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均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常规超声检查方法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对两种方法检查的原发性肝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符合率97.5%、灵敏度92.5%、特异度95%,动脉期高增强70.0%、门脉期低增强80.0%、延迟期低增强97.5%,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原发性肝癌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与HBV相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在不同病毒血清模式下HBsAg、HBV DNA的定量变化特点。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2月到本院就诊治疗的HBV感染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其中乙肝116例、肝硬化74例、原发性肝癌10例,3组患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BVM进行测定,同时使用PCR检测HBV DNA。结果三组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比较,在HBVM为HBsAg、HBe Ag、抗-HBc阳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M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M为HBsAg、抗-HBc阳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慢性感染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进展,HBVM的含量发生改变,HBsAg、HBV-DNA也出现降低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反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E)疗效及选择再次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对56例肝癌患者TAE前后3周内的CDFI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例中50例(89.3%)检塞前CDFI显示有血流,栓塞后3周内复查,56例中35例(62.5%)CDFI出现彩色血流。50例中内部及周边异常血流减少或消失24例(44%),血流无明显变化者18例(36%)。56例中血流出现及增多10例(17.9%)。结论:CDFI评价原发性肝癌TAE疗效可靠性高,并对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是一种简便、安全、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在肝硬化并发肝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运用经腹壁及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检查,对92例肝癌患者,148个肿瘤结节进行术前及术中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其术中超声诊断率97%(147/148)明显高于术前超声诊断率74%(110/148)(P〈0.05).其中肿瘤结节直径≤2 cm的小灶癌诊断率,术中超声为97%(47/48),显著高于术前超声检查46%(22/48)(P〈0.01).[结论]术中超声在细小病灶的显示与定位方面,明显优于术前超声检查,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对此类患者手术方式的确定及手术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结果。超声检查是肝炎、肝硬化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而新兴的超声造影检查已初步显示其对肝炎、肝硬化更高的诊断能力,有望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鲁朝晖  侯书菊 《临床医学》1997,17(10):17-18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于形成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作用和地位,作者测定了LC、HCC和对照组三组患者血清标本的8种标志物。并对HBV与HCV重叠感染者的生化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对肝病预后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1993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肝硬化100例及肝癌35例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1990年上海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并选择无肝病史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LC组: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6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0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比较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RFA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RFA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8个病灶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12个病灶在CEUS实时引导下行RFA治疗.40个病灶最终证实34个(85.0%)病灶完全消融,6个(15.0%)病灶部分消融.术后1个月,CEUS和增强CT对病灶完全消融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和91.2%,83.3%和66.7%,97.1%和93.9%,83.3%和57.1%,两种方法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EUS可以很好地引导原发性肝癌RFA治疗的精确定位,而且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部检查中的适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351例常规探头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人,或临床高度怀疑有病变的病人,并初步确定该病灶与体表距离,再用高频探头检查,其所得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CT或MR I结果对照,并与常规检查组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病灶位于距体表15~55mm者239例,高频组显示率为90%,常规组为65%;高频组临床符合率为83%,常规组为57%。结论高频超声在适用范围内能明显提高病变显示率和图像质量,相应地提高临床符合率,是常规检查的理想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45例肝硬化、40例原发性肝瘤患者HBV、HC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陈国芳王嵩(宜兴市张渚人民医院,江苏宜兴214231)对苏南丘陵山区45例肝硬化、40例肝癌患者进行乙肝二对半(HBVM)和抗-HCV测定,结果该85例肝病患者血清检测HBVM阳性者7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87例,均行超声造影和二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超声造影时间。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5.40%(83/87)较二维超声74.71%(65/87)高(83/87)较高(P<0.05);高分化癌超声造影开始减退时间较中-低分化癌短(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判断病变类型,评估病情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所有慢性肝病的终末期,可导致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与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关,包括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是评估门静脉压力、预测相关并发症及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但因是一种侵入性测量方法而不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难以诊断的疾病 ,而且能进行切除的也极少。近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自 1999年至今 ,我们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肝内胆管癌 2 8例 ,均有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现结合手术病例讨论各类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及B超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有手术及病理结果者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年龄 32~ 71岁 ,平均 5 4岁。主要临床症状有 :持续性上腹部不适 ,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伴有不规则发热。有 5例患者曾有胆道炎症或结石史。1.2…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难以诊断的疾病,而且能进行切除的也极少.近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自1999年至今,我们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肝内胆管癌28例,均有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现结合手术病例讨论各类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及B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检查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FP)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值检测在HBV感染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8例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同时收集109例HBV感染的其他疾病(包括胆囊疾病8例、肝脏良性疾病94例和其他器官疾病7例)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速率法检测AST和ALT含量,并计算AST/ALT比值。比较各肿瘤标志物在两组间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HB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HB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AFP和AST/ALT比值水平均高于HBV感染的其他疾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PIVKA-Ⅱ、AFP和AST/ALT比值的诊断临界值分别设定为100.42mAu/mL、232.35ng/mL和1.571时,其在诊断HBV感染原发性肝癌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2、0.786和0.723,灵敏度分别为89.70%、58.80%和51.50%;特异度分别为91.70%、88.10%和79.80%。PIVKA-Ⅱ联合AST/ALT比值诊断HBV感染原发性肝癌的AUC最大,为0.955,灵敏度为86.80%,特异度为93.40%。结论 PIVKA-Ⅱ诊断HBV感染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明显优于AFP和AST/ALT比值,同时其联合AST/ALT比值将有助于提高HBV感染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介入在青蒿琥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超声对病例的筛选、超声介入引导及治疗前后瘤体影像学变化的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2个疗程,18例患者AFP降低11例,肿块缩小10例,回声改变13例,血供减少9例,疼痛症状改善17例。超声在青蒿琥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舌癌发病率高,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居首位,浸润性强,恶性程度大,早期即可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较少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舌癌病灶尤其是不易被CT及MRI检出的小舌癌,对原发性舌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对超声在原发性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观察,了解超声造影对HIFU疗效的评价作用,并进一步指导HIFU的治疗. 方法 68例肝癌患者(89个病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1例(55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了解肿瘤组织内部有无残留血供和遗漏病灶,并对未完全灭活的病灶针对性地进行HIFU补充治疗;B组27例(34个病灶)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AFP等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HIFU治疗后行超声造影发现A组24个病灶未完全灭活并进行补充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治疗后A、B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下降率分别为83.3%、59.7%;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7%、85.3%和85.2%、75.0%、61.5%;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P<0.05)意义. 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进行疗效的评价并指导补充治疗有利于病灶的完全灭活,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滋养动脉检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滋养动脉供血情况,并与超声彩色多普勒进行比较。同时运用超声造影对肿块滋养动脉的供血方式及内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对肿块滋养动脉检出率(94.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52.8%)(P〈0.05)。超声造影技术可将滋养动脉分为包绕型和分支型两型,分型的准确性为93.3%。随着肿块直径的增大,滋养动脉内径也常随之增大(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较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的滋养动脉,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