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明利教授承传路志正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经验,在病机上,强调脾胃失调为其病机之本,湿热痹阻为其病机之要;在治疗上,运用健脾和胃、升降、燥润之法调理脾胃且贯穿始终,宣肺、补脾、温补脾肾之法以扶正,而苦温、清化、理气、活血、芳香、淡渗之法以祛湿,且扶正祛湿并用,随证配伍调肝理脾、活血通脉之法,谨遵其经验,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五脏论治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的病因病机,以病因病机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古籍文献,并查阅近现代关于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的相关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及临床经验,从理论及治疗方面探讨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与五脏的关系。[结果]并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以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为基本病因,以五脏失养为根本病机,临床表现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缩短、经间期出血、闭经等为主。在治疗方面,治脾宜健脾益气、养血祛湿,治肾宜补肾填精、调和阴阳,治肝宜补益肝血、疏肝解郁,治心宜补益心脾,治肺宜理气活血,同时五脏兼顾,辨证论治。[结论]从五脏论治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具有独特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五脏角度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治疗,丰富多囊卵巢综合征脏腑辨证理论。[方法]以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从心、肝、脾、肺、肾五脏来论述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方药,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五脏之间的关系。[结果]气、血、精、津液在五脏之间的化生、转输和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病机以五脏气血精津失调为本,痰湿瘀血致病为标,故当以补肺宣肺、益气宁心、补脾养血、清肝疏肝、补肾固精为治病之本,燥湿化痰活血为治病之标,达到标本兼治,恢复五脏生理功能,改善月经失调、不孕、多毛及痤疮等临床症状。[结论]五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病机中联系紧密,临证时应从整体出发,拓宽治疗思路,发展并创新脏腑辨证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妇女产后有特殊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肝、心、脾、肺、肾各脏腑功能的紊乱及气血阴阳的失调均可导致各类产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疗以调理肝脾肾、养心安神、宣降肺气、补虚化瘀等,现从五脏理论出发对产后病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介绍陈进春主任医师对久痹的临证经验.陈师对久痹的病机强调虚、湿、痰、瘀4个方面.根据病机特点将久痹主要分肝肾亏虚、脾肾亏虚、肝脾不和三型进行论治,强调明辨本证并审察寒热可使长期治疗的方向准确.治疗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治本有补肝肾、健脾肾、调肝脾等,治标有除湿、化痰、活血通络等.  相似文献   

6.
笔者现就近10 a来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对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但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角度看,高脂血症主要由痰瘀痹阻、脏腑功能不足形成,强调肝脾失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痰瘀是其病变之标。治疗上应从调理肝、肾、脾三脏功能入手,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基础上着重加用清化痰浊、活血通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总结于睿教授治疗失眠多年的临床经验。具体从五脏辨证,辨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导致失眠发生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分别予之经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比中医脉痹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认为CAS与脉痹密切相关,故提出CAS从脉痹辨治。与脉痹相似,CAS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为血脉瘀阻,其治疗当扶正祛邪、虚实兼顾,活血化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治本注重从心、肝、脾、肾论治,治标重视气滞、痰浊、瘀血、热毒之象。临床多采用行气活血法、益气化瘀法、健脾祛痰法、补肾活血法、解毒活血法。  相似文献   

10.
多汗症是由于汗液分泌量超过机体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导致全身或局部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由阴阳失衡、津液疏泄失常所致。与众医家从心、肺、肾论治汗证不同,本文基于肝脾两脏探讨多汗症的病因病机,阐释调和肝脾对于汗证的重要意义,提出肝郁脾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为其关键病机。临证多从肝脾入手,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荣益卫为主要治疗原则,重视脏腑气血关联,健脾益气以固其本,疏肝解郁以调其气,脾运得健则益气有源,气畅血和则汗泄有道。方选逍遥散化裁,以肝木、脾土为主论治,补养后天,调畅气机,滋养五脏,调和气血,身强而神自安,气足而汗自止,肝脾同调,升降相因,五脏自和。  相似文献   

11.
月经性哮喘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相关,基于调周法的理论指导,探讨月经性哮喘的独特病机与辨治要点。该病发时处于经前后半期或行经期,常见热象,证候类型主要有肝火犯肺、痰热壅肺;平时以肾阴亏虚、肺脾气弱为主。结合经后期、经前期的阴阳消长特点,经后期强调养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经前期治从养血益气助阳、清热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12.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三个方面梳理血瘤病的学术源流。血瘤病最早载于《外台秘要》,唐代以后,亦有医家将此病命名为胎瘤、红丝瘤。心火妄动、肝火燔灼、肾伏虚火、气滞血瘀是本病常见病机,病涉心、肝、肾及气机;中医治疗本病多用内服与外敷相结合,因本病若用外科手术,处理不当多可致血流不止而成危证。内治法有:软坚散结,益肾养阴,补养气血和清心凉肝。外治法有外敷、针灸、手术等相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邝卫红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邝卫红教授临证善用和法治疗脾胃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和肝脾,开郁为先;条畅枢机及平调寒热,治中焦以衡;攻补兼施并调气和血,治脾以安五脏。邝卫红教授认为"和法"除了传统的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平调寒热、攻补兼施等方法之外,还应包括五脏同调、调气和血、辛开苦降等多种治法。"和法"通过药物之偏性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等病理偏性,调和阴阳,条畅枢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郑伟达教授论治消渴病以肾为重中之重,辨证时强调辨体质、辨年龄、辨标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本证与并发症,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基本大法。针对病情,因人制宜,经常选用清热泻火、健脾益气、滋阴补肾、补肾涩精、活血祛瘀等治法,总以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燮理气血阴液升降出入为纲。另外,郑教授认为三消临床表现虽异,但其基本病机则一,临证时将三消截然分开无益于治疗。用药处方时应直捣黄龙,病急则药急,病缓则药缓,但消渴病多以养为要。  相似文献   

15.
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人参固本丸的医案,分析叶氏临床应用人参固本丸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加减化裁,认为金水相生、培土生金为此方治法要诀,滋阴益气清热是为方之功效,主治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诸证。其拆方思路可拆分为补阴、补气两大用药方向。以滋补肺肾脾为着力点,兼顾涵肝养心,既固气阴之本又清阳亢之热。归纳方证方机,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加减药味,改变治疗导向,使治疗诸脏气阴为病之虚劳久疟、内热消渴、风火出血等病证更具针对性,是叶氏运用本方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位虽然在肺,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喘咳,加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二有余三不足",故可通过治他脏以辅肺气之肃降。从小儿五脏强弱的不均衡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是五脏间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小儿哮喘的夙根为"痰",病程日久导致痰瘀虚互结,其稳定期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易使哮喘病情反复发作,治疗上应以"求本"为基本原则,可通过"益肺卫,滋肺阴;补心气,祛瘀血;运脾土,祛顽痰;益肾气,补肾阳;疏肝气,畅情志"的方法以减少哮喘发作,缓解患儿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傅萍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e ovarian store, DOS)的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并整理傅萍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傅萍教授治疗卵巢功能下降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举例。[结果]傅萍教授认为,DOS之病位在肾,肾精亏损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心脾不足、肝阴不足等。治疗上以填精补肾为基础,配合调理肝脾心等功能,其中填精补肾尤为注重血肉有情之品的使用。所举验案,患者辨为肾精亏虚,脾胃气弱,傅师采用了补肾填精佐以温脾益气的方法,疗效显著。[结论]傅萍教授以重用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佐以健脾养心、育阴清肝的方法治疗卵巢功能下降,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相似文献   

19.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相似文献   

20.
曾垂义  牛琳琳 《中医学报》2021,36(1):114-117
毛德西教授治疗不寐八法:阴血不足、热扰心神者,养阴血、清热安神,方以酸枣仁汤加减;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者,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方以交泰丸加减;痰浊蒙窍、气机逆乱者,化湿理气、开窍醒神,方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者,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加减;血脉瘀滞、心神不安者,活血祛瘀、行气安神,方以血府逐瘀汤或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