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据古今文献,结合课题最新调研成果,提出情志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两个概念,认为情志致病存在单一情志刺激致病和多种情志刺激共同致病两种方式,情志伤脏规律是多先损伤肝脏和潜病之脏,并常由肝脏累及心、脾等脏。  相似文献   

2.
精神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故情志内伤致病多与精神刺激有关,且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精神情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故情志内伤致病,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证明情志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情志障碍人群也面临着更高的患糖尿病的风险,如何减少情志刺激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已经引起多方面的重视。祖国医学在这方面有较深的认识。中医很早就提出情志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进一步结合中医学体质理论,体质不仅决定个体对不同情志刺激反应倾向,也影响着身体对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运用中医的干预手段,调整糖尿病的易感体质,缓解情志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减轻不良情志刺激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达到预防糖尿病,减缓糖尿病病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肿瘤是正常细胞长期在很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发生了基因调控的质变,导致了过度增殖的后果。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与癌症病因认识发展的密切关系。情志致病是中医学对肿瘤病因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情志刺激影响,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降低,引起气滞、血淤、痰凝、热毒、湿聚等互相交结以致造成肿瘤的发生。从五脏气血生理病理变化,探讨情志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结合精神神经免疫学,揭示情志致病的一般规律,为临床运用心理学治疗肿瘤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描写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百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中医药内容的描写,其中许多人物的生病都与情志的过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就"情志"的含义、情志致病的表现和情志致病的意义,选取晴雯受冤被训,郁怒而死;香菱否极泰来,受孕怀胎以及秦氏、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瑞等人的事例对其进行初步解读,探索情志不当会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的情志致病观,希望引起当代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情志与疾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而中医心理学是研究人体从健康到疾病,又从疾病到健康这一过程中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类的疾病与健康是个体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共同活动的结果。人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与自然界和社会息息相关。导致疾病的因素不仅生物、物理、化学的刺激,而复杂的社会因素也可以通过心理活动为中介致病。人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学的气是指构成人的生命体的运动变化着的基本物质,也是指由基本物质构成的生命体的功能活动。"气"是物质与运动的统一,也是对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的同一性认识。气化,是由气运动而发生的气的存在形式的变化。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医认为人体气的升、降、出、入有序转输活动,是气化活动的基本形式。气通过升、降、出、入有序转输,完成组  相似文献   

8.
<正>《抑郁症·焦虑症·郁症》(二)前文谈及,明代以后中医论述的郁症(证)主要是指"情志郁证",其发病因素,也基本与精神刺激、七情损伤有关。但与脏腑功能的强弱、先天禀赋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凡属脏腑气血失调者,一有情志不快,就比较容易致病。在各种情绪活动中,最易于引发疾病的是恼怒、忧思、悲苦之类情志的过极,或刺激过久。例如,由于谋虑不遂,所愿不得,以致愤懑恼怒,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9.
中医将人体的心理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是精神刺激的正常情绪反应,过激则会成为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调,脏腑、气血、经络功能障碍而发病.有时可以利用七情的生克乘侮关系对疾病进行调治,使其康复.中医心理康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利用情志因素的有益影响,调节人体气机,使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正常,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证明情志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情志障碍人群也面临着更高的患糖尿病的风险,如何减少情志刺激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已经引起多方面的重视。祖国医学在这方面有较深的认识。中医很早就提出情志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进一步结合中医学体质理论,体质不仅决定个体对不同情志刺激反应倾向,也影响着身体对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运用中医的干预手段,调整糖尿病的易感体质,缓解情志刺激对机体的影响,减轻不良情志刺激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及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达到预防糖尿病,减缓糖尿病病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艾滋病(AIDS)病因的科学认识。方法:分析艾滋病相关中医病因的文献,比较强调内因、强调外因、内外合因和毒邪等各家观点。结果:从外因阐释艾滋病的病因更合适,艾毒能精确的概括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结论:正确认识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加强对艾滋病的中医基础理论认识,更好的指导艾滋病的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12.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具特征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理念,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中医养生的各个环节,也是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天人和”、“心身和”、“饮食和”、“形体和”等,都是“和”在中医养生观的重要体现。通过以“和”为目的的各种调摄保养,包括内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可以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内外和谐、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in children,TSH)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儿童髋关节疼痛、跛行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达成共识,在治疗方法上亦未形成统一标准。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细菌或病毒感染、髋关节外伤、过度疲劳、变态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皮肤牵引、物理疗法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其药物毒、副作用及手术风险等负面问题正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在于儿童正气不足,复感外邪,痹阻于髋部而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熏蒸、膏药外敷、药膏涂擦等)或二者相结合进行治疗。笔者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有价值文献并进行筛选、总结。研究结论提示: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效果显著、安全简便,在治疗方法和疗效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现从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病因病机,诊断,中医内治为主治疗,中医外治为主治疗,中医药为主、内外兼治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除可明确病因的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术后发热.此类发热在中医学可归于内伤发热,大体分为虚、实、情志因素3类.属虚者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其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阴血津液不足而生虚热;为属实者包括瘀血、浊积、邪毒等,其基本病机为血、痰、湿等壅遏体内,郁而化热;情志郁结也可化热.颅脑...  相似文献   

15.
"肝主疏泄"标志着情绪加工的性质、症状的轻重、机体的状态、体现着机体内相关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系统联动的动态变化过程。"肝失疏泄"作为情绪加工中存在的病机,有其独特的"有诸外必有诸内"的客观化反应。研究工作需要从中医理论形成的自身规律、疾病变化特征等寻找切入点,探讨"肝主疏泄"证候表征的研究思路。同时"肝主疏泄"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体五脏络脉系统为基础的调节网络病变的概括,其蕴藏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不仅能够阐明许多过去未曾解释情志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而且还可能为未来进一步防治多种情志疾病提供新手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构建虚拟喉镜(VL)的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CPSF患儿身上获取CT数据,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喉部解剖结构及上呼吸道进行三维重建、表面渲染及图像分割。获取计算机辅助的内外部解剖视图和交互式穿通连续的内腔视图。结果:成功构建CPSF患儿三维喉部和上呼吸道解剖结构。获取VL梨状窝的常规视图与传统喉镜视图比较情况。LV能够在逆行和顺行可视化中获得梨状窝的独特视图。分割和透明化三维解剖模型,能显示CPSF解剖结构和走向以及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在低年资组中,其有利于诊断的比例为85.71%,而在高年资组中,其有利于诊断的比例为57.89%(P <0.05);在低年资组和高年资组中,其有利于术中解剖参考的比例分别为89.29%和84.21%(P >0.05)。结论:VL作为评估CPSF及其范围的非侵入性工具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结合二维图像,可为CPSF的诊治提供超越传统内窥镜检查的信息。VL可能对低年资医师的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思辨的方法,对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与中医学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我国传统体育运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3个特点,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与中医学是一脉相承的,并在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中医对其病因的认识,多重内因而轻外因,而贾文魁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外邪与肿瘤发病是相联系的,其中“风、火(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与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本文从中医“外邪致癌”理论出发,通过取象比类、以药测证的方法,将中医病因学“风、火(热)、湿邪致病”理论与现代医学“致癌物”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探讨肺癌发病的病因病机,以期更好地指导肺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经筋实质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多基于解剖学手段,缺乏中医整体思维观。通过探讨外在之自然、脏腑与内在之经筋之间的内外整体关系,经筋与气血在运行、功能、系统上必然的内在整体联系,以及基于功能力线分析经筋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角与隅相互联系平衡的结构整体观,认为经筋理论体系的建立,应当而且必须被置于一个多元结构的、互相联系的网络之中,才有助于打破目前对经筋研究的桎梏。  相似文献   

20.
《难经》对中医人体观及解剖发现的贡献,主要在厘清脏腑的定义、功能、解剖实质,特别是在行气系统的标明方面,清楚地解说了三焦是“气府”的概念.有些后代医家却因为不清楚古医书中视人体为形神二元一体的思想体系,只依据《难经》里三焦是“有名无形”的说法,就断章取意地评断《难经》的脏腑理论是没有解剖实质基础的.但详观第四十二难的内容,便会发觉此说不攻自破,因为这一难中,不只承接了《灵枢》里《肠胃》和《平人决榖》有关胃、小肠、回肠、广肠等腑的内容,还于稍后的篇幅里,将其改称为胃、小肠、大肠、肛门等部位,并增录了胆、膀胱二腑及所有五脏的大体解剖形态和测量记录.所以,《难经》可说是古代阐述人体结构的著作,其内容类似现今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综合体,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