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颅内压、头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伤后10d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10d后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稀释后30min内静滴注完,1次/12h连续10天。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不给予脑保护。结果给药组伤后10天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物综合治疗以及抗氧化和去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要求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周的GC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如期完成观察,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在第1、2、3周GC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12.3分、14.8分、15.1分,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缩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能够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β-七叶皂苷钠等,观察患者颅内压、头颅CT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可有效控制颅内压升高,缩小术后脑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结论用依达拉奉治疗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颅脑外伤术后出现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5例心肺复苏术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例,观察两组脑水肿面积的变化、GCS、APACHE-Ⅱ评分、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脑水肿面积、GCS、APACHE-Ⅱ评分、疗效与预后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依达拉奉60 mg·d-1, 共用14 d, 两组均应用FX-2000型冰帽、冰毯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3℃~35℃,持续48~72 h.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颅脑CT(脑水肿)、颅内压(ICP).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ICP)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GCS 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7.
舒君美 《海峡药学》2012,24(9):178-17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解痉、扩血管、保护脑细胞、抗感染、激素治疗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使用30mg依达拉奉+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14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不用依达拉奉,其余治疗和护理两组相同。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及脑水肿程度都有所减轻,但依达拉奉治疗组减轻程度好于常规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具有促进意识恢复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提高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刘学凯  徐丽君 《中国药业》2014,(12):107-107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脱水、激素、降颅内压、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行开颅手术。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Ⅱ评分,伤后3个月评价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可缩短清醒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舒宇峰  钟玉平 《海峡药学》2009,21(6):141-142
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3个月时GOS评分差异有显示性,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观察组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保护神经组织,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情况。结果治疗14d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水肿轻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OSV级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1月入住医院脑外科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前后欧洲卒中神经功能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OS、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朱新华  丁涛  王彪 《淮海医药》2011,(6):497-49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以及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 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0min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第14天统计2组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伤后3个月评价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初期应用。方法对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基础药物应用大致相同,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结果治疗组复查CT示脑水肿或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治疗前、治疗14 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连续治疗3个月后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水肿轻、中度比例(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两组患者治疗GCS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且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早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脑水肿状况,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2次/d,共21d;疗程结束,评价其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依达拉奉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连续收治的96例急性颅脑伤患者分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吡拉西坦对照组各4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在用药7d后开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2周的治疗期结束后GCS评分和4个月后随访进行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组(P〈0.05)。随访结束后评定病死率,治疗组死亡5例(10.4%),对照组死亡12例(25.0%),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