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CT机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尤其是多排螺旋CT机的问世使得CT机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CT扫描成像过程中,常有不同程度的伪影,在工作中应认识伪影特征、原因,采用适当方法消除,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伪影分为机器伪影和非机器伪影两类。机器伪影是CT机本身故障引起的伪影,一般根据ER-  相似文献   

2.
我院所用以色列ELSCINT公司生产CT-TWINll型双螺旋CT机,曾出现严重环形伪影,致使无法进行正常扫描。用水模型进行头部扫描,显示图像如附图所示,有若干图同心圆的环形伪影。造成环形伪影的因素很多,如温度过高。湿度偏大、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不稳等,但经过观察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都在正常范围内。用ACQanaysistests测试未发现任何错误提示,数据采集系统是由1052个固体X线探测器,31块积分放大电路板,数据采集控制电路,通讯传输系统组成。在这么多电路系统中准确找出产生伪影的具体电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分析环形伪影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各种伪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产生的原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图像,根据伪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同时对临床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进行分析.结果 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伪影,自身因素所致伪影中以呼吸运动伪影和高密度物质伪影最为常见;设备因素伪影中以截断伪影、注射点外漏和放射性污染最为常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包括:子宫内膜摄取、乳腺摄取和脂肪摄取.结论 PET显像伪影影像学表现可分为“热区”或“冷区”.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主要表现为“热区”.伪影产生原因中以CT应用于PET显像后物理学因素多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与检查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刀锋伪影校正(BLADE)技术在消除MRI膝关节运动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膝关节常规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改用BLADE技术扫描(PD矢状位、T2矢状位),以是否能够清晰显示膝关节结构、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为标准,与常规序列对比评估BLADE技术对消除膝关节运动伪影的应用价值.结果 膝关节常规序列扫描中出现运动伪影,改用BLADE技术扫描后,图像运动伪影消除,图像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BLADE技术对膝关节常规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校正作用,可广泛用于产生运动伪影的膝关节MRI检查中.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T),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统计各类伪影占总伪影的比例.结果 100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347段,其中存在伪影192段,发生率为14.2%.产生伪影的原因中最常见为呼吸运动,占64.6%(124/192);其次为心率快及心律不齐,占21.9%(42/192);而时相伪影占11.5%(22/192),对比剂及扫描参数伪影占2.1%(4/192).结论 呼吸运动、心率快及心律不齐、时相选择不当等会导致伪影,控制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降低心率、多时相重组,可以减少伪影产生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1:图像中出现粗细不等的高亮度同心圆环伪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及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与传统迭代重建在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差异。方法 56例脊柱矫形术接受金属植入物行标准能谱CT检查,包括常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虚拟单能图像重建。测量衰减系数(HU)和噪声(SD),以计算椎旁肌和椎管的信噪比。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和伪影减少程度。结果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显著降低低密度伪影及高密度伪影。与常规迭代重建相比,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椎旁肌(34.6±17.0HU vs. 26.1±13.5HU及34.6±17.0HU vs. 27.0±14.2)和椎管(102.5±60.1HU vs. 72.1±39.3HU及102.5±60.1HU vs.60.1±38.0HU,P均0.05)的噪声伪影减少。观察者间评价主观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良好,ICC=0.74。在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上表现出伪影减少分别为44/56例(78.6%)、48/56例(85.7%)。结论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和高keV虚拟单能图像重建上客观及主观伪像均减少,金属伪影去除算法联合虚拟单能图像的组合可能有希望进一步减少伪影。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方法 对经DSA或手术证实同时合并有流动伪影的19例颅内动脉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使用GE Signa 1.0T超导型MRI扫描仪.全部患者均行脑SE序列T1WI和T2WI、GRE序列、FLAIR序列、对比增强T1WI及3D TOF MRA扫描.结果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所有MRI序列图像上均表现为动脉瘤残腔水平的不规则条带状影,且均位于相位编码方向.19例颅内动脉瘤在FLAIR序列上均可显示流动伪影,GRE序列上显示18例,T2WI上显示17例,T1WI上显示9例.行Gd-DTPA增强的7例病人T1WI图像均显示相位编码方向上的流动伪影.GRE序列及FLAIR序列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SE序列;T2WI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T1WI;对比剂注入后T1WI增强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明显大于增强前图像.结论 不同MRI序列上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的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镰状韧带所致肝脏伪影的发生率与肝功能的联系.方法 研究包括150例MR扫描上腹部病例,病例以Child-Pugh分级法分为2组:组Ⅰ,肝功能正常和A级98例;组Ⅱ,B级和C级52例.对组Ⅰ与组Ⅱ内所发现的镰状韧带所致伪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Ⅰ伪影数为31例(31.63%),组Ⅱ未发现伪影.组Ⅰ伪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Ⅱ,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MR增强扫描图像上,肝功能良好者的肝脏内,镰状韧带所致伪影发生率明显高于肝功能受损者.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 CR像上出现较多的黑色细线伪影. 故障分析与检修 首先在CR后处理工作站显示器上观察图像,发现图像上已有黑线伪影,可排除激光相机故障.再仔细观察多幅图像上的黑色细线伪影,发现两个特点:一是黑线伪影随机分布,出现的位置、长度及数量不固定,可排除由IP板损坏所致;二是黑线伪影总是与IP板在扫描仪中扫描时走行的方向垂直,即与激光扫描线的方向一致.初步考虑系SOLO扫描仪故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升主动脉搏动伪影,并应用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消除.方法:100例患者作了胸部CT检查,男57例,女43例;年龄11~96岁,平均年龄52.7岁.观察CT图像,判断有无主动脉搏动伪影、发生部位、宽度、长度及伪影的连续性.并对其中17例患者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处理.结果:100例患者中,82例出现升主动脉搏动伪影,检出率为82%,都累及升主动脉,搏动伪影最常发生在左前壁80例、右后壁58例、右前壁49例、左后壁48例.伪影的宽度为1.3~9.5mm,均值3.7mm;长度为2~14层,平均为5层即2.5cm.连续性出现间断19例(19%),假腔影46例,假内膜片影52例,其中16例同时具有两种表现.17例患者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处理,其中16例伪影消失(94.1%).结论:主动脉搏动伪影在多层螺旋CT上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升主动脉的左前方和右后方、长度及宽度范围局限,进行心电门控技术处理是消除伪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MRI常见伪影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MRI成像过程中常见伪影,认识伪影特征,形成原因及限制与消除伪影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份存在伪影的MR照片,将其大致分为运动伪影、磁敏感性伪影,卷褶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和装备伪影及其它等四类。比较伪影特征、无信号区大小、几何失真、空间模糊度、及序列与参数不同搭配的影响。结果:运动伪影131例,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受累部分环行、条弧形等间断性伪影:磁敏感性伪影25份,其中金属等顺磁性物质伪影14例,因匀场场和抗磁性物质使磁场均匀性羝11例,表现在物体周围低信号盲区,图形畸变;卷褶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29份,在相位编码方向视场外的解剖结构移到一下张图像的一端和因部分容积效应病灶信号及形态特点不被准确反映,装备伪影及共它23份。其的解剖结构移到下一张图像的一端和因部分容积效应病灶信号及形态特点不能被准反映装备伪影及其它23份。其中最常见装备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是在频率编码方向沿水和脂肪界面黑色或白色的条弧形阴影。其它如截断伪影,拉链伪影等。结论:正确认识伪影及其产生的原因,能更有效地限制和消除伪影。  相似文献   

13.
故障现象一所有线圈扫描出现干扰伪影. 故障分析及处理仔细观察发现所有线圈扫描均出现"水纹"状斜纹伪影,其中腹部图像伪影最明显,系统未提示错误.检查机房各附属设备无异常,水冷机工作正常,屏蔽间空调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磁体洞内未发现金属异物,考虑到可能系打火所致伪影.首先关闭屏蔽房内照明灯进行扫描;再关闭磁体上的冷头和磁体风扇进行扫描,伪影均依然存在;于是排查射频系统,依次重新连接射频放大部分的射频线缆及控制线,然后扫描,图像无变化;继而重新连接梯度放大部分的线缆,扫描,伪影消除,图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心肌灌注显像常见伪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影是造成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对造成伪影的因素、伪影的表现形式和校正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伪影主要可归结为与检测仪器有关的伪影,与病人因素有关的伪影,与图像处理有关的伪影,以及与非冠状动脉疾病有关的伪影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场强下部分DSA介入性器械伪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0 .3T、1.5T场强下各种DSA介入性器械伪影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评价各种介入性器械行MR检查的安全性以及进行MR介入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将胆管内支架、聚酯动脉化疗药盒、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球囊、微导管等介入性器械置于模具中 ,在 0 .3T、1.5T场强下均行MR扫描 8次 ,观察比较各种介入性器械在两种不同场强下伪影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胆管内支架在 0 .3T场强下显示比 1.5T更为清晰 ,两种场强下不同序列不同参数对其伪影无明显影响。聚酯动脉化疗药盒在两种场强下不同序列均无伪影。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在 0 .3T场强下伪影较小 ,在1.5T场强下伪影较大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导管在不同场强下无伪影。各种导丝在两种场强下伪影较明显。结论 :行胆管内支架、聚酯动脉化疗药盒、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等治疗后行低场强 (0 .3T)MR检查伪影极小 ,是安全可行的。聚酯动脉化疗药盒在 1.5T场强下无伪影 ,胆管内支架、镍钛合金静脉化疗药盒在 1.5T场强下伪影较小 ,但仍适合MR检查。各种导管在不同场强下均无伪影 ,在不同场强下行MR介入操作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李梦周 《放射学实践》2004,19(7):490-490
CT机型 :日本东芝TCT -3 0 0S。故障现象 :扫描图像中偶尔有黑色斜线伪影。故障分析 :根据知识和经验判断斜线伪影的出现可能产生于五个阶段①高压产生过程中 ;②扫描机械运动过程中 (也可以说是硬故障 ) ;③原始数据收集及预处理过程中 ;④数据传输过程中 ;⑤图像重建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KODAK CR扫描仪故障检修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障现象图像中有灰色带状和白色线状伪影. 故障分析图像中的灰色带状伪影和白色线状伪影,14× 17的17方向由上到下在图像中部固定不变,10×12的10方向由左到右固定不变,这与激光扫描运动方向垂直,且每一块IP板都有伪影,可以排除是IP板造成的,主要检查光路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反向扫描对消除慢阻肺(COPD)患者在CT扫描中呼吸运动伪影的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40例COPD志愿受检者,采用GR-Helical肺扫描技术进行顺向和反向扫描,所获得的图像由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质量评价. 结果 40例病例中,出现呼吸运动伪影17例,其中70.59%居下肺野,64.7%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顺向扫描伪影率为35%,经反向扫描伪影率降低到7.5%,下肺野未见明显伪影,图像质量提高了27.5%,2种扫描方法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结论 CT反向扫描可有效抑制和消除下肺野呼吸运动伪影的发生,是慢阻肺患者的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 CRS00有横向水平伪影,伪影为间隔2 mm左右的横条,均匀,14×17的板子在14方向贯穿,同时伴随卡板发生. 故障检修 检查log有许多12908,12103等slowscan问题,估计伪影和卡板可能是由于slowscan太脏.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的伪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的伪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复查或内窥镜检以及手术证实为伪影的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片200 份。结果:腔内伪影110 份;腔壁伪影32 份; 腔外伪影58 份。结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的伪影,随体位的改变, 伪影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