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衢州市自建市以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遵照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浙江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和《业务技术措施要点》选取<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4~19岁,≥20岁7个年龄段人群采集咽拭样本,开展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监测。流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数据整理、汇总采用Excel 2003,统计结果处理采用SPSS 13.0,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85-2010年衢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985例,死亡39例。发病主要集中在1985-1990年,发病877例,占总病例数的89.04%,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2~4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其次为农民和学生。监测结果显示:人群总带菌率23.04%,所有阳性菌株中,B群占83.26%(1 467/1 762)。结论加强流脑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流脑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江西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流脑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疫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有所波动;1998-2007年全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595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97/10万,病死率为6.89%;发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1-4月份,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占77.98%;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逐年上升;C群血清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结论 近10年来,江西省流脑呈现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分布广泛,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高峰等特征。加强流脑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A+C群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以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流脑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4~2007年流脑发病率为0.069/10万-0.129/10万,平均发病率0.105/10万;病死率为2.2%-16.7%;1-4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5.4%;学生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7.5%;送检的病例标本中,检出C群脑膜炎球菌的占73.9%。结论应规范接种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加强流脑监测和在校学生流脑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2年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21 236例,死亡1 593例,年均发病率16.51/10万,年均死亡率1.24/10万,病死率7.5%,1990年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呈散发状态,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以春季为主(2-4月),占80.6%。1990—2012年0-14岁占72.6%(90/124),学生占51.6%(64/124)。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实施,改变了流脑周期性流行规律,其发病水平明显降低,流行高峰不复存在,城乡发病率水平基本趋于一致。结论防控流脑的发病应采取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时应加强流脑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7年共报告流脑419例,年平均发病率0.07/10万;病死68例,年平均病死率为16.23%;地区分布高度分散;1~4月为发病高峰;0~9岁发病率高,近年有向10~19岁移动的倾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多;偶有爆发疫情,在全国首次发生C群流脑爆发。病例菌株以A群为主(61.53%),其次为C群(15.38%)和B群(7.69%),呈多样化态势。A群菌株对复方新诺明100%耐药,C群和B群菌株对磺胺100%耐药。健康人群咽拭子带菌率1.28%;血清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5%和21.72%,抗体平均值分别为4.57μg/ml和1.70μg/ml。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流脑有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病例高度分散、菌群分布多样化、发病年龄高移等特点。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预防控制流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3--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茵群分布特征,为制定中山市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2003—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中山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例,年平均发病为0.05/10万。14例病例中4月龄3例、6岁1例、〉17岁10例;男性7例,女性7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别1、2、3、4、5、10、12月,其中3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例,其他月份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例。14例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样本均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A群7例,B群、C群、W135群各2例,A+B群混合感染1例。结论中山市近年流脑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流脑茵群的监测,根据流行型别及时调整流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济南市1991-201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趋势。方法 收集济南市1991-2018年疫情资料、2007-2016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监测数据和2008-2018年健康人群带菌状况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8年济南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22例,年均发病率为0.07/10万;发病季节高峰期在1-5月(占80.32%);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3.11%),15岁以上病例构成逐年增加;职业构成主要为学生、散居儿童和农民。2007-2016年AMES监测系统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共33例,占报告病例的1.17%,其中B群20例,C群10例,W群1例,不可分群(NG)2例。2008-2018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调查,共检出34株流脑菌株,A群流脑菌株6株,B群5例株,C群8株,X群2株,Y群1株,W135群5株,NG7株,平均阳性率为0.89%。结论 济南市流脑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流脑优势菌群已发生变迁,现阶段控制以B群为主的发病流行,成为流脑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衢州市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衢州市1950-2006年流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衢州市累计报告流脑病例30294例,死亡14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病死率为4.80%。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高发,3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2.85%。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36.60%。结论加强流脑监测,关注菌群的变迁,实施预防接种,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3-2011年六安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流脑监测系统收集的监测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1年期间六安市流脑年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229/10万和5.56%。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为流脑高发季节。报告的总病例中74.60%的职业为学生,69.05%的病例分布在10~19岁年龄组。实验室检测共培养出C群脑膜炎奈瑟氏双球菌10株,A群2株,B群1株。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系统显示7例脑脊液标本中检出奈瑟氏菌抗原C阳性。结论 C群流脑是该市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学校是防控重点场所。应采取规范疫苗接种,广泛开展健康宣教,强化疾病监测等措施做好流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95~2004年黑龙江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和掌握黑龙江省流脑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和消除流脑策略提供依据,现将黑龙江省1995~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全国网络直报流脑疫情.结果 中国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相对集中于5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0%以上.结论 对相对高发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爆发或流行,降低流脑发病,提高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对浙江省2005~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菌群分布、变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常规方法做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引物扩增,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推荐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机构(CLSI-2007)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116株疑似Nm的血清群构成比分别为:A群52.58%,B群15.52%,C群31.90%;从病人分离的49株中,A群占61.23%,C群占32.65%,而B群仅占6.12%.菌株对环丙沙星、奈啶酸、甲氧苄氨嘧啶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但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氯霉素敏感,分离自不同人群的血清群菌株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PFGE酶切图谱及聚类分析发现,相同血清群的病人和其密切接触者的分离菌株的PFGE酶切图谱相似度达100%,属同一克隆系;A群和C群菌株的PFGE酶切图谱相似度相对较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有一定相关性,各存在一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B群菌株PFGE酶切图谱呈现较高的多态性.结论 浙江省Nm流行菌群正在发生变迁,目前仍以A群为主,但C群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主要致病血清群.分子分型结果也显示,浙江省存在优势克隆群的A群和C群主要流行菌株.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氯霉素类仍可作为浙江省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鉴于多数人群对C群Nm缺乏免疫力,以及C群流脑的高病死率,应密切关注C群流脑的发生,以防C群流脑的爆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某大学在校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方法利用北京大学1998年至2007年报告的1178例传染病资料,从流行概况、发病顺位、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预防重点。结果1178例传染病以细菌性痢疾、乙型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为主;发病男、女比例为2.25:1,发病高峰在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18.00),2月份最低(占总病例数的2.72)。结论重视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传染病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猩红热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病原体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严重。为了解近10年吉林省长春市猩红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8—2007年长春市猩红热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方法对2000~2004年540例流脑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4年流脑发病率由0.17/10万上升到1.43/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0.12/10万。本市人口病例119例,占22.04%;外来人口病例421例,占77.96%。临床诊断503例,占93.15%;实验室确诊37例,占6.85%;A群11例,B群5例,C群6例,未分群15例。540例病例中,3~5月发病370例,占总病例数的68.52%;发病构成比在前3位的年龄组为:15~19岁108例,占20.00%;0~4岁组88例,占16.30%;20~24岁组64例,占11.85%。119例本市人口病例中,学生53例,占44.54%;421例外来人口病例中,学龄前儿童76例,占18.05%;民工246例,占58.43%。外来人口病例1~14岁87例。其中有免疫史的11例,占12.64%;无免疫史的76例,占87.36%。结论北京市2000~2004年流脑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高度散发,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为外来人口,存在A、B、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应关注菌群的变迁。要做好流脑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同时加强外来儿童的管理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2007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对网络直报的流脑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34例,发病率0.037/10万,比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减少45.16%;死亡6例.同比减少40.00%.病例分布在12个设区的市;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62%;≤2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4.11%;在1个市1所学校发生聚集性流脑疫情.在流脑病例中分别检测出A、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1株和3株;在健康人群中检测出A、C群Nm各3株.结论 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贡市贡井区肺结核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为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7年贡井区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贡井区1998—2007年肺结核平均患病率为71.04/10万,最低2005年为53.97/10万,最高2004年为83.31/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男性患病较女性高,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P〈0.01);农村高于城市,城乡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9,P〈0.01);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998—2007年肺结核报告患病率,在男、女和总体水平上均无上升或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贡井区肺结核报告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维持在70/10万左右。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1998-2007年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梅毒报告病例数近年来持续增加,且女性患者增速明显快于男性.为了解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制定高效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分析浙江省1998-2007年胎传梅毒流行特征,探讨导致胎传梅毒快速增长的因素.资料来源于全省各县(市)性病防治机构1998-2007年报告的胎传梅毒疫情.诊断方法和标准依据<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4-1995和WS273-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