良性自愈性疾病;继发性者常根据原发病不同而预后也不同。目前儿科尚未见报道,现就我院1989年元月至1993年12月,五年共诊治的136例外部性脑积水报告如下,以共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案,并分析导致外部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对7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采用高压氧+脑活素+醋氮酰胺综合治疗,冲击治疗10天为1个疗程,间歇20天,共2~3个疗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随访6个月~1年。结果:75例患儿经2—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40例后复查头颅CT正常,随访1年36例无发育障碍及神经系统异常。结论:外部脑积水产生的高危因素是围产期缺氧、窒息等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的因素。加强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是预防本病产生的重要环节,外部性脑积水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宁腿综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e RL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已确诊的18例RL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LS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不明原因者占72.22%,有原发病者占27.78%,如贫血、妊娠、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病因治疗及多巴胺类药物治疗有效。痊愈者占6667%,好转者占33.33%。结论:RLS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10例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其中79.1%为3个月以下的婴儿,春季发病者多,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儿发病者多,有并存症者多。46.4%的患儿血钙<1.875mmoL/L,且较血钙无明显降低者平均用钙量大(P<0.01)。结合文献,讨论了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EH)的类型及预后.方法分析132例EH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头颅CT诊断进行,了解外部性脑积水的类型及预后.结果轻度病例均为原发性EH,未经治疗全部自愈;中、重度病例为继发性,中度治愈率为96%;重度治愈率86.67%.结论外部性脑积水的类型、临床症状决定了该病的预后,原发性、轻度EH不必治疗,继发性中、重度EH病例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健康小儿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维生素D不足,致钙、磷代谢失常而引起骨骼发育障碍及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作者对60名3~5岁健康小儿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进行研究,了解该年龄组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对保健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吸氧、补充维生素K1、止血、输全血或红细胞混悬液;辅以止惊、降颅压、抗感染、补液及支持治疗。急性期后给予脑活素治疗,每次(3—5)mL,疗程(10—14)天。结果:本组治愈7例,占53.8%;好转3例,占23.1%;死亡3例,病死率23.1%。结论: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严重危害我国小儿健康的营养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婴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对于有发生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高危因素的婴儿、孕妇和产妇可预防性的补充维生素K1。  相似文献   

20.
分析92例确诊为产后精神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发病于产后1周内者为60.9%,第1胎次者为85.9%;发病诱因中,躯体、分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分别占48.9%和31.5%;临床表现以情感障碍症状窦出,而随访中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达40.8%。本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似与非产后发生的精神病有差别,是否属独立的疾病单元,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